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士豪:小米想法很疯狂,几乎就是要建立另外一个Apple

在小米眼中,硬件就如同免费的QQ应用一样,以此吸引用户使用硬件,在其基础上再提供其他服务。这是很多跨国硬件生产商,甚至是中国硬件生产商都未曾试过的商业模式。

【钛媒编辑】近期,在2014 普创南加创新论坛(SoCal Innovation Forum)上,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对比了从2005年到现在中美互联网领域企业的变化情况,他认为中国创业者将 “免费产品模型”发挥到了极致。

如今,腾讯的收入已经超过Facebook,阿里巴巴拥有比亚马逊和eBay加起来还多的收入。在2005年,eBay发展形势很好的时候,它很可能会嘲笑阿里巴巴竟然提供免费交易平台,而eBay向每一个平台试用者抽取百分之十的佣金看上去多么明智。然而eBay不知道,而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他的团队却知道:

提供免费的平台,更多的消费品就会被吸引来,接着更多的消费者就会被吸引来。当你已经建立了一个足够大的可以吸引很多消费者的消费生态系统时,你就可以开始针对其中的一些用户进行收费,这时候比起一开始就收费能够创造更多价值。

童士豪称,在过去的8年里,中国互联网公司通过广告赚取的收入与美国互联网公司相比是非常少的。因此中国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去思考如何通过用户流量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借此,两个创新性事物产生了:

一个是电子商务, 如果你能获得很多的网络订单,你可以从向消费者收费转变为向商家收取广告费。

另外一个是虚拟物品。你可以为你的顾客提供一些娱乐性的虚拟物品,使他们在虚拟娱乐世界里竞争,互相角色扮演,其中一些用户则会为了获取更多虚拟价值而支付金钱。

同时,童世豪还提及中国互联网公司模式继续想海外渗透,不止美国,包括印度。(见钛媒体前文《互联网,正在海外逆向移植“中国模式”》)童世豪回忆称,他依然记得2011年,在他的北京办公室里,有两周都在跟印度互联网领域的资深投资人进行会议,他们不断地询问我 “凡客如何运作?”“开心网如何运作?” “小米如何运作?” 他们对这些公司所做的研究深度,超过了他见过的所有美国投资人。

这样的收入增长方式对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这样正在崛起的电子商务市场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印度现在已经有2亿的互联网用户。这些正在崛起的市场对于廉价高质量的手机设备是十分渴望的,那么,哪些公司可以从中获利?当然,苹果三星会因为相对价格过高收到限制。

童世豪的预测是,一些国产品牌像是联想、华为、小米会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印度国内的一些品牌也在崛起。如同手机一样,他大胆预测很多现在在中国成形的商业模式将会被“出口”到印度。

 

以下为童士豪先生的演讲内容,经钛媒体编辑整理:

很多人认为风投是本地化的,不过我认为在未来的10年,很多的创业公司和风投机构会变得很全球化。有不少很早就移民了的人,现在会回到中国去开展他们的业务,同样,这些发生在中国的变化也发生在印度、巴西和其他一些国家。所以现在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四处旅行,因为移动互联网令这一切都变得可能了。

有趣的是,我们上周在旧金山参加GMIC会议听到,在地球上,使用手机的人要远超于使用牙刷的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要知道手机要比牙刷贵的多。我认为很多人都受惠于Steve的IPhone。在过去7、8年里,苹果在电子领域里,已经创造了将近4000亿美金的资产。我们现在已经完全不讨论诺基亚等公司了,但是在2006年的时候,这些公司都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高科技领域变革总是很快。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离开了手机,平板电脑来生活,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有趣的是在7年前,我们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中国和美国一共占据全球科技市场的50%份额。在2005年,全球最大的网络技术公司是Google,拥有1000亿美金的市值,而阿里巴巴当时只有50亿美金的市值。当时在互联网领域排名前十的公司里没有一家是来自中国的。如果我们看今年,全球一共有30亿的互联网用户,排名第一的仍然是Google,拥有4000亿美金市值。然而,今年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已经增长成为市值3000亿的网络公司,是2005年的60倍。Google的4倍成长与阿里巴巴的60倍成长,对比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全球按市值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公司里,有4家都是来自中国的,分别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和京东。可以看到,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请问在场有多少人是使用微信的?绝大多数。如果你们在此之前没有使用过微信、Line、Kakao Talk,你们可以试着用一下,这些APP带领着整个手机APP开启了革命性的创新。这些创新不止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全世界。在微信上你可以使用的各种各样的与我们生活方式紧密结合的服务,甚至是支付功能,这是Whatsapp上所没有的。

 

