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入口,一个正在消失的“黑洞”

互联网入口,链接人与信息的一个通道, 在短暂的互联网时代,一批批的互联网人前仆后继地,试图控扼这个通道,以获取价值,然而大多数时候,它更像一个黑洞,吞噬着那些试图建立规则的人。但笔者坚信,最终在人机统一的时代,入口消失,因为人与信息距离彻底为零。

套用一句滥觞之语,当我们在谈入口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互联网入口,即链接人与信息的一个通道, 在短暂的互联网时代,一批一批的互联网人前仆后继地构建着自己理解的通道,妄想控制人们访问互联网的路径,最后获取价值。有人妄想拆掉别人的通道推到重建,有人则在别人通道的基础上构建新的通道。作为通道的入口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不同层次的,前后的关系是微妙的,而且智能终端的改变也会带来入口的变化,不同终端对入口则又有新的需求。

不过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终端在入口上变现的千差万别,但却也遵循一个大的趋势:硬件——软件——站点——云。笔者先以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例,结合国内外的互联网发展,梳理一下所谓的互联网的入口。

个人电脑的入口发展史

一,硬件时代:硬件即入口

在还没有万维网的时代,硬件即入口,电脑本身就是入口。这时的电脑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彼此之间的联系相当有限,虽然那时也有了一些软件的概念,但还相当初级,且基本不兼容。硬件即入口的概念其实一直延续至今,很多人一谈到上网,想到的就是电脑。

代表:60-80年代的IBM个人电脑

二,软件时代:入口去硬件化

硬件制造流水线后,伴随着对计算机功能多样化的要求,一些基于硬件之上的软件就具有了入口的功能,因为其能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能更多地满足人们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可以说软件是踩着硬件的躯体成为了入口。不过软件的层级也是有差别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层级,构成了不同效应的入口。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旨在兼容不同类别硬件带来的操作不变,同时人机交互的优势利于发挥计算机智能化的效用,其作为一个入口的效应影响至今。

代表:80-90年代的Windows

2,浏览器

浏览器是因特网时代的产物,随着操作系统的普及、因特网的全球连接、人们对信息需求的爆炸式增长,都让浏览器的诞生成为了可能。浏览器用来显示因特网内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文件,浏览器让人们在物理空间上彻底摆脱了那个笨重的电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浏览器的诞生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不过作为入口的浏览器在表现形式上有差异:

(1)浏览器

代表:90年代的网景、IE,2000年后的Chrome

(2)桌面客户端

其具备浏览器的部分上网功能,提供一种或几种网络服务,之所以以客户端的形式存在,是因为桌面客户端的形式更利于其操作。这种特别的形式(提供特定服务)注定了其不能成为一个强势入口,但如果这种服务粘性够强,其也能具备入口效用,甚至部分强势客户端还可以往浏览器到流量(例如QQ客户端)

代表:QQ客户端、PPS视频、酷我音乐盒等

Ps:浏览器最后获得了入口,但桌面客户端的影响力也不容小窥,二者谈不上竞争,客户端更像是一种补充。不过笔者隐隐发现,这难道不是PC端的Web和App之争吗?似乎移动入口之争的种子已经埋好。

3,PC美化桌面

介于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之间,其实仍一种软件服务,其能提供基本的上网服务,这类似于移动端的Go桌面、小米桌面等,能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但由于PC端浏览器功能的完善和强势,这种服务的空间十分有限

代表:Google桌面组件、360桌面等

三,网站时代:入口彻底网络化

文章开头已经说过,入口是链接人与信息的通道。入口的发展越来越接近信息本身,因为更快的访问到所需的信息是一个趋势,于是这一时期入口的形式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的不同呈现形式决定了入口的层级,决定了入口效用的强弱。

1,门户

在互联网时代,网站扎堆兴起的时候,门户以某种必然之势成为入口,因为门户的信息呈现形式是最像报纸和电视新闻的,门户分门别类的把各色信息搬到网上,满足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所以,网站时代兴起时,门户毫无疑问是头号入口。

