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一周观察】运营商和微信类应用之争

随着微信类OTT应用的发展,这些同样能够提供短信、语音等业务的手机应用正对运营商的利益产生巨大的冲击,运营商的未来是管道化,还是加入互联网竞争?这引发了很多业内争议,看看钛媒体的作者们最近都怎么看?

 随着微信类OTT应用的发展,这些同样能够提供短信、语音等业务的手机应用正对运营商的利益产生巨大的冲击,运营商的未来是管道化,还是加入互联网竞争?这引发了很多业内争议,看看钛媒体的作者们最近都怎么看?

 

【陈倩璐/钛媒编辑】专栏作者马继华《运营商在2013年可能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写到的第一条就是运营商如何应对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他提到“腾讯这样的公司是运营商面对的现实威胁,而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巨头却已经堵死了运营商转型的道路”。

最近几年来,随着微信类OTT应用的发展,这些同样能够提供短信、语音等业务的手机应用正对运营商的利益产生巨大的冲击。

Rain《电信的傲慢与偏见:OTT应用颠覆来兮,别再想着流量弥补了》一文中援引了两个市场研究公司的预测数据:

“1、Portio Research公司数据显示全球OTT(Over-the-Top)短消息量2011年达到3.5万亿条,2016年预计达到20.3万亿条,复合增长率42%;全球运营商短信2011年发送量为7.8万亿条,预计2016年达到9.6万亿条,复合增长率仅4%。

2、Ovum估计2012年电信运营商因为Whatsapp、KakaoTalk等OTT短消息服务的原因,损失230亿美元收入,预计到2016年会因此损失560亿美元收入——中国移动2011年的短彩信收入为465亿人民币(75亿美元)。”

显然,运营商受到的挑战在整个世界范围中都大同小异。在中国,几家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下半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相继提出了OTT对行业的冲击问题,而中国电信的会议上也进行过讨论,如果这种忍耐再持续的话,一定会带来更严重的行业斗争,整个互联网行业会遭受严重的打击”。

对于OTT和运营商之争的未来走向,几位专栏作者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马继华《腾讯变身虚拟运营商有利于行业合作》中认为“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式和行业格局,给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发放运营牌照,从丛林掠食者占山为王变成替天行道的正规军,是非常高明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解决方式有以下几点好处:满足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要求,丰富中国通信运营的层次;行业交流增强;利于三网融合;利于解决运营商管道与OTT企业之间的利益纠纷。

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不过魏武挥看来,或许运营商们应当顺应时代变迁,“有些过往很有钱赚的业务越来越薄利最终从商业上消失,其实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魏武挥《互联网电话下运营商们的命运:彻底管道化》中以信件往来举例,来说明通信和短信在未来也会变成向信件一样有“公共事业”性质的“公共承运”。

魏武挥认为,三大运营商扮演的就是“公共承运人”的角色,就像现实社会中将人进行传输的公共交通网络一样,数字世界中将数据进行传递没有什么理由要给它丰厚的利润。“让管道的归管道,增值的归增值,泾渭分明,才是整个数字产业之福”。

不过当下,微信等应用依然很谨慎,并没有急于去动运营商的奶酪,而是期望从其他渠道获利,如试图将微信发展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电商入口。这在马继华看来,也是互联网企业顺应时代的选择之一,或许运营商们也同样该这样开阔下自己的思路,而不要只盯着OTT对自己现有业务的冲击。

“不管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公司,不管是中国移动还是腾讯,仅仅靠沟通来赚钱的时代已经快过去了。”就像英语和计算机技能一样,当它们稀缺时,单纯掌握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人才足够抢手,但到了现在,只空有英语或者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已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马继华《运营商的最大敌手,是腾讯还是阿里巴巴?》一文中这样写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