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另一座永远的图书馆

《1880-1881保险年鉴》(Insurance Year Book 1880-1881)中,Cornelius Walford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几十座图书馆和几百万册图书的毁灭,他希望这样的记载能够让人们意识到做这样一些事来保存图书的必要性。

《1880-1881保险年鉴》(Insurance Year Book 1880-1881)中,Cornelius Walford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几十座图书馆和几百万册图书的毁灭,他希望这样的记载能够让人们意识到做这样一些事来保存图书的必要性。

看过2009年《纽约时报》的那篇《一座永远的图书馆》很多遍,作者是Google联合创始人和技术总裁Sergey Brin。最强烈的震撼是google建立图书服务立意高远,将书籍——承载人类文明的最实在的载体,永远保存在互联网上,不会像传统文明靠实体书籍的传递一样因为天灾人祸而消亡。

书籍是系统化记录文化乃至文明最最凝练的载体,系统化,教义,代代相传。自古以来的史官都将散落的篇章、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编辑成书,装订成册,制成丛书乃至成书库,时代的印记和精华都通过这种方式凝练出来,流传后世百代春秋。比如四库全书,比如大英百科全书。

鲜果现在所作的事,我想,最终理想大抵是要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智库。这件事的历史意义,不亚于google当年的宏愿。知识除了积累,还有系统化,这样才能将价值和文明传承出去。人类文明的记录,不光收录书籍这种较大单元,句篇这种较小的信息单元,也是重要的组成。

就好比目前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经开始收录所有twitter推信存档,twitter上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网页、网络新闻和文档,数字

资料总规模达到167万亿字节,信息量甚至远远超过国会图书馆收藏的2100万册图书。作为深入到社会细节和普通个体的历史,twitter给文化和历史带来了重要影响。

无论哪种呈现——facebook、twitter、reader,都在梳理信息,首先要让阅读信息的个体方便地获得、且有效地有所得。然后,让社会积淀的文明以某种系统化的方式整理和传播。

无论鲜果还是其他,都不仅是工具。最重要形成的是一个知识库,一个蕴藏丰富、系统而明确的知识博库。每个读者都在构建和扩充自己的知识库,这个库因为众多人的整理,而注定会成为一个宏大的承载。与google的只收录不整理不同,鲜果将起到的作用会更接近一个记录时代文明的“史官”。当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过去,建筑不在、人不在、书籍不在,留存下来还有鲜果智库,这些记录将让后人有据可循。

有一部非常喜欢的电影叫做《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看过好多遍,里面有很多追问,上升到思想的高度,发人深省。

此片在豆瓣上的很多评论剖析的非常棒。本片探讨知识在历史长河和人类文明中起到的作用,有着更丰富的思考空间,活过了1万4000年的主人公也必须依赖知识才能保留记忆,而这个设定本身也颇具玩味:其他人如果能够博学到一定程度(或者能很好地运用google),也能够和主人公(上帝)说的一样几乎滴水不漏。文明之于历史,是上年来芸芸众生的智慧结晶。宇宙洪荒之中,人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代代相授的知识,终究不能无限扩充个体经验的狭小局限。哲学层面的拷问,让我们更深的体会生命的价值。

让信息更有效,这是浅层的需求,也是目前急迫要解决的,让个体获得、学习和传播信息更有效。

如何让信息有序化、系统化,让社会文明的记录和传承更有效。这是更深的层次,值得探索,一定有更好的方案。

努力!