代表:96年Yahoo、中国的三大门户

2,搜索

搜索的确是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其竞价的广告形式,但其本质上是对门户信息呈现形式的一种优化。门户即使能承载更多的信息,但终究是有限的,而人的需求是相当多样的,对大量长尾用户而言,门户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于是搜索应运而生,其以主动搜索取代门户的被动呈现,颠覆了用户的信息获取形式,成为超级入口,知道今天,搜索的入口地位仍然强势。

代表:98年的Google,以及中国的百度

3,门户+搜索

同时提供搜索与门户业务的网站也不在少数,甚至在部分国家这样的网站占据统治性地位

代表:雅虎日本、韩国的Naver

4,中间页

中间页之于门户&搜索,有点像桌面客户端之于浏览器,中间页(垂直门户&搜索)提供特定领域的信息,针对特定的人群,力主做到小而美,这也注定了其是一个小的入口。但在某些领域(例:旅游、健康等)由于蕴含巨大的市场,这些入口的价值也相当大

代表:去哪儿、58同城、一淘等

5,导航网站

导航网站绝不是中国特色的产物,世界范围内很早就有。入口作为人与信息的通道,而导航网站占据了中间一个更小的节点:浏览器与信息站点的通道。导航网站创新意义并不是很突出,甚至是毫无创新可言的,但其以满足用户的思考惰性为切入点,成为一个重要的入口。导航网站可以分为两种:网址导航和信息导航。

代表:iGoogle(信息导航)、Hao123(网址导航)

6,社交

社交作为入口,对门户和搜索的颠覆表现在三方面。一方面,社交网络UGC的信息制作形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生产方式和问题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社交网络平台化趋势下UGC式的内容生产模式一定程度上在功能上覆盖了门户和搜索。举个简单的例子,微博对门户是一种颠覆,知乎对搜索是一种颠覆;还有一个方面,人是社会性动物,既然社交网络在信息获取上能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那么其成为一个强势入口就很自然了。

代表:Facebook,Twitter,Quora。

四,云时代:入口飘在云端

云时代,人与信息的界线被缩短到几乎为0,承载信息最好的形式就是入口,这就是云。与硬件、软件、网站不同,我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用户的过去信息太多留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而用户对过去是有依赖的,是不能割舍的,而云则提供你储存过去,放眼未来的可能。云不仅跳脱了硬件,也跳脱了软件,甚至一定程度会跳脱网站本身。未来,一切信息的获取、分享、传送都可以在云中完成,作为入口,云彻底做到了虚拟化。

代表:Dropbox、Evernote(这也是二者拥有巨大估值的一个原因)

 

智能手机的入口发展史

与个人电脑相比,智能手机的发展也遵循类似的逻辑,不过有些许的差异,部分内容笔者一笔带过。

一,硬件时代

与电脑相同,初期的智能手机,硬件本身就是入口,虽然其具备上网、收发邮件等功能,但硬件制造商的印记非常重

代表:黑莓、摩托罗拉

二,软件时代

这一时期,传统的互联网服务商还没有移动化,提供电信服务的运营商垄断了手机的上网服务,也有部分创业者直接从手机端开始互联网创业

1,运营商主导

运营商通过对电信行业的垄断,加之传统互联网尚未渗透到手机端,这一时期运营商占据着入口的位置

(1)运营商

运营商借助垄断优势把控入口

代表:移动梦网

(2)SP

运营商仍牢牢把控入口,SP智能依靠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收益分成,其入口地位较被动

代表:早期的腾讯、三大门户等

2,操作系统时代(需要修改)

虽然手机操作系统很早就推出了,但我认为07年iOS推出和08年Android推出才是真正意义上智能操作系统的来临。塞班时代的入口处理像UC这样的浏览器外,功能都比较简单单一,入口作用有限,运营商还是占据着重要位置。下文会以Android为主谈智能时代的入口,因为iOS高度统一,而碎片化的Android入口层次更加丰富,也更值得分析。

操作系统成熟后才更具备入口的作用,同样占据垄断地位,当下的Android作为入口的价值一定强于前些年的塞班,因为那时候移动互联网的生态还处于萌芽阶段,移动互联网场景有限,商业价值也就有限。

