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行家经济”正当道

成为“行家”,这可能是在互联网时代塑造个人品牌和实现个人价值最自由的途径。

图为果壳&在行创始人 姬十三

图为果壳&在行创始人 姬十三

钛媒体注:共享经济发展至今,我们对这个概念早已不算陌生,从房屋、车子到资金、服装,所有一切让闲置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商业模式我们甚至都可以称之为“共享经济”。那么技能和知识呢?当个人的经验、技能和知识,也作为一种商品共享出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会产生怎样的商业形态?我们试图通过在行和一系列类似的技能分享平台,来探究这门生意背后的逻辑。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

姬十三没有意料到的是,“在行”出世还未满一岁,就能够迎来近百个创业公司和巨头的模仿与复制。无论是百度知道在孵化的“问咖”、界面新闻推出的“前辈”、还是钛媒体曾报道过的线上咨询产品“靠我”,在产品形态上,统统都绕不开在行这个模板。

大概一年前,在行正式上线运营。这是一款主打“一对一经验交流分享”的产品,用户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和有需求的话题向行家购买线下服务。

在姬十三看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随经验议价、并具有大量认知型的行业会越来越自由,他们不再受制于传统公司中的岗位和角色,并且强烈需要个人品牌的树立以及期待用其他更多的方式来实现个人价值,而成为“行家”就是途径之一。

姬十三很认同“斜杠青年”这个概念,他觉得在行上的行家们所作的事情,非常的符合这样的定义。“斜杆”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用来形容那些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年轻人,他们通常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他们展示几个身份时可以用斜杆(Slash)来区分。

姬十三对钛媒体表示,在行上的行家正是如此,他们要么有着多重身份,并有自己非常擅长的某一技能,要么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内小有成就、乐于分享,而这些行家的分享恰好为用户解决的了“读了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一生”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吸引行家?

在行目前已经开通了九个城市,行家超过8000,活跃的行家接单早已超了百。运营一年,姬十三也摸索出了不少的道理,比如一定要坚持做全品类,这样行家学员的角色可以互相转换,更有粘性,而垂直意味着使用频次低却获客成本高;比如,坚持C2C 的经验交谈,而非咨询收费;再比如,如何让一个产品更好的吸引这些行家大咖。

除了早期靠着果壳的背书和姬十三的人脉吸引过来尽量多和精致的行家之外,在一年之后如何让接单过百的行家仍然能够对平台充满着好奇和乐趣,也是在行如今面临的问题。“产品一定要随着行家的成长而成长,不宜慢更不宜快。”姬十三对钛媒体说道,线上咨询、组团功能这些是在行正在尝试的事情,他希望能够通过碎片化的远程服务以及更考验“讲师”能力的组团功能来调节行家的活跃度。

“好的产品是什么?我认为那种看起来很容易上手,但是玩起来又非常丰富的产品就算好产品。”姬十三表示,在行想做的是一个交易知识、经验、技能的个体聚集起来的淘宝,塔底是众多全职接单的行家,塔尖是兼职分享的大咖。

钛媒体作者师北宸就是已经接了100单以上的行家之一,随着单数一起增长的,还有他所提供服务的价格。在在行上,他最早开设的话题为《如何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目前,这个话题的咨询标价已经从100/次涨到1999/次。

他曾在多个场合提起自己在在行上的经历,也在自己的钛媒体的专栏上讲述了做一个「行家」的有趣之处。师北宸是在行成立早期就加入的一名行家,由于个人工作经历的关系,他试图通过在行去对“个人职业品牌”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研究。

师北宸对钛媒体表示,曾经有段时间,在行令他着迷。在在行上,起初的100块钱的低门槛定价,使他有了接触到更多人的机会,而这些人当中有创业者、有职场新人、也有各种跨行业的公司中高层。通过认识不同的人,来补全自己的知识盲区,师北宸认为这很有趣,也同样很有收获。

但其实师北宸自己并不善于社交,他告诉钛媒体编辑,起初也会非常紧张,对于一个陌生人要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甚至以上的交流,这让他有些焦虑。“最初我会提前和学员进行一些沟通,了解他的需求所在,并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准备,但大概在接够了30单左右就不用了。”师北宸愉悦的说道。