《一座永远的图书馆》

谢尔盖•布林 (Sergey Brin) 发表于《纽约时报》

“电车没有得到普及的根本原 因在于(1)生产商的失误:他们没能恰当地向大众宣传电车的实用性;(2)电力公司的失误:他们没能提供足够多的充电站和变压 站,让人们更为方便地拥有和使用电车。早期电车在速度、行驶里程和实用性上的限制给人们的印象至今依然存在。”

这个引述一点也不会让那些了解电车的人感到吃惊。不过,如果这些话是在一个世纪之前听到的,那时电车年产量仅有几千或上万辆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些惊人了。这是出现在1916年的一本杂志《电气世界》(Electrical World)某期上的一个议题,是我在可供人们搜索上千万本图书的资料馆——“谷歌图书(Google Books)”上找到的。关于当代的一个问题要回顾几百年来探讨,看似很奇怪,但是我常常觉得过去对于未来有着极为宝贵的借鉴意义。在这里,我很幸运—— 20世纪早期,关于电车的研究和记载非常广泛,而且有很多关于这一主题的书可供选择。因为1923年之前出版的书都是公开的,我很容易查看到它们。

但是人类已经撰写的绝大多数图书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除非是那些在一流学术图书馆(premier academic libraries)中执着工作的研究人员。1923年之后所著的书籍很快消失在图书馆“黑洞”。除了个别特例,读者只能在图书出版销售的几年之内买到这 些书,之后,只能在少数图书馆、二手书店找到它们。再往后,随着岁月流逝,合约被丢弃了、遗忘了,作家、出版商消失了、不见了,版权所有者的踪迹也难以寻觅。

不可避免地,仅存的几本书也只能慢慢腐化,或者在大火、洪水或其他灾害中失踪。1998年我在斯坦福大学的时候,洪水损害、毁坏了上万本图书。不 幸的是,这样的事时常发生——一场类似的洪水20年前就曾在斯坦福发生过。你可以在1980年出版的《斯坦福-洛克希德?迈耶图书馆洪水报告》(The Stanford-Lockheed Meyer Library Flood Report)中读到这段经历,但是这本书再也找不到了。

图书是世界共有知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10年前就首先提出了将所有书籍数字化的建议,那时的谷歌还是一家羽翼尚未丰满的新公司。那时,这项工程看起来如此狂妄自大、充满挑战,我们无法吸引人们加入进来。但是五年以后,也就是2004年,“谷歌图书”(Google Books)(当时被称作Google Print)诞生了,可以让用户搜索到几十万本图书。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并且仍在增加。

次年,我们受到了美国作家协会(Authors Guild)和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对于这个项目的起诉。虽然我们之间有分歧,但却也拥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打开禁锢在无数绝版书籍中的智慧,当然也会公平地对版权所 有人进行补偿。于是,我们共同努力达成了和解,以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这一协议旨在让图书作者、出版商和谷歌实现共赢,不过实际上真正的赢家是那些能够获 得一片极为宽广的书籍天空的广大读者们。

这一协议也是颇受争议的,很多团体都积极发表意见,褒贬皆有。我想借此机会来澄清关于协议的一些事宜,并且说明我对这个计划感到自豪的原因。这项 协议旨在让成百上千万绝版但受版权保护的书籍“复生” ,或者会对读者收取一定费用,或者在广告支持下免费,但是大多数收入会归版权持有人,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商。

有些人说这个协议类似一种强制许可证,就像集体诉讼和解一样,如果会员在某一规定日期之前不提出退出,那么该协议将对所有会员有效。而事实是,版权所有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设定图书价格及访问权或者从“谷歌图书”退出。对于那些版权所有人尚未出现的图书,将会为其制定合理的默认价格和访问规则。这既让 读者能够读到尚未找到版权持有人的“ 孤品”,也能为版权所有者不断累积资金,直至成为他们“不再隐身”的动力。

其他人对于协议在竞争方面的影响产生了质疑,或者断言这会限制消费者对绝版图书的选择。事实上,这项协议根本没有限制其他公司或者组织作出类似的 努力。此协议在绝版图书方面对消费者选择的限制,也只不过像是限制消费者选择传说中的独角兽那样。如今,如果你想要得到一本绝版图书,只有一个选择——飞到美国几所一流的图书馆,并期待着能在书架上找到它。

我希望能有一百种类似服务,那样我就能很容易地阅读到某一本书;那样将会节省很多时间,而且会为谷歌省掉很大力气。但是,尽管如今有不少数字化项目正在进行(谷歌甚至为其他一些同类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国会图书馆的一些机构),但是没有一个颇具规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其他人选择为 必要资源进行投资。如果想要有一百个这样的项目,那现在至少要有这样一个服务存在。