代表:Android、iOS

3,ROM

ROM是对操作系统的内在优化,操作系统配置在不同类型手机上总会有各种小的问题,ROM则是一种微创新,优化后会增加部分手机厂商或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服务, 成为入口的一种形式。但由于ROM需要刷机,安装成本过高,所以作为入口的价值不大,且绝大部分操作系统已经很完善了,这更导致ROM入口价值减小。

代表:小米的MIUI、锤子ROM

4,桌面

桌面也是对操作系统的优化,或者用“美化”更恰当,但是桌面没有ROM优化的深入,其更多是基于小组件的植入以及外在UI的美化。桌面的优势是便于下载,且能满足部分用户美化手机的需求,所以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入口

代表:GO桌面、小米桌面、Facebook Home

三,应用时代

这就是手机与电脑最大的不同,电脑上,通过浏览器访问各色网站获取信息,而手机上,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各种应用获取信息。不同的时,电脑端对浏览器依存很大,每次访问网页都需要,而手机端对应用商店依存较小,下载后就不再用。下面,我以Android为代表,介绍一下应用主导的入口情况。

1,应用商店

上面已经提到,应用商店类似于与桌面的浏览器,但用户对其依存较小,下载完成就离开了。但由于单个应用无法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用户有不定期下载应用的需求,所以应用商店具备了成为入口的能力。国外的Android应用商店以Google Play占据主导,但国内由于情况特殊,应用商店呈现碎片化的趋势。

代表:Google Play、360手机助手、豌豆荚、91手机助手等

2,超级APP

我没有以原生APP和Web APP划分,而是以强应用一而概之。虽然都说Web APP或者轻应用是趋势,但目前仍然是原生APP占据绝对主导,且轻应用依赖的诸如UC、百度这样的平台也是以原生APP的形式存在。所以我的理解是当下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强势入口其实是那些超级APP或者说是强势应用,用户使用频率非常强的应用。这些应用提供的功能以及多样化了,逐渐成为平台化的东西。

代表:微信、UC、移动百度

3,基于超级APP的服务

不管是基于微信的服务号还是基于百度的轻应用,个别超级APP主导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达成共识,一旦这样的平台建成,那么基于这些平台的服务则又具备了成为入口的潜力,比如我们可能会订阅微信的某个公共帐号阅读新闻,那么这个公共帐号就具备了成为入口的可能,就有商业化的价值。

代表:微信游戏、百度&UC轻应用

四,云时代

这与PC端相比差别不大

代表:百度云,

其他硬件

除了电脑和手机,其他硬件也遵循同样的发展逻辑:硬件——软件——服务——云,每一次的硬件转移都是一次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进军硬件的原因,其实就是抢入口。但由于软件的兼容原因,很多硬件已经很快进入了应用比拼的时代。

目前除电脑、手机外的硬件还包括:平板电脑、手表、电视、汽车、盒子、路由器、眼镜以及其他可穿戴设备等

接下来,笔者谈一下入口的发展逻辑是什么。

我给入口的发展制定了一个坐标,横轴是终端转移,纵轴是入口虚拟化。

横向遵循的是电脑——手机——其他智能终端的逻辑,纵向是硬件——软件——服务——云的逻辑。当然,这个划分有刻意而为之的因素,但基本上入口的发展延伸遵循这个逻辑。

基于上面的逻辑,笔者总结了一个入口延伸发展的逻辑特点:

横向特点:

1,终端转移是入口的再造

电脑的入口已经很成熟了,但手机的入口还在发展,而电视、汽车等其他终端才刚刚开始。这也是为什么小米等公司拓展硬件类别的原因,就是在其他硬件入口还未成型阶段抢入口,获得先发优势

2,终端转移对现有软件&服务的吸纳

很多新硬件的产生需要重新从无到有建立入口,但很多硬件会配套现有的软件或服务,这样这些软件或服务商就会获得入口优势。苹果推出iPad就是这种逻辑,完全与现有的iOS系统打通,直接抢占平板电脑的入口

