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CEO:增资、财务该有多透明?

我赞成一家企业大体上可以比过去透明许多,也应该比过去透明许多。但透明的目的毕竟不是透明,透明的目的应该是让企业更有效率的运作,并且积累更强的长期竞争力。因此在财务、股权等敏感且容易弄巧成拙的范围内,CEO 还是需要用心选择好的透明度,才能让企业与员工间有一致的长期目标。

在每周一次的「创业 CEO」系列,我们讨论一个创业者如何教会自己成为一位伟大的 CEO,因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业公司,往往都是由这样的人在领导。

企业普遍使用 Email 后,除了让同仁间的讯息交换更方便之外,也等于给了每个人一个广播电台,彻底改写了以往「上对下」为主的沟通模式。近几年 Facebook、WeChat、Whatsapp、Line 的兴起,更是把这个「通讯下放」带到了另一个高度。也因此,新一代的企业多讲求「透明」,反正讯息是藏不住的,不如拥抱新的世界,让每个人都知道公司的大小事,还可以增加参与度与向心力。

但任何事情过犹不及,极度的透明不一定是好事。近来有好几家 AppWorks Startups 陆续成功完成募资,而完成后 CEO 们会跟我讨论的其中一个题目,就是这中间的细节应该让团队知道多少。

首先,我会说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面每个同仁都非常理性、非常知道轻重、拥有高度的财务知识,且完全以公司未来为人生目标时,则创业 CEO 可以对公司全体完全透明,因为他知道所有人都会像他一样,根据公司的体质调整努力的方向与节奏,并且不会因为财务压力而心烦气躁,影响工作的生产力。

但毕竟我们不在一个理想世界,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并不是非常理性,也往往没有必要的财务知识,更很难要求他们与你的公司共存亡。因此为了让船能够继续用最快的时速前进,并且能在必要的时候灵活的转弯,关于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实务上必须要有一些权衡。以下是一些值得思考的点:

激励机制

当然必须要有一些机制激励同仁努力,但是不是一定要用营业额、利润等财务数字就值得深入思考。财务往往是落后指标,且太过讲求金钱会塑造短视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用财务去激励的缺陷。最厉害的企业应该把财务成长拆分成函数,例如:用户取得成本 (CPA)、活跃用户数、付费比、平均每户贡献额 (ARPU)、留存率等等,并且把每个指标交给一些人负责,则当大家的数字都在成长时,整体企业的营运绩效也就会成长。(当然这里也要小心单一指标短期优化造成公司长期损失的风险)

工作安全

虽然「稳定的工作」是一种迷思,但多数人还是在意的。太过在公司内部分享 Runway (跑道)、Leeway (余地)、Burn Rate*,弄得人心惶惶反而不利于公司在时间内更上一层楼。无论如何,新创公司都必须要做出好产品、抓住好客人,才能够存活并且长大。只要大家已经用最高的时速推进,剩下的现金压力应该由 CEO 与核心团队扛下就好。(*另外,我建议少用 Burn Rate 这个字)

股权

当公司开始分发技术股、Option 等股权工具,用来增加同仁的拥有感与向心力时,也必须平衡信息的揭露。太过强调持股比例,可能会导致同仁与核心团队、股东间的比较心理。过分沟通每一轮的估值,则会让大家被虚无飘渺的纸上富贵所诱惑,反而远离了现实。实务经验是减少用比例,尽量用「股数」来沟通,并且把股权发放的时间拉长。毕竟公司如果没有被并购、上市,这些股票并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设计好的结构,并且用正确、长期的价值观沟通这个结构,才是让全体一起朝着共同目标努力的方法。

结论

在这样的新时代,我赞成一家企业大体上可以比过去透明许多,也应该比过去透明许多。但透明的目的毕竟不是透明,透明的目的应该是让企业更有效率的运作,并且积累更强的长期竞争力。因此在财务、股权等敏感且容易弄巧成拙的范围内,CEO 还是需要用心选择好的透明度,才能让企业与员工间有一致的长期目标。

林之晨

232篇资讯

粉丝

也名Mr.Jamie,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Android爱好者。Jamie 現居住於台北,育有一子,平常的興趣是打籃球、高爾夫球、電影和閱讀。

本文系作者 林之晨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46
4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