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挥,写作界“千年老妖”,家底在这

第一位上星作者魏武挥,也是钛媒体五星作者。他为何“高质又高产”?今天就亮一亮几个关键词:阅读;小圈子聚会;随时文字、语音纪录;多写,不该写的不写;聚焦;既写也编。

钛媒体注:魏武挥是钛媒体上颇富盛名的一位资深作者,因为文章好常常被置顶,以文章犀利、直接、逻辑自洽为特色,自成一派,以“高产又高质”为骄傲,遭遇着各大媒体的争夺。他看起来常常混迹自媒体圈,却又常常不屑于“自媒体”这个标签。他常常看起来吊儿郎当,常常穿着像个黑社会老大,戴着满手的戒指,却又是满口要讲商业逻辑的四十大叔。貌似在某个科技界大叔评选中还名列前茅。

说魏武挥是写作界的“千年老妖”,一点不为过,算是最早的自媒体人,从自建网站时代,到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到微信时代,从过去的最红“专栏作者”,到现在最红“自媒体”人,他的写作经历史横亘两个世纪。

他甚至还出生写作世家。父亲是著名传媒学者 魏永征,母亲也是中国财经记者鼻祖之一,现为上海知名女财经专栏作家,不得不让钛妹骄傲的是,这一家三口都在钛媒体上写文章,三人甚至出现过同时出现在钛媒体首页的奇迹。

但他的本职工作是上海交通大学最红小讲师,连个职称都不要的,坚持混迹他所致力于研究的业界。他可以“恬不知耻”地自夸,却常常因为别人对他的一句夸奖,羞得脸红。这样一个看起来像坏人的人,其实骨子里是善良的。很多坏人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魏武挥则更像是满口利益、现实,一肚子闷骚纯良。好人也。

钛媒体从今日开始将正式上线“作者之星”的作者推荐频道https://www.tmtpost.com/author_recommend),在这里你会更方便与快速找到、认识和结交你感兴趣的作者。平时总看到TA的名字,你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吗?知道他的真实性格吗?知道他为何之所以为他吗?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你们负责推荐喜欢的作者,我们负责把你们喜欢的作者解剖给大家看!(^.^)

本周开始推荐,魏武挥是第一位在钛媒体上星的作者,也是钛媒体五星作者。他之所以能“高质又高产”,一定是有家底的,家底是什么?今天亮一亮,看魏武挥说,他是怎么在移动时代写作的?钛媒体小编整理了几个关键词:阅读;小圈子聚会;随时文字、语音纪录;多写,不该写的不写;聚焦;既写也编。

看了他的人,再来看他关于写作经验的自述吧:

 

我大概是从07年开始为各路媒体写专栏写约稿(写博客就更早了),写到今天也有了七八个年头。我在高峰时一个月内可以写上二十来篇长长短短的稿子,算是一个码字狂人——而且我其实不是专职码字,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要做。故而,在码字这上头,我算是有些体会。特分享这些体会如下:

写作是一种输出,要输出就要有输入。我的一个看法是,每输入一百个字,你大概就可以输出一个字了。所以,大量输出的前提是更大量的输入。输入有两种方法:阅读,和小圈子聚会。

我个人的阅读,主要包括书籍和文章。如果按照阅读量来看,其实书籍是大头,我基本上保持一周读一本书的频率(那就是每周10-20万字的规模)。有些书读完颇有所得,有些则偶有所得。至于文章,我以前有每天去门户科技频道的习惯,现在则以社交阅读为主。所以,今天但凡一个人问我,有啥网站可以推荐推荐啊?其实我也不知道。所谓社交阅读,无非就是微博或者朋友圈有人分享,我点来看看。专门盯着某个网站/博客/公众账号看,这种事我是越做越少了。

第二种输入方式是“聚会”,也就是和人扯淡聊天。但大规模聚会其实很少有输入(主题演讲例外),十个人以上的饭局基本就是PR话和八卦话。最好的聚会是两到三个人,而且要深入扯淡,比如一扯就是两个小时以上。线下当面聊天的输入,远远超过线上远程聊天。很多场小圈子扯淡聊天,会为我写文章提供大量灵感。

写作这事,是需要灵感的。读书读到某个地方,会产生一个写作的念头,也就是灵感,聊天扯淡也会产生这种念头。我还有产生灵感的场合就是洗澡以及开车。用热水冲头是我构思一篇文章的不二法门,尤其是早两年要给纸媒写专栏,到点要交稿,我就得去洗热水澡。另外,开车遇堵,我也会胡思乱想一下,这个时候也会产生灵感。