中国互联网公司两个创新性事物:电子商务+虚拟物品

在过去的8年里,中国互联网公司通过广告赚取的收入与美国互联网公司相比是非常少的。因此中国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去思考如何通过用户流量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借此,两个创新性事物产生了,一个是电子商务, 如果你能获得很多的网络订单,你可以从向消费者收费转变为向商家收取广告费。另外一个是虚拟物品。你可以为你的顾客提供一些娱乐性的虚拟物品,使他们在虚拟娱乐世界里竞争,互相角色扮演,其中一些用户则会为了获取更多虚拟价值而支付金钱。

在美国或者欧洲让用户花钱买东西是十分困难的,但中国创业者却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让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就是给用户提供免费的产品以获得尽量多的用户,然后鼓励其中一部分的用户进行消费。在中国,创业者将这种“免费产品模型”发挥到了极致。

如今,腾讯的收入已经超过Facebook,阿里巴巴拥有比亚马逊和eBay加起来还多的收入。在2005年,eBay发展形势很好的时候,它很可能会嘲笑阿里巴巴竟然提供免费交易平台,而eBay向每一个平台试用者抽取百分之十的佣金看上去多么明智。然而eBay不知道,而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他的团队却知道:如果提供免费的平台,更多的消费品就会被吸引来,接着更多的消费者就会被吸引来。当你已经建立了一个足够大的可以吸引很多消费者的消费生态系统时,你就可以开始针对其中的一些用户进行收费,这时候比起一开始就收费能够创造更多价值。

这样的收入增长方式对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这样正在崛起的电子商务市场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印度现在已经有2亿的互联网用户。这些正在崛起的市场对于廉价高质量的手机设备是十分渴望的,那么,哪些公司可以从中获利?当然,苹果三星会因为相对价格过高收到限制。我的预测是,一些国产品牌像是联想、华为、小米会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印度国内的一些品牌也在崛起。如同手机一样,我大胆预测很多现在在中国成形的商业模式将会被“出口”到印度。

我依然记得2011年,在我的北京办公室里,有两周我们都在跟印度互联网领域的资深投资人进行会议,他们不断地询问我 “凡客如何运作?”“开心网如何运作?” “小米如何运作?” 他们对这些公司所做的研究深度,超过了我们见过的所有美国投资人。他们不仅访问我们的投资公司,也访问了不少中国其他的投资公司。这些印度人考虑的十分周全详细,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怎样的产品能够成为一个好的产品做了很多研究。

 

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全球化,让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全球化越来越容易

从我的角度看,我发现有很多优秀的在美的创业者,他们往往是第一代移民,具有全球商业的视角,可以在一个崛起的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小的市场,10年成长4倍,你也可以选择一个全球的市场,10年成长60倍。选择在于我们:你究竟想创造怎样的商业。

是什么让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全球化越来越容易?是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全球化,比如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Pinterest, LinkedIn。大部分的社交媒体平台目前都采用了广告为导向的商业盈利模式,他们自己并不怎么做电子商务。这给很多电子商务、游戏公司提供了快速推广,进入全球市场的平台。

我在纪源资本的第一个投资的公司是叫做Wish,它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应用。当我投资时,他们已经有10万种商品,大多数商品来自中国。12个月后这个数字变成了3000万。这样非常大的增长。当我看到一些创业公司,他们具备利用非美国本土资源的商业模式,并且有着很不错的用户界面,算法时,我就会很兴奋。因为这些公司的增长性会非常显著。

我们也看到,特别是在美国和中国,创新的事物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我们投资房子,车子。当我们打开手机软件,我们会发现Uber在美国火了,同样的在中国有滴滴打车,而快滴在中国也同样很受欢迎。在这些地方,手机软件用户都很多,所有的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在任何的市场上,如果你能有一个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产品(在中国我们称这群大众群体“屌丝用户”),他们就是你产品免费鲜活的广告。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你的产品,使得你的产品变成了大众眼中的“香饽饽”。你可以有很酷炫的商业想法,比如Uber,或者你可以有能满足“屌丝用户”的大众产品,比如小米手机。如果能为消费者提供质量高价格又便宜的产品,你就大有可能将产品和企业做大做强。

在风投领域,我们有一个调侃。如果你可以创立一个平台型公司,估值是10亿美金;你也可以创立一个如阿里巴巴一样的生态系统公司,则估值可以达到1000亿美金。阿里巴巴就是在建立他们的生态系统,小米也致力于成为下一个建立生态系统的公司,这样所有人就能够从你公司的增长中获利。怎样使一个电子商务公司或平台在需求巨大的市场中获得增长,这是一个中国式的互联网公司发展所需要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获得增长的特殊方式,我们在国际其他市场上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方式。在接下来十年里,在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非洲、欧洲,我们很有可能看到类似的增长方式。所以我们坚信手机在中国拥有巨大的机会。阿里巴巴到现在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00亿,95%的交易都是在中国国内实现的。