3,同类型的入口在不同终端的地位不同

这是由于不同终端的特性决定的,比如在PC端网页服务可以成为入口,而在手机移动端,客户端的形式占据重要位置

纵向特点:

1,入口越来越虚拟化

入口遵循一个硬件-软件-服务-云的流程,入口越来越虚拟化,最后入口即信息,所谓入口也就没有意义了。入口的这种进化是符合规律的,一切有流程的事物总是越来越简化的,效率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2,新的入口导致旧的入口边缘化,甚至空心化

新的入口往往对旧的入口是颠覆的,而且是踩着旧入口的尸体,例如现在硬件的价值已经非常低了,联想、惠普这样的硬件公司已经在谋求转型了。

3,不同层级的入口强弱程度不同

虽然上文说新的入口会导致旧的入口边缘化,但有些入口具有强势地位,入口作用能保持很久,而有的入口则相对较弱。例如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就是强入口。

4,不同层级的入口会前后拓展

为了保持入口的生命力,很多入口会前后拓展以保持生命力。Chrome浏览器已经瓦解了IE的垄断,但Windows的强势还是让谷歌不敢掉以轻心,而Chrome Book的推出预示着谷歌借浏览器往回发展操作系统。另外一个向前拓展的例子就是360,浏览器-导航-搜索,360通过向后拓展来保持其入口的稳定性。

当下,互联网公司对入口的争夺已经趋于白热化,笔者梳理一下目前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口格局

苹果

纵向看,苹果的入口逻辑是硬件-软件-服务-云一条龙的控制,适当在应用开发上开放给第三方。苹果的这种模式在其生态内能最大化苹果的利益,所以苹果是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赢家。

横向看,苹果最早从个人电脑就是一条龙的逻辑,但个人电脑的赢家却被微软抢先,目前作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最大赢家,苹果也积极向其他硬件拓展,包括苹果手表、苹果电视等。

微软

纵向看:微软起初以软件为主(Windows,IE,Office等),但后来先后进军服务(Bing,MSN,Skype等)和硬件(Surface、收购诺基亚),也形成了自己的硬件-软件-服务-云一条龙格局。

横向看:微软在PC端的软件入口上占据绝对位置,服务入口上以Bing为代表在追赶Google,而新推出的Win8除了统一不同终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颠覆浏览器,直接以桌面应用模式冲击Google代表的服务型入口。

在手机和平板领域,微软起步较晚,市场已经被Google和苹果瓜分。不过游戏终端领域,微软反而是赢家。

谷歌

纵向看:谷歌以服务型入口起家(即其搜索服务),随后谷歌的服务拓展到邮箱、社交等各个领域,在PC端与微软共同控制了入口,微软是软件入口,谷歌是服务入口。智能手机领域,谷歌抓住了机会,Android占据了垄断性的地位,谷歌

向前进军了硬件领域(收购摩托),向后延伸了其PC端的各种服务,基本上也构建了硬件-软件-服务-云的入口逻辑

横向看:谷歌试图将Android拓展到除了PC端的所有智能设备上,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谷歌眼镜、谷歌汽车等。而PC端,谷歌借Chrome逆袭微软的操作系统领域,不过效果不明显,但其服务型入口仍是绝对霸主

Facebook

Facebook的地位比较尴尬,在PC端,其以社交服务占据一个重要的入口,在硬件、软件、云等领域机会没有任何建树;在移动端,Facebook同样如此,去年的Facebook Home作为一款向前拓展的桌面,宣告失败。所以,Facebook作为入口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其生态太过单薄,但其特殊的地方在于其提供的是社交服务,用户的关系又构成了一种社交粘性。而目前,除了移动端和PC端,Facebook的拓展十分有限。

百度

纵向看:PC端,百度以搜索服务占据入口,虽然百度向前推出过一些例如浏览器的产品,但终究是小打小闹,而百度向后控制了一些中间页,且百度云的发展比较顺利;移动端,百度通过收购91控制移动分发。这让百度基本呈现一种服务-云的入口态势。

