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大战之后,出租车O2O新玩法刚开始

一出租车内,三到四个智能手机,三到四个打车app,还有96106,喧闹开始的O2O大战,只是粗糙的开始,玩法还更多!联系其他行业拓展思维的思考打车app,比如快递、送餐?

用某打车软件叫了一辆车,说明了目的地,开始启程。但是车内一片喧闹。司机的驾驶座上方装了三个手机,一个装了快的打车,一个装了滴滴打车,还有一个装了摇摇招车。出租车本来的96106也叫个不停。以前坐出租车,可以很安静一路到达目的地,也可以和司机侃大山到目的地。现在基本是和司机一起,在这狭小的空间内,不停被各种订单环绕着达到目的地。中途司机还在堵车间隙,等红灯间隙,眼睛瞟着手机屏幕,进行些简单操作(查看其他订单地图之类的)。不禁对这样的行驶稍显担心。

2月21日,北京开始规定一车只能一个终端,杜绝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但是出租车司机对此表示不理解,装不同的终端,可以从不同的软件获得补贴,有的一个月至少补贴100快,至多可以补贴近千快,对于一天在外奔命的司机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还可以减少空乘率和高峰时期的堵车情况。所以,强行规定一车一终端,不仅没办法严格的监督和执行,也没有根本上解决司机对打车app的红包的依赖。甚至在很多城市出现了抢单王,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补贴,也可以获得打车app公司的嘉奖。

打车app的诞生和土豪们的推广,的的确确改变了司机和乘客的生活。很多司机的手机之前是功能机,现在都升级为智能机,并且买了相应的流量套餐,还绑定了银行卡,避免了找零,直接微信和淘宝支付交易。很多乘客从在门口招车,到改为在室内订车,室外直接上车,下车手机支付。同时打车软件也改变了乘车时的环境,从司机和乘客聊天,听广播改为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抢单。一辆小小的出租车成为了两大土豪公司争夺O2O,争夺支付习惯的前线。

然而打车app却对整个乘车环境存在着各种隐患。

以前,司机和乘客的关系是基于地理位置的随机关系,司机刚好空车,乘客刚好在路边,司机接送乘客到目的地,完成一笔订单。现在,司机和乘客的关系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按需选择关系,特别是对司机。乘客仍然要到达目的地,但是乘客没有选择权。司机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离自己最近,路途合适的乘客。这个模式,不仅没有解决高峰期乘客打不到出租车的现象,还加重了短途的乘客打不到车的现象。如果再加上加价机制,更加抬高了司机的选择权,从而让乘客沦为被选择的尴尬境地。

另外,司机为了接单,将注意力关注在不同的打车app和订单的地理位置的远近上,大脑不断做出选择,甚至将已经在车上的乘客拉到了错误的地点,还有安全的隐患。

打车app可以完善事情非常的多。为了杜绝以上隐患,彻底解决问题。打车app可以开发CRM系统,给乘客和司机提供管理界面,不仅司机可以选择乘客,乘客也可以选择司机。另外,乘客上车后,系统进入等待状态,不能接受其他订单消息,只有乘客下车才自动重新开启。系统可以对司机接单情况进行评估和嘉奖,不仅鼓励抢单王,同时综合衡量订单数目和订单距离,给司机鼓励和积分机制,不同的积分策略的调整可以控制司机的选择情况,解决高峰期,短途乘客和偏远地区乘客打车问题。

另外,联系其他行业拓展思维的思考打车app。想象下吧,一天内,在路上一直跑来跑去的人都有谁?快递,送餐的,还有就是出租车司机。可以将出租车和物流系统整合,每个出租车根据自己的实际路线,可以选择运送小型货物到目的地。货物可以存储在各个711,由流动的出租车负责节点间的传送。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吵闹的出租车内,大张旗鼓的在2014伊始开始了O2O之战,很多新玩法,一切只是开始。

本文系作者 互联网挨踢人士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的士----客户----私家车----客户

    回复 2014.02.27 · via pc
  • 作者的调查还是不够准确.据多位的哥介绍,关于打车软件补贴,一个月额外拿个几千块钱是很轻松的事情。96106一直叫个不停,确没有理会过,成了摆设。不过关于政府要求只设一个终端的做法还是本人很赞同,司机看这各种屏幕思路开小车,是有安全隐患。

    回复 2014.02.26 · via pc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