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者常宁,和钛媒体一起成长的三年,成功基于不断试错

白驹过隙,钛媒体上线至今已经度过了三年的时间。而作者,早已成为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最早期加入钛媒体平台的核心作者之一——常宁博士将怎样回顾她和钛媒体一起成长的3年?

钛媒体注:这是钛媒体推出的“我是作者xxx”系列故事分享。

美女博士常宁是最早期加入钛媒体平台的核心作者之一,连续三年被评选为钛媒体年度作者。在今年的钛媒体原创节上,常宁首度做了关于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分享,首度披露了她关于九零后群体的最新研究成果。像常宁一样的创作者,正在为这个时代产生越来越多优质的内容。原创本身,就正在造就一个全新面貌的内容产业。

记得2012年10月份,好朋友杨瑨(现钛媒体执行主编葱葱)突然给我电话,说她从一个又安稳待遇又好的公司离职了,去向是加入了一个科技新媒体的创业公司,老板很有理想和抱负,希望把这个媒体做成“中国科技新媒体的标杆”。

要做一个内容平台,他们除了自己生产内容,还邀请了不少知名专栏作者。杨瑨希望我能够在这里开专栏写文章,我欣然答应了。不过基于当时的媒体局面,我并未对她口中所说的这个媒体抱有很高期望——但很快,我便转变了看法。

2012年12月底,这个媒体平台上线了,不张扬也不低调,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有观点、有态度、又有些锋芒的业内文章,从此这个媒体便有了自己鲜明的特点、立场和标签——对,就是现在的「钛媒体」。

又是一年即将结束,各路年底盘点纷纷而来。作为钛媒体的作者和观察者,与钛媒体一路同行和成长,借年底这个火候盘点一下我观察到的钛媒体上线这三年来的发展变化:

2013-2014年 迅速发展期

2013年是钛媒体大刀阔斧前进的一年,推出了许多重磅的新闻报道,在业界的影响力开始逐步彰显。这期间,钛媒体的重点精力放在内容制作和内容传播上,内容类型较广,主要涵盖新媒体传播、科技界资讯、技术、观点杂谈、人物访谈、创业等方面,风格较为犀利和活泼。

在内容渠道的拓展方面,仍然是以官方网站和新浪微博为主战场。聚集在钛媒体上的作者越来越多,UGC内容也源源不断。

2014 -2015年 转型思考期

UGC内容的不断扩容和增加也意味着,UGC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这对于钛媒体的编辑人员来说是一项短暂挑战。如何平衡内容和质量的关系,如何提供好内容,成为这一年钛媒体着重把握的事情。

在内容的类型选择方面更加聚焦,开始更多转向创业、创新、新技术、投资等方面的内容输出。

内容的风格更加稳健,也更加成熟和严谨。钛媒体的网站改版,页面风格从黑色基调为主转为简洁明朗的灰白,也更加大气。

除了内容方面的把握之外,钛媒体的脚步开始变快,也开始尝试新的变化和体验。

在渠道方面,除了官网、新浪微博的推广之外,又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也迅速累积了大量粉丝,内容影响力和传播力较高。另外,建立了作者群交流平台,举办作者交流沙龙;开办“电商研究院”,对电商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等等。

这期间,钛媒体对于未来的思考开始变多,进行了许多新尝试。

“连接人与人、企业、投资者”的社群思维开始凸显,并曾尝试推出社群电商,比如作者和用户在钛媒体上的积分和钛币可以换取某些合作的品牌产品。此时,意欲开展新模式和新变化的想法已经十分明显了。

在资源方面也开始有较大行动,14年5月份,钛媒体与《商业价值》合并,成立BT传媒。合并不仅会丰富原创内容,增强媒体内容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也会拓展各方资源。这对于钛媒体来说是转型的第一步,也为后续创新实验奠定了基础。

2015年 创新蜕变期

对于许多科技媒体来说,2015都是挑战巨大的一年。唯有创新和变化才能带来出路,许多科技媒体都在摸索寻找一条符合当前媒体发展和科技局势变化的道路或模式。钛媒体也不例外。令人欣喜的是,我看到了钛媒体在思路上的清晰变化:从做内容到做产品的思维转变。

1、推出同名APP

尽管许多媒体在新浪微博和微信上都有媒体账户,但对于媒体公众号来说,一天只能推送一次内容显然是满足不了传播力要求的,虽然微信公众号是对媒体渠道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仍对内容推送数量、推送时间有较大限制。于是,钛媒体推出APP,扩大订阅用户,通过自己的APP拓展了媒介发声渠道。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2、推出英文版,扩大海外影响力

对于这一变化,我曾与许多业内朋友聊天时曾由衷赞赏过。国内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内容的同质化和报道视角的重合。国内媒体的报道范围从以往主要关注国外,到更大幅度向国内创业公司、国内商业模式转移。然而有一个市场仍是出于空白和开拓期的,那就是如何将国内资讯输送给国外。

在这一点上,我十分认同钛媒体较早推出英文版这一举措,英文版将国内的优质内容翻译成英文向国外传播,并且取得一定成绩。这其实是在现有的竞争格局之外重新发掘了另外一个市场,也能对接许多优质的国外资源合作。

