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定“两个关系”,《中国好歌曲》你还想火?

选秀节目的两大关系,内容定位是第一,视觉手段是第二。最近热播的《中国好歌曲》,虽有昙花一现的惊艳,可惜《中国好歌曲》对第一关系认知不深,对第二关系简单重复《好声音》模式,很难再突破。

电视节目生产可以是艺术化的个人情感抒发,比如说一些优秀纪录片,展现的是个人视角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察;节目呈现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但这个层面的节目不会是电视节目生产的常态。在电视越来越产业化发展的今天,电视节目更应被看作是商品。以此来看,关于节目生产方面,我们必须以一个科学、严禁的态度及行之有效的环节方法来生产出受众喜欢的产品。

我个人感觉是,从大处讲,节目生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定位,一个是视觉手段的运用。这么说,很多人会认同,但很可能是不以为然,我们不一直这样做节目吗——找定位,找电视手段。不是,我自己的观察是——我们的节目对这两方面的认识还太模糊、笼统。有目的,但执行草草。我希望自己能够说清楚这方面的问题,试以当前热播的《中国好歌曲》为例做如下分析:

 

我把前者定位为电视节目生产的第一关系,后者为第二关系。两者互为依托,但绝对有轻重、从属。前重后轻,前从后属,前纲后目。《中国好歌曲》虽然取得相当不错的收视,但我认为它在两个关系的运用上并不成功,节目后期发展令人担忧。

第一关系

节目要做什么,绝对不应停留在一个泛泛的概念。中国好歌曲,“中国”界定地域;“好”界定品质;“歌曲”界定内容。地域的东西不用多言,大家都知道。重点说说“好”和“歌曲”。两者承载的是节目最为核心的看点。

图一

 

 图二

两个图示基本代表了《中国好歌曲》在内容定位上所承载的主要看点。图一展示的是歌曲本身携带的看点,是实;图二则代表的是“好”本身具备的思辨性和争议性,为“虚”。可以说,节目第一关系涵盖的内容是很丰富的,那节目在具体视觉手段的运用上如何呢?

第二关系

针对图一,节目在歌曲专业层面都有设计——歌手的现场演绎、嘉宾的点评等等。事关背景性的内容,节目仅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歌手,其他层面的根本没有涉及。在我看来,《好歌曲》和《好声音》两个节目在第一关系上有很大的区别。好歌曲承载的内容更丰富;节目仅仅照搬《中国好声音》的模式,不能满足这一需要。

刘欢在《好歌曲》里点评《一个歌手的情书》时说:

“一首歌曲有时候会脱离音乐技巧及文学,它就是表达的个人情感;不能简单的以专业来衡量好坏”(大意)。

 

这段话,以电视节目制作的层面来比对,《好歌曲》在模式和电视手段的运用上是有欠缺的。节目过多的注重了歌手表演和歌曲的专业性,在歌曲外延承载的看点上没有下功夫。

主持人小尼完全成了点缀。节目如果让其说一下当下歌曲的发展状况以及歌手们的生活、创作状态,节目会在内容上厚重很多;同时还增加了节目的另一个视角。这个视角是俯瞰的,更有高度和视野。正如《我是歌手》,一些专家评委的点评是对歌手表现的一个情绪延伸;不一定正确,但它丰富了歌手的内涵,同时也是对观众收看状态的一种舒展。很简单,带来的效果却很好。当然,这部分内容不一定非要小尼说,外景介绍等等其他形式也可,关键是节目不要丢失了第一关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是很多观众想知道而不知道的内容。

针对图二,“好”的电视解读同样有缺失。对一首歌曲好坏的评价,节目里就是让四位嘉宾评委来说,他们之间虽有歌曲选择标准的不同或是观点上的碰撞,但还是在“好”本身具备的思辨性上显得单薄了。普通观众、专业受众群以及社会反响等层面,节目都没有涉及。

我感觉,节目还应该增设一个环节——观察室。一首歌曲呈现前,在介绍相关背景后,请一些专家、观众作为一个群体来预判一下歌曲的好坏;歌曲演唱完,还可以针对歌手表现及嘉宾反映,预判嘉宾和歌手之间的选择。关于“好”的内涵会被淋漓挖掘。这是第一关系里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有“代偿性”,满足观众对于好坏的评判欲望。

可惜的是,《中国好歌曲》对第一关系认知不深,对第二关系简单重复《好声音》模式;节目整体呈现的简单了。因为《好声音》在前的成功,《好歌曲》在样式上的雷同感也会让节目整体的气质格调有所降低。

推此及彼。新上一档栏目,应该对照两种关系来衡量评判一下自己。自己预设的内容是否具备较多看点?节目的模式和电视手段能否实现看点?必须目的明确的认真比对分析。成长中的栏目,也应该以此来校正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修饰改进,这才是节目正确成长的根本动力。

布谷鸟在秋天

1篇资讯

粉丝

本文系作者 布谷鸟在秋天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个分析写得太早 对节目的进程没有足够认识 对制作组的想法亦没有足够了解 文章内一些建议明显对节目没有足够认识 例如“主持人小尼完全成了点缀。.........这部分是很多观众想知道而不知道的内容。” 在播出的节目中 第一阶段还在筛选阶段 连入围的歌也不够时间播出 不可能加太多内容进去 另外 在节目的最后部分 有对歌手访问环节 里面就有提到“歌手们的生活、创作状态” 作者对节目理念没有足够了解 “针对图二,“好”的电视解读同样有缺失。对一首歌曲好坏的评价,节目里就是让四位嘉宾评委来说..........满足观众对于好坏的评判欲望。” 他们四个不是评委 四位老师的定位在“制作人” 他们不是要评“好”“坏” 因为坏的已在节目制作前期被out掉 他们是要制作一张唱片 唱片内容反映着每位老师自己的理念 这才是节目的重点 若果如作者所言 加一大票专家观众评论进去 那就只是一个平常的选秀节目

    回复 2014.02.22 · via pc
  • 因为好声音不错,所以观众有了更高的期待,但华文星空竟敢简单复制。。。。所以和资本市场一样,预期不达的报复性打击更厉害。。文化传媒这种靠创意吃饭的行当,首先,没有中规中矩,要么做好要么干脆别做;其次,这个行业发展的快,不进则退,君不见湖南卫视从当年梅花三弄系列就开始琢磨娱乐和娱乐精神,直到今天,虽然做到行业内翘楚地位,你看他们敢喘一口气么?

    回复 2014.01.28 · via pc
  • 唱自己的歌和唱别人的歌会一样吗,脑子进水了,睡醒了再说啦

    回复 2014.01.28 · via pc
44
3
4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