灵感来了,就需要把它记录下来。现在是移动时代,故而我一般用智能手机作为记录工具。有大量的笔记类应用可以使用,我以前用有道和印象笔记,但近来已经抛弃不用,因为它们越做越庞大越做越复杂,我还是喜欢用轻巧简单的(为避免广告嫌疑,就不说是什么了,反正小而美的笔记类应用到处都有,iPhone也有自带)。在笔记应用里我随手写两个字或一句话,就是一个灵感。需要写作的时候,往里找便是。

之所以会提到录音,因为在开车时,这个工具是最好的。对着手机说两句,就是一次灵感记录。当然,最好是事后再整理一下变成小段文字。至于洗澡的时候嘛,反正都是家里,洗完就可以直接拿起电脑开写了。

除非是你写东西纯粹为了自娱自乐,一般建议还是聚焦点为好。聚焦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领域。这个领域最好能细一点。比如说,互联网金融不能算聚焦一个领域,最好再细分到P2P。第二种是聚焦某几个公司,这个公司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就要写上两笔。聚焦意味着你长期跟踪(包括阅读和聊天扯淡),时间长了,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不过,聚焦不意味着你除了这个就啥都不写。这是一个配比的问题,无非就是聚焦的领域多写一点,不聚焦的领域少写一点。

聚焦某一类话题,可以起手就准备写一个系列,也可以写着写着就成一个系列。到了一定的时候,要出书,那是极其容易的事。而且随着写系列的时间够长,也会有出版社找上门来约稿。这年头,书是没什么人看,但出过一本书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依然不容小觑。

 

 这就是具体输出了,稍微展开一点。

写文章的角度很重要,照学术化的说法就是“框架”:同样一个景点,你的相机是从哪个角度拍过去的。角度要稍微偏门一点。现在这个时代,一件事一出,哗啦啦大把文章会出现,你要和别人竞争谁快,其实是没意义的。但竞争谁的角度更好更怪异,那是有意义的。

角度选得够好,你就可以一点不用担心你要写的字,别人早于你写出来。完全可以好整以暇地夯实自己的行文基础。但角度偏,意味着你的思考要够深。这个时候就是你大量严肃阅读的结果。阅读量不够,是无法做到深入思考的。

现在你角度也选好了,思考也够深入了,那么,文章是不是以短为美?

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也没太多的话好说,完全没必要故意拉长文字。但如果要说的东西很多,也完全没必要故意压缩文字。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秘诀是:人们很喜欢分享长文,虽然他们不看。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分享是一种作秀的表演行为:看,我是看这种文章的主。长篇大论(且先不论文字究竟如何)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文章不错,有时候,长度会被错觉为深度。人们分享长文的时候,是彰显自己的深度品味。所以,完全不要担心移动化碎片化时代,长文没人光顾。

但我们还是要让人看自己的文章不是?所以,如果你用心一点,有几件事要干:

写个百八十字的摘要,或者两三百字,基本上把文章意思给拎出来,便于快餐文化已经深入骨髓的芸芸大众们大致了然你的意思。

注意写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1-2000字足够。

注意给一些关键性的话(或者你自鸣得意的话)打黑标注,以示重点所在。

故而,你其实不仅在写文章,还要做点“编辑”的活儿。写长文是给深阅读的,写摘要是给浅阅读的。当然,文章标题也要够吸引人。这点上我很惭愧,我对起文章标题是完全没有感觉,非常之弱。

最后说一下时评这个东西。时评讲究一个快速,其实非常容易掏空人。大多数时评文章都是垃圾,过了一两周就完全不能看。除非将来你混成一个极大的大佬,会有出版社跑来愿意把你的时评装订成册(其实这种书也是垃圾),一般时评文章过了就是过了,没啥子必要再翻出来看。写时评是早期还需要刷存在感时候的事,到了一定的份上,能少写就少写一些为宜。

给媒体写稿子当然是一种写作的方法,而且好处也很明显,一是有些稿费(不过很多网媒比并没有),二是有个限期到点交稿,可以逼迫自己写,三是有些媒体影响范围也比较广,有助于传播自己名气。总体说来,现在给媒体写稿子的门槛越来越低,已经不是很多年前刊发一篇文章有多了不得的时代了。

