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媒体人为何频转型去互联网公司?

媒体给媒体人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去塑造自己,以及去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当媒体随着技术发展不断变革时,与其说媒体人要转型,不如说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并拥有足够的经验去开创新天地。

这篇文章原写于两周之前,当时老沉离开新浪,整个媒体圈一片沸腾,大量关于老沉离开的评论接踵而至,关于老沉的下家也有各种猜测,纵观各大媒体的评论,关于主编是死还是未死、门户没落还是不没落的争论居多,感慨颇多、唏嘘不已。

但是,有一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近两年来,许多在科技媒体圈子里已经有一定积累和影响力的资深媒体人都纷纷跳槽去了互联网公司,而互联网公司这几年也不断向媒体人抛橄榄枝,拉过去不少媒体人去做产品经理、营销主管、内容经营等。并且近来微信里还流传着一篇文章,说互联网公司重金挖媒体人,月薪高的让人眼馋,媒体人的价值终于被彰显。

所以,撇开老沉离开和换东家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或影响不谈,换个角度看此类事情,跳出来想更大的问题:为何各大互联网公司频频出手挖科技媒体人?科技媒体人为何频转型去互联网公司?或者说媒体人身上哪些素质是互联网公司看中的或者符合互联网公司的?

这两天,老沉落脚小米的消息敲定后,更印证了两周前文章中分析的以下某些观点,拿来与大家分享。

 

一、媒体人长期浸染某领域,逐渐成为某领域专家

作为科技媒体的编辑和记者,他们通常负责科技圈某一个或几个领域,比如硬件、软件、技术商业化等等,所以他们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敏锐的捕捉这些领域的前沿信息。

在这个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过程中,媒体人不但积累了专业知识,而且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他们能够知晓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知道这一领域未来的需求点,知道这一领域投资的热点,知道这一领域哪些技术可能会有发展潜力,更了解产品或技术商业化的过程。

以MIT《Technology Review》本土版为例,这家110多年的科技媒体对其编辑团队有严格训练和要求,TR要求编辑要成为他们负责领域的专家,所以编辑们在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对技术的跟踪和调查后,俨然已经是技术领域的专家了,并受到各大科技公司的尊重。

所以,科技媒体人转型的互联网公司时可能更加懂产品和服务。

 

二、熟知媒体套路,转型营销、市场或公关得心应手

媒体人总是能找到各种报道角度,并且知道哪些报道角度能引起更大和更多的关注,所以对于媒体内容运作的套路十分熟悉。同时,媒体人长期与互联网企业的公关、市场或营销部门打交道和对接,知道企业对于产品宣传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在媒体人转到互联网产品公司后,在找到产品的报道点、营销点、吸引注意力的点上,会更得心应手。

另外,媒体人经过多年的资源积累,人脉甚广,这些资源对他们未来的工作极为有利。

 

三、互联网公司多有媒体属性,对懂得传播的人才有需求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企业,并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媒体属性。比如腾讯、小米、360等这些公司,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信息传播渠道,并且深谙产品营销传播的规律。

所以,这些公司需要懂得传播的人才。因此,他们在人才需求上,除了技术人员,长期混迹于科技媒体圈儿的媒体人更能满足这些公司的要求,且媒体人会更快适应新角色。

 

四、企业自媒体时代来临,运营好内容营销传播就等于做好产品营销

另外,如今企业也逐渐重视运营自己的企业自媒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碎片化信息时代,单纯的做出优美的广告早已不能满足今天的营销传播要求,好的广告不再是华丽的制作、不厌其烦的说教,好的广告应该就是好内容。

通过好内容,去吸引用户、维系用户和用户互动,而企业品牌格调、风格、产品信息、理念等东西都将融入进这些内容中。因此,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播和互动,更能长期黏住忠实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感情更深,后期产品的转化率会更高。从小米的粉丝营销及其渠道传播中都可以看到内容营销的影子。

另外,微信上有个公众号叫少年商学院,我对它的思路和模式进行了长期的关注和跟踪,该号并未一开始就推广自己的产品、服务或营销活动,而是不断有特点的针对某些特定用户推送高质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确是这些用户当下最迫切的需求和最急切解答的问题),通过这些优质内容不断聚集忠实用户,且这些用户也慢慢转化为它的内容创造源,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它的营销动作就开始了。

它开始不断在内容中渗透一种理念,然后恰当地增加其接下来的活动和服务,经过长期的某种风格和理念的内容,许多用户都被它深深地黏住,而跟用户之间的内容互动和活动互动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营销范围。所以,此公号在微信上的成功同样是这样的思路,而它的创始人据称也是前媒体人。

因此,在企业自媒体时代,最擅长做内容的媒体人,与企业的这些最新需求十分吻合,匹配起来更容易。而最新的消息称,老沉去小米就是为了打造小米的内容产业链,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如今,国内的创业浪潮正处于高峰阶段,难免有些浮躁之气。前几年,一家创业型公司的路程可能是:先打基础—做好产品—慢慢积累用户—赢取口碑—扩大影响力—差不多成熟时机吸引投资—规模扩大化。而现在,竞争更加激烈,差异化越来越小,好的产品想脱颖而出更加困难,于是有了这样一些趋势:

先推概念—热炒概念—不断占据舆论优势—吸引眼球—引来投资—摸索产品走向—积累用户—边走边探索。避开这种方式的好坏对错不谈,至少在这个过程中对媒体人是有更多需求的。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哀叹媒体人的转型或离开。媒体给媒体人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去塑造自己,以及去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当媒体随着技术发展不断变革时,与其说媒体人要转型,不如说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并拥有足够的经验去开创新天地。

 

【本文作者常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媒体人和专栏作者,教师。专注新媒体传播、受众和消费者调查研究。并长期关注报道世界新兴技术发展及其商业化进程。钛媒体资深作者、特约撰稿人。】

常宁

65篇资讯

粉丝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媒体人和专栏作者,大学教师。专注新媒体传播、受众和消费者调查研究。并长期关注报道世界新兴技术发展及其商业化进程。钛媒体特约撰稿人。微信公号:kejichangpinglun(科技常评论)

本文系作者 常宁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熟知媒体套路,转型营销、市场或公关得心应手。说得很对!!

    回复 2014.11.08 · via pc

快报

更多
102
1
8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