但是我们相信接下来的十年里,当国际市场收入占到阿里总收入的20%甚至30%时,阿里快递会成为阿里集团收入增长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阿里将成为极少数拥有万亿级别市值的公司。今天是3000亿,要成为万亿级别收入的公司,阿里只需要在未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发。美国可能不属于阿里容易进入的国际市场,但是在印度尼西亚、巴西、印度、非洲、欧洲这些市场,这是非常容易以及可能实现的事情。

在中国,如果你能创造出面向广大市场的产品,你就极有可能成功,同时也会具备做其他更多事情的能力。这也是恰恰是我刚提到的这些成功中国企业做到的事情。

我们对硬件和软件结合的创新十分感兴趣。我们认为互联设备(Connected devices)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如今的可穿戴设备看起来好像很简洁,很小众。很多美国的可穿戴设备售价超过100美金,这听起来有些愚蠢,而且不合理。高价格可能会使公司很容易获得利润,但你需要知道,这是一个应该快速增长的领域,你需要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和使用习惯。所以我们认为可穿戴设备应该是走低价路线,这样更广阔的消费者群体才能够接受并购买产品。然后你能看到利润会变得越来越好。小米在其生态系统中所做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就十分有趣。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不仅仅是消费者在发生变化,云计算领域也发生着变化。当越来越多的数据被收集起来,大数据分析技术将挖掘出很多新的商业价值。

 

Wish有好的商业模式,所有交易都在自己App中实现

在这里我做两个案例分析。Wish在2013年3月成立,它的前身是一家能够让用户在Facebook上“Wish”产品的网络广告公司。当用户“Wish”广告商的产品,他们才从广告商收取广告费,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提高交易效率的商业模式。但这不是一个big idea,他们从2013年开始做的事情是让这些“Wish”产品的用户能够直接买到这些产品,这变成了一个很亚洲化、中国化的商业模式。但很多其他公司往往不提供直接购买,而是把用户导到不同的网站上去购买产品,可以是eBay,或者Amazon,这些公司的关注点是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

我们认为Wish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让所有的交易都在他们自己的App中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获得高速增长的商业模式。我相信这是他们从阿里巴巴身上学到的功课。是利用中国的打法,利用到美国市场的成功案例。最初在Wish上购物的用户不是生活在洛杉矶、纽约和旧金山,而是所谓的二线城市如路易斯安那、佛罗里达、俄勒冈州等。这些城市才是广大的消费群体所在。因为在二线城市,没有那么多的零售商。

沃尔玛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零售企业,但是一个沃尔玛商店也只能容纳18万个产品。但是仅仅中国的电子商务就能提供800万个在线商品,就仅仅是所有可能产品的10%。而且你可以将这些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如今运输也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几乎可以在一周两周内将产品送往任何地方。用户只是花费了相对较多的时间,却获得了他们很渴望却在当地买不到的产品。这样的商业模式在5到10年前是不可能存在的。当时如果你想在Google上做广告是很难的。你可能会利用Google Play,你也可以在App store里建立好的产品评价,这会使得你的产品进入其他全球市场变得相对容易。今天你也可以通过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这些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更广阔的地方销售你的产品,不用局限于单一市场。

 

小米的想法很疯狂,几乎就是要建立另外一个Apple了

第二个案例我要讲讲小米。我是小米A轮的投资人,当时还有另外一家VC一起投资了小米。我们两家对于小米的商业模式第一反应几乎是一样的,觉得小米的想法很疯狂。小米想建立一个集硬件、软件、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公司,这几乎就是要建立另外一个Apple了。

唯一的区别是小米只打算在网络上进行销售,不做零售。这样做的考虑是如果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力量销售产品,如果可以不用通过昂贵的线下零售方式,节省下来的开支就会造福消费者,因为产品价格可以因此减到一半。这样他们就可以保证正常的盈利,而且边际利润不用很高,只要足够保证企业能够增长,这样他们也能获得大量的销售额。所以在小米眼中,硬件就如同免费的QQ应用一样,以此吸引用户使用硬件,在其基础上再提供其他服务。这是很多跨国硬件生产商,甚至是中国硬件生产商都未曾试过的商业模式。

小米以周为单位更新产品的与用户互动的方式, 与互联网企业与用户互动的方式十分相像。在过去的五年,小米每周都会升级其软件产品。这样的产品更新速率在整个产业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很多技术宅用户会时时关注,并热烈讨论给予意见,而且他们也感觉到小米赋予了他们改变产品的力量。刚开始,这种方式十分具有争议性,很多人都不屑一顾。但是在短短4年内,小米用这样的方式终于实现了100亿美金收入的惊人记录。这周小米CEO雷军先生刚刚被福布斯亚洲评选为年度商业人物。今年上半年,小米预售就达到55亿美金,上半年利润达到5.6亿美金。

