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年代久远、但不性感的应用分发行当

应用分发是一门古老的生意,早在APP STORE之前,它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上一个最常见的变现手段。应用分发并不是一个巨头才能做到生意,有廉价的流量获取渠道,就可以将这些流量以市场价卖出去,赚取差额获利。重要的不是你怎么样在分发软件,而是你怎样通过低成本获得流量。

蛮荒年代的软件分发

最早上网时,那时候还是拨号的年代,那时喜欢看《电脑报》,会介绍一些新的软件,于是就会用”网络蚂蚁“去类似”华军软件园“这样的下载站去吧软件下载下来。

那还是一个共享软件风起云涌的时代,著名的Foxmail就是那个时代里的代表,当然那时候没有人预见到它的作者此后会成为现在叱诧风云的微信的缔造者。

当时只是觉得新鲜,下些软件来把玩把玩,却没有想到,原来软件分发一直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当时除了一些著名的下载站之外,几大门户都也都有自己的下载站点,提供各种免费、共享的软件。

不过由于国人的软件付费习惯堪忧,大多数共享软件并赚不到多少钱。一些著名的共享软件在打开时,你经常会看到类似街头卖艺人写在地上的粉笔字那样血泪的控诉,提醒使用者发发善心成为付费用户。

当然很快之后,他们发现这种类似乞讨的行为不能换来用户对他们的支持,反而会促使用户变本加厉的去寻找破解补丁,一些作者开始在页面上挂广告。当然,挂广告肯定不是一个非常好的盈利方式,一般软件中广告的点击率之低可想而知。

不知从什么时候其,哪个聪明人想出了一种新的盈利方式——捆绑安装。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因为如果你的软件是一个热门软件,通过捆绑安装各种浏览器插件或者是其他软件,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

于是乎,几乎在所有的免费软件安装选项中,都偷偷加入了其他软件附加安装的选项,安装时一不小心,你就将安上一堆你并不需要的软件。捆绑模式的诞生,虽然说颇让人讨厌,但也不得不承认,就是因为该模式的存在,才使得中国独立软件人还有一条谋生之道,不知道这是喜还是悲。

 

巨头们的软件分发生意

将这种模式做到极致的是后来的360助手。360的聪明之处不是在你安装之时就在你的电脑里装一堆软件,而是提供了一个软件管家,帮助对电脑并不是十分精通的用户找到要用到软件,这样它既能通过分发赚钱,还能赢得用户信任。当然之后360不满足相应的收入,开始分发自己的浏览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到了移动时代,苹果推出了自己的APP STORE,再次把应用分发他推到了新到高度。不过相比于此前的各种应用分发渠道,苹果的APP STORE更加强势,它掌管了所有iOS设备上的所有软件,并对所有上架的软件进行销售收入的提成。

此后谷歌、微软纷纷效仿平台,推出了自己的应用市场,不过由于并没有苹果那样对生态系统的掌控力,这些市场从盈利水平上来看远不及苹果的APP STORE。而在中国,像91助手、360手机助手、豌豆荚这样的三方市场也发展的有声有色。

 

小玩家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不过和互联网上的其他行当不一样,应用分发的世界里并非只有第一、二名才能存活,应用分发一直是一个只要有流量就可以做的营生。

即使是在iOS这种极度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这iOS积分墙这样的独立分发体系(关于积分墙,可以参加钛媒体此前文章)。

有一次笔者参加一个大型移动分发渠道的合作者大会,在门口碰到不小心换到一张名片,是一个还挺有名的应用,我问你们是作为CP(内容供应商)来参加大会的?为什么不进去而在门口呆着呢?

那人很不好意思的告诉我,其实不是的,他们并没有受邀来参会,实际上他们自己就是个小型市场,过来其实是来抢客户的,“我们的推广成本可比他们低多了!”

听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明白了什么。之前老觉得应用分发产业虽然很大,并且赚钱,但总找不到合适模型去解释这个行业,这时突然意识到,原来应用分发和广告一样,就是一个卖流量的行当。

重要的不是你怎么样在分发软件,而是你怎样通过低成本获得流量。苹果等设备厂商通过卖设备获得流量;积分墙通过热门软件的联盟互相聚集流量;应用软件通过有用、有趣的的功能获得流量。。。

当你用相对低的成本获得大量流量时,就可以通过应用分发换成钱。简单点的方式就是“先富带动后富”模式,帮其他软件“登机“;有实力一点的渠道就做游戏联运,赚取游戏的高额分成。虽然变现模式不同,但其实质是一样的。

本文系作者 叶元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