百度百家和腾讯大家有类似媒体收稿的态势,前者可以给你广告费,后者是直接给钱买你文章。不过都有门槛,对作者要挑选。并非是个人都能在上头发文章。

但我还是建议码字者有一个自己的阵地为好,博客、微博(最近新浪要推长微博)、微信公众号、各种新闻客户端,都可以选择一下。虽然这些“自媒体”工具并不会提供前面说到的媒体发稿的好处,但它能有一定的持续性,也能帮助你聚拢所谓的“粉丝”。

各种工具里,从CMS(内容发布系统)来说,最差的是微信公众号,最好的是博客,但从传播角度讲,正好倒过来。微信公众号当然不会像一开始那样所谓打开率百分九十九,不过,依然可能是reach度最高的一个工具。微博最近要推长微博,不妨也可以尝试一下,尝试一下又不会怀孕,不就是复制黏贴一遍的事,WHY NOT?

最后谈一下获利的事。总体说来,没有足够利益的支撑,写字这事很难有规律地长久下去。当然,我不是鼓吹没有利益就不要写字了,我是想说,如果你真心打算把这个事当成长远的事来做,就必须考虑利益。如果并没有这个指望,那就不用看下面的文字了。

靠“媒体”来获利,一是可以通过媒体供稿赚取点稿费,这部分银子以我多年写专栏的生涯,可以告诉你就四个字:聊胜于无。不过也有极端案例,据说去年有人给腾讯大家写稿收了几十万稿费。但极端案例就是特例,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一来你有没有到一个字两块钱的程度,二来你有没有发稿量能到如此庞大的程度。

二是写软文接广告。这事吧,抛开伦理不伦理不谈,它有两个缺点。其一是非常规,不能指望这个,有就有,没有也没办法。其二是价格可能会走低。当下科技圈已经到了一篇软文一万起的程度,但我和几个朋友都以为,有点虚高,可能会回落到两三千的水平。价格一低,为保证总收入,只好多写。本来一个月写两篇就有两万块,另外十八篇不是软文,订户也就算了。但现在为了两万块收入不变,要写十篇软文(相当于一个月50%是软文),订户怕是就要统统跑路了。

广告有两种,一种是类似广点通的联盟广告,是常规收入,但总数不会高。十万订户,15%打开率,0.1%的广告点击率,你可以算算每天能赚多少钱——这还是你每天都有内容推送的情况下。另外一种就是偶尔的特定公司投放的但不能常规指望的广告投放。毕竟一个人靠写字,还要拉广告,机构媒体都每况愈下中,何况你乎?

真正的获利并不在媒体上,而在另外一端“自”。圈子里有个叫杨健的哥们鼓吹一个概念“自商业”——虽然我不是完全认同动不动就造一个词出来,但意思我是认可的:自己去做一门生意。先有一门生意,后做一个媒体,利用这个媒体来使得生意效率提高,可能会活得不错。相关的例子也是有的,可以查看我其它文章,这里不再重复。(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魏武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学习喽,除了写作知识外,还刻画了现如今的“自媒体”生态圈。。。

    置顶
    回复 2014.05.26 · via pc
  • 111

    回复 2015.01.24 · via pc
  • 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秘诀是:人们很喜欢分享长文,虽然他们不看~ 哈哈,中枪。。。

    回复 2014.05.26 · via pc
  • 老师发文,学生必须来顶。

    回复 2014.05.26 · via pc
  • 媒体就是一门生意,一种手段,亦是一个工具,为生意增值的工具,把媒体做成目的是可怕的,也是不必要的,更是死路一条。

    回复 2014.05.26 · via pc
  • 赞一个~

    回复 2014.05.26 · via pc
  • But his job is the red smal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lecturer, even titles do not adhere to, he removed dedicated to the research of the industry. He can boast but often devoid of any sense of shame ", because of his fukeshoubiao.com people a compliment, blushing. Such a person who looks like a bad person is actually kind in heart. A lot of bad people are full of humanity, justice and morality, a stomach nandaonvchang; Wei Wu Hui is more like a real interest, a stomach, Mensao pure. Good people also.

    回复 2017.08.07 · via pc
  • 膜拜下

    回复 2015.03.06 · via pc
  • 听美女主持采访医学领域专家音频节目《手机养生堂》,速来下载“我好啦”APP,可在安智等各大安卓市场免费下载,苹果手机可在苹果市场搜索“我好啦”下载安装!

    回复 2014.09.26 · via pc
  • 蛮好

    回复 2014.09.10 · via pc
更多评论
19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