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合并,那些鼓吹智能手机入口论的人也该歇歇了

智能手机作为数据分析工具本身要受手机系统影响,也导致其数据计算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如此整个智能硬件的使用效果以及数据客观性都要受到极大影响,这也有悖智能硬件的初衷。

滴滴和快的终于在万众惊诧中合并了,虽然合并具体细节尚未完全披露,但却言之凿凿告诉我们:智能手机并非万能的,智能手机的入口论也非万能的。自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之初,就有声音认定智能手机将无所不能,于是众多企业也一窝蜂在寻找移动端的入口。

滴滴和快的即是比较明显例子,以工具型打车软件为切入,意图建立高频使用的移动端产品,做法也很简单:补贴。可双方补贴战打了一年多,最终却还是要向资本低头,水火不容变身合作,也彻底宣示这种移动端的做法是失败的。

事到如今,我们该彻底清算对于智能手机方面过多的认识以及误区了。

 

工具化智能手机入口论

这也是对于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最大的误区所在。故名思议,即以常用工具化软件为切入点,意在打造一个以工具化为核心而无所不能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这也是传统PC时代的平台思维的衍生物。我们常见的微信、滴滴、快的、甚至之前火爆一时但迅速泯然众人矣的脸萌、魔漫相机等等,都属于此类产品。

此类产品一大特点是具有超强应用型产品,已具备不小的用户规模以及传播性。随后创业团队以及资本方面就大张旗鼓表示要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以工具化为核心,衍生出周边服务。故事自然讲得通,理论也基本毫无漏洞。但其中最大问题在于,越来越垂直细分化的移动产品格局之下,用户方面在无特别大利益驱动之下,已经习惯各垂直细分软件。原因很简单:精致以及精准。而对于相对宽泛的平台型产品,用户鲜有兴趣使用。这也是为何微信作为如此强大移动互联网入口,在与大众点评网、京东等平台的流量导入中效果会如此出人意料。

因此,对于相当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要尤其警惕以移动端做入口的战略思维。即便是BAT的巨头,也应该仔细去掂量其中利弊,不要以大自居,试图控制移动互联网入口,最终得不偿失。

 

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硬件

当前各种智能硬件蓬勃兴起,绝大多数甚至苹果、三星这种巨头也在采取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智能硬件处理方式。各种可穿戴智能硬件仅仅作为一个个数据采集点,真正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输出端口在智能手机中,即用户在使用智能硬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时要有两个硬件配合。

而其中悖论是,随着智能硬件的普及,用户手机中要装入越来越多的App与其相配合,这是有着绑架用户行为嫌疑的。诚然不少商家意图还是在希望以智能App为中心建立移动端新入口,但此路已经证实走不通前提下,如此多App显然会极大影响用户体验,而必须对一些智能硬件做出相应的取舍。

而其中最为关键部分在于,智能手机作为数据分析工具本身要受手机系统影响,也导致其数据计算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如此整个智能硬件的使用效果以及数据客观性都要受到极大影响,这也有悖智能硬件的初衷。

 

智能手机智能硬件论

部分厂家的智能硬件战略是直接以手机本身作为智能硬件,这也是最近特别火爆的智能手机全能论的重要论点。

未来智能手机如何走势我们谁也预料不到,但短时间来看,智能手机在电池续航能力、相关硬件、数据采集点等方面还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如果将智能手机直接作为硬件本身,短时间看还具备相当大的挑战。

前几天铁哥与papa口袋影院团队聊天,也曾聊到这个问题。我们一致认为智能手机做投影短时间内是不靠谱的,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不足以支撑户外为主打的投影设备,而投影的高耗能也导致手机硬件的持续发热,会损耗一系列电子元件。而最为核心的部分在于,当前由于耗电等因素制约手机投影的分辨率相对较低,会极大影响投影的效果,也使得智能手机投影基本沦为鸡肋角色。

这也是三星等企业将智能手机作为投影战略几年来但始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也使得投影器材的企业如papa口袋影院团队能得到市场认可的主要原因。

智能手机投影只是智能手机硬件化不靠谱的一个缩影,智能手机如何在智能硬件中找到合适的定位是接下来业内的主要命题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已经不惧任何悬念,而当前各大巨头以及各创业团队在应对移动互联网方面都有不少误区,以上文字铁哥只是给大家警醒,理智对待移动互联网入口以及硬件问题。

【本文作者老铁】

本文系作者 思辨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