如果“谷歌图书”成功了,其他项目也会效仿,那么他们将会有捷径可走:这个协议创立了“图书版权登记簿”(books rights registry),鼓励版权持有人现身,这样其他项目将可更方便地获得许可。虽然新项目不会立即对无人认领的作品(或“孤品”)享有同等权利,但至少这 个协议为类似诉讼的和解提供了方向,而且它是“孤品”的立法先驱,谷歌一直并将继续为此提供支持。

最后,对于“谷歌图书”这一产品以及协议中所展望的未来服务的具体几个方面还有反对的声音,包括对于文献目录信息质量、我们对于分类系统的选择以 及隐私条款细节的质疑。这些都是合理的问题,作为一家极为关注产品质量的公司,我们会不懈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完善文献目录信息、改善分类方法,进一 步细化我们的隐私条款。而且,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提供产品,就会被其他人取代。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无论停止哪项进程,事情最终都不会得以解决。

我在“谷歌图书”上找到的《1880-1881保险年鉴》(Insurance Year Book 1880-1881)中,Cornelius Walford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几十座图书馆和几百万册图书的毁灭,他希望这样的记载能够让人们意识到做这样一些事来保存图书的必要性。亚历山大一个著名的图书馆曾发生过三次火灾,分别在公元前48年、公元273年和公元640年,就像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样,1851年的一次大火烧毁了三分之二的藏书。

我希望这样的毁坏永远不要再发生了,但历史证明并非如此。更重要的是,即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最一流的图书馆保存得完好无损,但是如果不能让人们轻易读到,那也形同虚设。很多公司、图书馆和组织在保存、提供20世纪藏书的工作中都发挥了作用。图书作者、出版商以及谷歌,他们共同朝着这个目标迈出 了仅仅一步,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让我们抓住这次机遇,不要错过!

本文系作者 lazylorna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喜马拉雅文章页评论上方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out了,刚知道谷歌图书这个东西。

    回复 2012.12.17 · via pc

快报

更多

2024-04-25 23:02

大商所、郑商所夜盘收盘,棉纱跌超1%

2024-04-25 22:58

市场消息:马斯克将于下周一接受传讯,参与推特此前的裁员和解谈判一案

2024-04-25 22:55

transcosmos集团基于AIGC大模型构建全网舆情监控体系

2024-04-25 22:54

宋城演艺:一季度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317.33%

2024-04-25 22:51

“美国头号房企”铁狮门正式进军上海高端长租公寓市场

2024-04-25 22:46

《上古世纪:战争》即将进军全球游戏市场

2024-04-25 22:44

本田汽车将在加拿大修建110亿美元规模的电动汽车中心

2024-04-25 22:37

字节跳动:没有任何出售TikTok的计划

2024-04-25 22:37

韩国SK Networks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PhnyX Lab

2024-04-25 22:36

现货黄金短线走高8美元,现报2331.5美元/盎司

2024-04-25 22:35

中钢协姜维:当前钢企库存处于历史同期高位,尽快降库存是行业保效益的首要任务

2024-04-25 22:32

美国至4月19日当周EIA天然气库存增加920亿立方英尺

2024-04-25 22:30

三一集团参与新西兰普伦蒂湾的道路建设项目

2024-04-25 22:28

敷尔佳:一季度净利润1.52亿元,同比下降4.77%

2024-04-25 22:27

美股内地教育概念股普涨,新东方、好未来涨超4%

2024-04-25 22:20

美国3月成屋签约销售指数环比增长3.4%,预期0.8%

2024-04-25 22:19

惠而浦跌9%,第一季度净销售额、经调整每股盈利均下滑

2024-04-25 22:18

传祺华为合作官宣落地,2025发布全新车型

2024-04-25 22:13

深圳: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04-25 22:12

IBM一度跌近10%,第一季度咨询业务表现疲软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