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书评】《第二次机器革命》和我们的新世界
钛媒体
· 2014.10.01
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Erik Brynjolfsson)在其著作《第二次机器革命》中认为,技术进步确实在影响就业,且只有一部分人从中获益。“更好的机器可以代替人类劳动力,更可能的是,它们会驱动具有相同技能的人类劳动者的工资下降。” 所以,技术是在加速社会的贫富分化,而非共同富裕。
第二次机器革命到底是什么呢?
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Erik Brynjolfsson)在其著作《第二次机器革命》中认为计算机和其他数字化技术堪称为第二次机器革命。第一次机器革命时代,几乎所有的动力系统都在延展人类的肌肉力量,但它们的动力都需要人类做出决定和发出指令,人类劳动力与机器是互补的关系。而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作者认为“我们正在开始对更多认知性的,以及更多的动力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人类和受软件驱动的机器可能正在日益变成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的关系。
在数字化时代,一些传统定律有可能被打破。作者提出了两个,即“摩尔定律”和“莫拉维克悖论”。前者非常著名,但太过保守。摩尔最初认为集成电路计算能力的指数增长将持续十多年,但是实际上至今仍然有效,虽然时间已过去近五十年。后者则相对专业,是指涉及知觉和机动性的技能时,再智能的机器也无能为力。不过,美国一些先进的机器人挑战赛显示,这个“悖论”也并非没有可能被打破。
书中梳理了不同的观点,对此,作者的观点小众但明确:技术进步确实在影响就业,且只有一部分人从中获益。作者指出,“更好的机器可以代替人类劳动力,更可能的是,它们会驱动具有相同技能的人类劳动者的工资下降。” 书中列出数据证明,从1990年到2008年间,虽然中等家庭的收入有所增长,但是他们的开支则增长的更快。可供选择的商品更为丰富,并不能掩饰其经济能力的脆弱。而与此同时,最富的那1%的群体的财富在迅速增加。所以,作者认为技术是在加速社会的贫富分化,而非共同富裕。
作者称,企业家和CEO们的工作,科学家、护士、饭店杂工的工作,以及很多其他种类的工作是无法计算机化的;厨师、园艺师、修理工、木工、牙医和家庭健康护理员在短时期之内是不会被机器代替的。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职业面临着危机。作者阐述了在教育上的应对之策。
凯文·凯利说过:“你未来的收益水平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能与机器完美地配合工作。”大学文凭面临着贬值,现代化的技术和技能也将面临着被更新淘汰,所以作者建议要努力提升你的思维能力、大框架模式识别的能力以及复杂沟通的能力,而不仅仅是“3R”,即“读书、写作、算术”。但是十分具体的对策,我在书中也没有找到,作者的旁征博引和数据的大量引用,有时让我感到如雾里看花,预见本来就是十分极难做出的事儿,所以作者似乎有意要捉捉迷藏。
在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我们需要更深刻地思考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我们珍视的是什么,不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社会。我们这一代比任何一代人继承了更多改变世界的机会。这是乐观主义的一个原因,只要我们留心我们的选择。记住,技术不是命运,命运由我们自己塑造。作者以这样的文字结束全书,最后一句话,更像是抒情。面对变革,我们首先不得不忍受其痛,时代的飞速发展,让人们不得不去学习、去不断适应,终身学习,真的不再是一句口号了。
【本文作者为中信出版社书评作者:叶健、夏学杰】
9.4k篇资讯
88.1k关注
中国领先的财经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关注微信公众号:钛媒体(ID:taimeiti),
旨在为创新、创业、创造人群,提供最高效、最专业,最具价值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相关的职业与资本服务。我们拥有行业内最高质量的内容、作者(意见领袖)及产品线,通过连接最具创造力的创新、创业及变革者,打造中国最大的线上影响力社群。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410人赞赏钛媒体文章
-
约2天以前
-
约5天以前
-
约5天以前
-
2021-01-13 16:45
-
2021-01-11 23:04
-
2021-01-11 14:39
-
2021-01-05 15:37
-
2021-01-04 14:16
-
2021-01-03 16:31
-
2020-12-31 10:30
-
2020-12-31 10:23
-
2020-12-31 10:17
-
2020-12-31 10:10
-
2020-12-25 14:33
-
2020-12-18 16:41
-
2020-12-18 16:32
-
2020-12-15 13:47
-
2020-12-07 08:11
-
2020-11-25 15:39
-
2020-11-24 12:04
-
2020-11-19 17:52
-
2020-11-09 12:59
-
2020-11-06 13:48
-
2020-11-05 18:13
-
2020-11-04 21:12
-
2020-11-04 16:51
-
2020-10-23 20:30
-
2020-10-16 08:59
-
2020-10-10 01:25
-
2020-10-06 13:44
-
2020-09-25 13:07
-
2020-09-23 11:43
-
2020-09-18 16:36
-
2020-09-12 13:24
-
2020-09-08 17:57
-
2020-09-08 12:30
-
2020-09-06 23:36
-
2020-09-05 09:42
-
2020-09-01 16:39
-
2020-08-21 09:43
-
2020-08-20 13:30
-
2020-08-14 09:47
-
2020-08-12 13:31
-
2020-08-11 12:02
-
2020-08-04 15:21
-
2020-07-27 10:37
-
2020-07-24 15:57
-
2020-07-21 12:35
-
2020-07-13 19:44
-
2020-07-11 09:15
-
挺钛度,加点码!
确认支付
支付
支付金额:¥6
赞赏金额:¥ 6
赞赏时间:2020.02.11 17:32
账户【未登录】提示!
个人中心将无法记录并同步您的赞赏记录,
是否进行登录
分享文章
分享文章
双刃剑。
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关于应对之策,教育方面完全赞同作者的意见,就业方面嘛,我觉得要从事需求稳定的职业和从事发挥需要人脑处理信息模式的职业。
本世纪将是机器互联的世纪,问题不限于我们能创造怎样的机器智能,而在于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定义机器智能,管理机器智能,将机器智能用于资源互补,工作协同以及提高边际效益。
其实有一本书也非常不错的《失控》
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可以向第三产业流转
转发微博
#摘声#第一次机器革命时代,几乎所有的动力系统都在延展人类的肌肉力量,但它们的动力都需要人类做出决定和发出指令,人类劳动力与机器是互补的关系。而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作者认为人类和受软件驱动的机器可能正在日益变成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的关系。
书中引用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