在技术全球化时代,国内的创业和创新也在影响着国外,我们的确需要有自己的平台向国外输送信息。

之后又有其他媒体人尝试涉足这一市场,我认为这也将是国内媒体未来会参与竞争的地带。但钛媒体的确是科技新媒体中第一拨吃螃蟹的人。

3、推出 “我造”社区

“我造”社区是最能体现钛媒体产品思维的一个内容产品,也是能体现科技媒体价值所在的事情。

我曾在MIT Technology Review中文版工作过几年,对于美国TR的定位和理念深信不疑,也被深深洗脑。TR的定位是:挖掘那些未来两到三年内即将商业化的技术。不是10年以后,也不是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网红公司,而是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潜力,需要媒体去挖掘和报道的技术和创新。

直到今天我仍坚持TR的定位和理念,我认为媒体的价值和责任就是挖掘有价值的事物,包括创业公司,包括技术,并且是义务免费报道。当有一天,这些被你挖掘的公司或技术真正运作成功时,那么媒体的价值和能力便会赤裸裸的彰显,媒体的身价才会提高。所以TR的伟大不仅是110多年的历史,而且是它坚守的东西:媒体的价值和责任!

因此,“我造”社区推出后,我着实欣喜了一阵子。因为终于看到钛媒体的新行动了,社区的定位也和我所认同的不谋而合:挖掘那些有价值的产品、公司和人,并且通过这个平台,给这些被挖掘到的产品、公司和人提供被欣赏和融资的机会,使他们不需要到处公关软文,便能很体面、很正当的得到尊重和发展。

4、与华谊合作,推出“人人都能写电影”内容产品

与“我造”社区类似,“人人都能写电影”的产品化思维也非常明显。作者们可以提供创业故事、创业小说、科幻故事和小说等等,这些内容都将有机会成为影视素材,并且很可能会改编成影视作品。

钛媒体已经不断推出一些优质作者的科幻小说系列,并准备出版成作品。这种内容的产业链模式已经很有眉目了。

这些内容产品已经不单单再以“内容”的形式出现,而是可以衍生出其他产品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用一个眼下很时髦的词儿说的话,这是不是就叫IP?

5、举办有影响力的会议

举办会议是媒体扩大影响力和自身资源渠道的好办法,钛媒体今年也办了几场令人印象深刻的会议。5月举办了T-EDEG夏季峰会,“边缘创新”的核心思想开始确立:着重技术的头脑风暴,着重前沿趋势的探索,着重对创新的鼓励。12月,“边缘创新”的思想继续发酵,T-EDEG2015年度峰会也如期而至。

在翻译《绝佳提问》这本书时,有一个故事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也非常适合如今创新者。

故事是这样的,国外研究者做了一项研究测试,他们选择了两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完成同一个任务:

用纸片搭建高塔,并且在顶上放置羽毛不能掉下来。

其中一组成员全部是高材生,他们开始共同研究方案,头脑风暴,争论,论证,在规定时间结束时都没能对方案达成一致;而另一组成员全部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没有什么讨论和争论,只是不断尝试和试错,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最终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是高材生的智商不如孩子吗?当然不是。

在这样快速迭代的时代,对于创业者而言,没有时间和太多机会去仔细评判接下来的做法或想法是不是完美的,是不是一定可行的。唯一值得做的是,试错,想到新问题和新想法,马上尝试去做,如果错了立马转变策略,尝试下一个想法,直到成功。这也是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和她的团队笃信不疑的一点。

其实,在梳理钛媒体的发展变化时,脑中浮现出的就是这个故事。我看到了钛媒体很多尝试,有些尝试稳步行进,有些尝试在不断试验中淘汰,可以说,2015年是钛媒体的产品迭代非常快的一年。

期待钛媒体在未来有更多另我们意想不到的创新和改变!(本文首发钛媒体)

2016钛媒体原创节

常宁

65篇资讯

粉丝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媒体人和专栏作者,大学教师。专注新媒体传播、受众和消费者调查研究。并长期关注报道世界新兴技术发展及其商业化进程。钛媒体特约撰稿人。微信公号:kejichangpinglun(科技常评论)

本文系作者 常宁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1 本文居然没有配美女大图,差评……………… 2 我还以为本文是作者讲自己的故事,然后作者讲了钛媒体的故事~~~有点神转折的感觉。

    置顶
    回复 2016.01.21 · via pc
  • 参加了年会,真的是美女博士

    置顶
    回复 2016.01.21 · via pc
  • 很不错

    回复 2016.01.21 · via pc
  • 点赞

    回复 2016.01.21 · via pc

快报

更多

17:38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69.23亿港元,腾讯控股获净买入8.04亿港元

17:37

汇丰控股:在伦交所和港交所等回购约634万股

17:32

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卖出70.11亿元,药明康德遭净卖出7.61亿元

17:30

中央对外联络部原部长李淑铮逝世,享年95岁

17:29

美国银行据悉削减在香港的办公空间

17:28

五部门联合发文,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17:26

习近平在湖南常德市考察调研

17:23

*ST博天: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17:23

小米集团:2023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26.3%至193亿元

17:21

四连板宏达新材:主营产品为高温硅橡胶,通信业务已全面停止

17:20

雷军: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

17:18

拜耳推出生成式AI专家系统GenAI

17:15

国办:积极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外资项目纳入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允许享受相应支持政策

17:15

国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17:14

国办:推动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航空枢纽的国际航班数量加快恢复

17:14

国办: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与总部数据流动,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

17:14

国办: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融资并用于境内投资项目

17:13

国办:支持信息服务(限于应用商店)等领域开放举措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好落地见效

17:10

百克生物:2023年净利同比增长175.98%,拟10派1.5元

17:10

百达精工:2023年净利同比增长76.52%,拟10派2元

221
5
20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