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通信产业嬗变之年:玻璃房里的苍蝇

2013年中国通信产业开启嬗变之年,政策环境用一句话描述:玻璃房里的苍蝇——外部世界看得如此清楚,却始终无法摆脱体制惯性的制肘以至于产业的上层建筑与实际的发展需求不能做到很好的匹配。

2013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中国的通信产业环境发生了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在这其中,既有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所致,也有内部竞争态势的转移。

如果评述2013年中国的通信产业政策环境,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玻璃房里的苍蝇——外部的世界看得如此清楚,却始终无法摆脱体制惯性的制肘以至于产业的上层建筑与实际的发展需求不能做到很好的匹配。

1)垃圾信息的泥沼成了制肘信息消费的严重障碍。

2013年12月份工信部约谈了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重点谈了垃圾治理的事情。工信部把垃圾短信作为现在电信市场监管当中的突出性问题,但是也承认“总体上成效不是很明显,广大用户还很不满意”。

为了应对垃圾短信治理,基础电信运营商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设置专人专岗到从集团公司到省市公司成立专业部门,从开发各种各样的短信管理系统到一刀切式的野蛮粗暴的关停端口,无一而足。

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的同时,对中国通信产业环境的影响后果是严重的和深远的。可以说,自2004年开始的垃圾信息治理对社会民众和大众媒体来说,短信几乎已经几乎可以和垃圾等同了。

直接性的后果是公众已经没有兴趣正确的区分什么自己的需要、什么是商业广告、什么垃圾信息。这既损害了正常的信息消费商业环境,也损害了用户自身的信息福利。

不过我们看不到在这方面所谓顶层设计的意愿或者任何举动。未来2014年或许将是短信消失的一年。

2) 产业发展政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宽带物联网发展后继乏力。

从年初的宽带专项行动,带姗姗来迟的宽带中国战略,乃至各地方政府的宽带行动,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永远是那些要达到什么目标的数字,诸如4M宽带用户数。这些数字的产生恍如回到30多年前的感觉,不知道这样的要求是计划出来的还是报上来的还是市场需求来的。

尽管在各项行动计划里面在所谓战略里面,都有一些保障措施,但是除了文及文件之后,却没有见到要解决问题的配套措施。

几千亿的投资资金从哪里来?成本如何收回?不发达地区和行业的宽带覆盖如何补贴?多年的运营商与物业的顽疾怎么解决?没有人知道答案,除了摸着石头过河还有盲人摸象。

物联网的专项资金也进入了第二年,但是看看评选出来的项目,我相信很多人宁愿活在中国物联网的梦里。

3)不对称管制与自主创新再纠缠中博弈。

是追求市场平均还是追求市场均衡,是追求效率还是追求公平?这个问题在2013年的产业管制政策中依然没有答案。互联网与电信运营商的交叉和竞争,运营商之间的市场竞争边界和目标,到底是携号转网有效还是不对称网间结算有力?

每一项调节市场竞争结构的政策的出台,公众很少听到有关争论和讨论。但是对平均主义的追求,我们可以观察到依然是政策的着力点。

4)手机实名不是万能灵药

手机实名制在2013年强势实施的同时,却是垃圾短信再次猖獗之日。不知道算不算讽刺还是笑谈,伪基站浮上水面,成了大街上擦不掉的牛皮癣。但是运营商则不得不全力执行。工信部甚至在规定中授权(或者命令)电信业者直接拒绝为不符合实名制要求的用户提供电信服务。

而刚刚公布的虚拟运营商限定区域的服务,则可能给手机实名制带来新的挑战。

5)4G发牌与民间资本开闸,中国的通信产业翻开新的一页。

民间资本其实一直在电信业,只不过不是直接的介入基础电信业务。从国务院36条到工信部发出试点批文。中国的电信行业将更加开放,这个趋势不可避免。被放进来的鲶鱼即使不能吃人,也会让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活力。

发牌则意味着通信行业迎来新的一轮投资热潮,值得注意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如果多年以后回顾通信行业的转折是从哪一年开始的的时候,或许我们不能认真的审视和考虑把2013年作为一个重要的候选年份。

距离最近的一次大规模行业重组5年之后,中国的通信行业迎来了嬗变之年,无论从外部的竞争环境还是内部的竞争方式,再到行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和政治环境,其变化之纷乱,影响之深刻,或许都足以记录在通信行业的历史记忆中。

本文系作者 志刚水煮通信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47
49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