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上网本的算盘是这么打的?

移动短板在于固网的最后一公里以及TD在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成熟度,而TD上网本就是将这两个短板叠加起来,形成一个长板——用无线的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介入,用3G的高速数据传输来与固网宽带来竞争。

移动短板在于固网的最后一公里以及TD在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成熟度,而TD上网本就是将这两个短板叠加起来,形成一个长板——用无线的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介入,用3G的高速数据传输来与固网宽带来竞争。

之前写过一篇《联通的算盘是这么打的?》,仿照着再写一篇,以示公平,呵呵。

同样的声明:这篇博客的视角并不完全从移动角度看,而是尝试从局外人的角度,分析市场上可能发生的事情,算是做个沙盘预演吧。不是做市场的,又不在第一线,所以对很多信息和现象都是从公众媒体获得,由此敏感度也差了许多,自己职责也不在布满硝烟战火的通信市场,但是我认为,市场上没有永恒的胜利者,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破解难题,才能找到通往胜利的途径。

当年学习过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当年可口可乐将自身的品牌打造为“美国的化身”,“传统的正宗的真正的可乐”,而百事可乐为了打败可口可乐,就针对战后高峰期出生的美国青年要独树一帜的消费方式,独特的消费品鲜明地和老一代划清界限的叛逆心理,提出“新一代”的消费品味及生活方式。这样让可口可乐公司左右为难,如果和百事可乐在“年轻一代”方面竞争,就会打破自己的传统形象;而如果不采取措施,就等于放弃了这部分市场。相信这个案例不少人都了解,那么类似的情况在通信市场上可能发生么?

电信重组,3G牌照发放,市场被重新划分。移动的短板是什么?专家、媒体都分析得很多了,至少有两点:

第一是固网的最后一公里(或者说100米),从通信服务提供商的机房交换机到用户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建立不起来,难以接入家庭及个人用户或小型商业用户。最后一公里对竞争产生的影响,当年联通、铁通都体验过,传统的固网运营商以逸待劳,你不进小区,我就没有必要降价;你的线路铺到哪里,我的资费在哪里降。这样几仗下来,新兴运营商元气大伤,难以组织新的有效进攻。

第二,就是TD在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成熟度,确实和其他3G制式存在差距,这方面不需要更多描述。如此,中国移动在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很容易被电信和联通的跟随策略化于无形,3G业务好的我跟,不好的就不做,反正在成熟度方面有差距,让中国移动先去吃螃蟹吧。

如何破解难题?请看TD上网本。

TD上网本是什么?上网本是将两个短板叠加起来,形成一个长板——用无线的方式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用3G的高速数据传输来与固网宽带来竞争。反正是短板,叠加起来刚好可以作为进攻固网宽带的武器,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固网宽带的资费这么高,恰好给足了TD上网本价格空间,价格低些,即使质量稍微差点儿,恐怕也能争夺一大片市场。这大家都看清楚了;可是,只是这么简单么?

如果任由中国移动占领这个市场,或者拿固网宽带和移动竞争,不要说市场的输赢存在变数,就是刚刚拿到移动牌照的电信、联通的弟兄也不答应啊。所以既然TD可以做上网本,那么其他3G也可以做,所以联通和电信的上网卡、上网本呼之欲出。单凭在无线技术方面和产业链的成熟程度来说,中国移动能打赢么?

的确,单看上网本,移动没有必胜的把握。可是,如果电信、联通也推上网本,那么他的竞争对象不仅是中国移动,也包括自己的固网宽带。如果要对中国移动的TD上网本形成冲击,在资费价格方面,就必须有吸引力,这等于和中国移动一起与固网宽带竞争。要知道宽带可是当下电信和联通为数不多的业务亮点和利润点,无论是业务量下滑还是资费下降,都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所以上网本发展得越好,对固网宽带的冲击就越大,对电信和联通来说是以子之矛,攻彼之盾,两难啊。

再者,无线宽带上网是要消耗巨大的无线网络资源的。作为3G业务的突出亮点,不可能限制用户上网吧,用户发展越多、越快,借助于高速数据通信网络的业务发展越好,就会越多地消耗带宽资源。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在带宽方面是占据资源优势的,所以耗得起。如果电信和联通的用户对3G的使用都是无线上网,那么网络和服务质量、投资回报等方面还会达到预期么?

第三,在移动、电信、联通三家争相发展上网本或者上网卡的时候,固网宽带不降价也不行了。如果宽带资费下调,交叉补贴、捆绑销售等实施的空间就会被进一步压缩,变相减轻了移动业务的竞争压力。

如此看来,中国移动发展TD上网本,似乎让电信和联通的跟随策略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那么最终的结果,我个人认为,他们还是会跟进的。为什么?电信和联通都是准事业部制的管理,我是管移动的,我关心的是我的业务和业绩,而且移动已经占了先手,我一定要跟进;至于这项业务对固网那边的冲击,对不起,和我无关。

也许,这就是“全业务竞争”的妙处,胜负输赢不在某个产品,而在于全局。

本文系作者 宁宇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42
3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