横向看:百度除了桌面和移动端外,以及积极在拓展其硬件的边界,包括咕咚手环、百度血压计、百度路由器等硬件产品,且都是以百度云为基础的,这比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都布局的早

腾讯

不管在PC端还是移动端,腾讯都是服务主导型的入口。PC端是客户端QQ、门户腾讯网、社交网络Qzone等,在移动端则是超级APP微信,同Facebook一样,虽然其入口的层次并不丰富,但强大的社交关系保证其作为入口的稳定性。

小米

小米在完全以移动端起家,通过对Android生态的改造,小米在Android内部玩起了苹果模式,其入口也是多层次:硬件(手机)-软件(MIUI )-服务(包括雷军系投资项目)-云(金山),你看看,雷军的布局能力相当了得啊。在硬件的拓展上,除了电脑,小米已经涉及了包括手机、盒子、电视、路由器等产品,以后涉及平板、智能配件也是理所当然的。小米厉害的地方不仅在于抓住了智能手机的机会,更在于其乘其他硬件尚未智能化时果断出击抓住了入口的机会。

而且,小米产品的多层次也是了得的,买不其手机,你可以刷个ROM;不懂刷ROM,你可以下个小米桌面;再不济,还有小米壁纸。这就是小米的逻辑:层层推进,即使入口作用已经很小了,但绝对不放过。

360

PC端,360也是服务型的入口,是浏览器-网址导航-搜索的模式,还算稳定。在移动端,通过控制应用分发,360也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入口。但360危险的地方在于,安全业务本身在移动端的根基是不稳固的,手机裸奔(不装任何所谓的安全卫士)是完全可以的,且安全产品拓展到其他硬件也是相当难得。这才是360危险的地方,所以360在弱化其安全厂商的色彩就显得很正常了

阿里&亚马逊

我把这两家电子商务巨头单独放开来说,的确是因为特殊性。

貌似亚马逊和阿里在入口争夺上处于下风,但电商行业其实对线下要求更高,其能很快适应各种生态、平台、系统、硬件等,所以期望通过入口颠覆电商是很难得,要想颠覆只能通过在购物场景上的颠覆,而这颠覆更多是基于线下习惯,支付习惯,消费场景等非互联网化的东西。

总结,以上只是笔者朦胧感觉下的自建逻辑,YY成分很多。笔者坚信,作为连接人与信息的通道,入口的存在形式会越来越虚拟化,最终在人机统一的时代,入口消失,因为人与信息距离彻底为零。OK,YY结束

本文系作者 公子不服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the entrance? The Internet is a channel entrance, link people and information, in the short period of the Internet era, a group of a group of Internet who fought to construct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 control channel, paranoid people access the Internet, finally obtain the value. Some people are trying to tear down other people's channels and push them zhenkongshexiangtou.com back to build, while others build new channels on the basis of other people's access. As the entrance of the channel,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ont and the rear is subtle, and the change of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can also bring about the change of the entrance. Different terminals hav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entrance.

    回复 2017.07.08 · via pc
  • [...] 【互联网入口,一个正在消失的“黑洞”】互联网入口,链接人与信息的一个通道, 在短暂的互联网时代,一批批的互联网人前仆后继地,试图控扼这个通道,以获取价值,然而大多数时候,它更像一个黑洞,吞噬着那些试图建立规则的人。但笔者坚信,最终在人机统一的时代,入口消失,因为人与信息距离彻底为零。 [...]

    回复 2015.02.18 · via pc
  • 请教:云入口,不要借助渠道吗,没有渠道的云入口,用户怎么接入呢?可要是借助渠道,那些强势大佬们不又得逞了吗。那这个云入口到底是个什么呢?人与信息的距离如何彻底为零,请多说说。

    回复 2013.12.19 · via pc
  • 长姿势了(强)

    回复 2013.12.12 · via pc
  • 总结的好全。能否讲一下云服务入口?比如ibm,亚马逊,阿里云等

    回复 2013.12.12 · via pc
  • 造就了各方“军阀””土豪“

    回复 2013.12.12 · via pc
58
8
5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