小米成立也仅仅是五年而已。11.11日当天小米在淘宝上销售了100万台手机,这是淘宝上所有产品销售量的最高记录。小米明年要进军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对于在美国的公司,尤其是在硅谷和洛杉矶的公司的创始人,以前他们是来自于东欧,但现在更多的是来自于中国,他们都是在这些地方有过10年以上经历的人。他们非常清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怎样的趋势和变化,因此他们可以借用中国现在的这种发展模式,加以完善,在短期内收获巨大成功。我非常希望能够看到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都能够互相学习,我也很希望能发掘更加快速增长的公司,并且帮助这些公司成长。南加地区越来越多的团队和优秀企业的创新精神,让我对未来十分期待。谢谢大家。

本文系作者 曹天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简网app梦工场“骗人把戏” 一:简网通过一个app模板,以代理名誉收合作者的钱,通过代理建立他们应用,一则,省去人工成本和运营费用;再则前期推广基本都是最出力又没利润,这些让“傻帽”代理商去做,还未 等他们做好前期市场,也基本没钱和没精力再运营了,因前期运营耗钱耗精力并无利润;最后简网收回应用,等于白牵代理商花钱花力溜个圈,做个前奏!!! 二:简网app工场应用的技术并非自己开发,很多应用漏洞和安全保证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处理。 三:简网以“免费加盟”旗号,实际:“用代理商钱,帮自己运营” 1.首先,简网代理商需要加盟费用3万,幌说合作结束后返还,实际每返还一笔前,都要代理商已花费了更更大一笔,而且都做花钱无利润之事。没有免费午餐,卖家都是猴精的! 2.app应用运营和推广,简网绝不会出一分钱,任何钱都代理商或合作商出,简网光明正大说:“你是简网合作商,是帮自己推广”推广水深,费时费力费钱,凭你能撑多久!而且应用所有权 和技术度在别人手里哦,合同条款可随时任何时间终止哦!!! 3.我们不按要求的7人来计算,就以4人团队来计算,推广两个月,工资+材料+印刷+礼品+推广服务费用,仅仅2个月一个应用绝不会低于5万,而且都是以最低成本,最低工资计算,推广都乘 公交车;推广合同可以随时终止的哦! 4.简网通过榨取“前期运营傻帽们”的钱实现运营: 推广一个应用,2个月5万,半年呢?2个应用呢?超过10个应用才让推广呢!不算多,半年过后,至少30万没了吧,现在app应用到处免费进驻,还给商家提供满10元送3元,3元运营商出钱给商 家啊,能盈利吗?美团、百度、新浪挣的过吗!至少3年盈利绝不可能吧!3年?万,几个代理商能够撑下去,赶快跪求申请退出吧! 简网免费运营达成:没有花一分钱,运营3年,最后应用收回,代理商吐血后离开 四:对简网“傻帽”代理运营的忠告: 1.不要相信商家鬼话:免费加盟 2.不要相信和上当简网要求,一个月完成15个以上应用 3.不要自己掏钱参与简网的活动或参与花费运营,否则,第一个离开的一定是你,而且从此再也不敢再碰和相信移动互联网 4.不要简单相信前景,“水真深,不好玩”,运营活动到处都是“马甲”“安排”,且行且珍惜;想从“卖家”取一分,就如真汉子生孩子,门都没有的

    回复 2015.02.07 · via pc
  • 回复 2014.12.28 · via pc
  • 股 友 请 加 微 信 号 【 jue888jin 】 ///Q号【2536321494】老 师 提 前 告 知 必 涨 7 % 牛 股 ! ! 无 需任 何 会员 费 用 ! ! 带你 做 今买明 卖 牛 股 ! ! 做 不 做 没 关 系 可 以 先加 一 下 多个赚钱的机 会 !!!验证:888 【诚邀诚信者】

    回复 2014.12.14 · via pc
  • 永远无法成为固体占领大部

    回复 2014.12.11 · via pc
  • 珍惜时间

    回复 2014.12.11 · via pc
  • 为什么斜体字,很难看啊,没人有同感么

    回复 2014.12.11 · via pc
  • 希望小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回复 2014.12.11 · via pc
  • 回复 2014.12.11 · via pc
  • 小米,请好好的对待用户,不要再靠忽悠了

    回复 2014.12.11 · via pc
  • 小米太矫情,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学苹果

    回复 2014.12.11 · via pc
更多评论
1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