在大约30单的时候,他基本掌握了学员的普遍,并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来提供解答。“之后你会越来越熟练的”,师北宸说道。每一个学员,他都有着详细的记录,在每次交流之后,他同样会做很多的笔记来进行总结。Learn by sharing,这是在行给他最大的感触,“最好的学习就是通过自己去实践或者去分享”。

相比起其他行家,师北宸的目的一直清晰而明确,他懂得利用在行的价格杠杆来调节自己的时间分配,懂得如何通过低定价来一步步影响自己的口碑,更懂得这样在这个社群中去影响其他的行家。

但他同样也表示,如今花在在行上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多了。“当我把价格提高到两千的时候,意味着我的时间更加宝贵了,当然如果有人愿意花两千块钱来聊,意味着他认为知识和经验比金钱更重要,能和这样的人聊一聊,那也是值得的。”师北宸说道。

像师北宸这样的活跃行家在在行上还有很多。除此之外,当技能和知识真正能够落地成为交易,那么它意味着这个商业模式是可行的,也意味着这个市场将不再只是一个玩家。

“追随者”们

在这群知识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中,有的人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线上的方式来运营,比如靠我详见钛媒体此前的创业报道),比如前辈。

邹志渭是前辈的产品负责人,他的想法与姬十三有些相似,同样认为未来将是更多强调个人品牌的社会,但他认为,在行解决的是“认识”一个人的需求,而只做线上的前辈更精准的解决了个人用户咨询的需求。

“从用户层面出发,其实我们目前解决的都是搜索没有解决的问题,百度为你解决的是标准化的问题,但你往往需要的是更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个性化需求,而电话咨询和线上沟通的功能其实解决的就是用户的明确需求。”邹志渭对钛媒体表示,从入驻前辈的角度来说,未来的人将是不受公司捆绑的,因此他有更多的精力来分享自己的资源和技能。

如何提供标准化、电商化的订单服务,是他们未来的想法之一。邹志渭向钛媒体展示了自己手机上的一款职业众包软件Fiverr,这款软件的介绍写道“million of talented people.million of amazing services”,这些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将自己的服务按照等级划上5-10美元不等。

邹志渭不知,他所描述的这款软件,更像是“约能人”的对标产品,不过后者更加生活化。如果说上门服务O2O是解放了美甲店、按摩店,那么约能人的产品就是一个真正的去上门化的“手艺人的平台”,他们强调匠人的概念,却同样主打轻生活技能的分享,不管是美甲、美发、摄影、职场还是娱乐,统统覆盖。

约能人CEO王慧源认为,这些都是分享经济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变化,分享经济为解放某一技能的“行家”创造了前提,而消费升级让用户越来越看重“品牌”的东西。

以上,也可以简单的归列为在行和他的“追随者”们。

钛媒体编辑张远在文章《人们为什么愿意为“专业”付费?》中这样说:

如果说上门服务O2O只不过是解放了美甲店、按摩店、家政公司、发廊里的服务人员,那么知识、技能领域的C2C+O2O除了解放传统培训、咨询机构的头脑之外,还在从无到有地创造一个新兴市场。

这个新兴市场的影响力可能在于,未来问答、行家模式的产品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社交、媒体平台的标配。例如钛媒体上近千位作者中,有很高比例的人本身就是某个领域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我们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成为了“斜杠青年”。

同开头萧伯纳的那段话呼应,当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时候,受益的本身就是我们自己。(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韩佩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喜马拉雅文章页评论上方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知识技能共享每个个人都是一个品牌。

    置顶
    回复 2016.04.18 · via iphone
  • 当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时候,受益的本身就是我们自己。那前提条件是对知识产权的尊敬和对知识产权的维护,任何抛开前提条件谈共享全是扯淡。

    置顶
    回复 2016.04.18 · via android
  • 应该在高端上才可以这样玩!

    回复 2016.04.18 · via android
  • 好的产品是什么,战略演进下的生态布局和平台,如果只是产品基本是很难活的

    回复 2016.04.18 · via pc
  • 退一步,再退一步,我也不知道能够退到哪里

    回复 2016.04.18 · via android
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