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电影《乔布斯》

这是一部相当有野心的电影,从 Steve Jobs 的大学岁月开始描绘他的人生轨迹,一路到 1997 年重返 Apple,2001 年推出第一代 iPod,为苹果开启新时代的那一刻为止。但对于果粉来说,这部电影又太过强调「模仿秀」与洒狗血的台词。总体来讲,应该值得科技创业者一看

昨天晚上在 GameApe 创办人 Luke (徐人强) 的邀请下,欣赏了《贾伯斯》的电影特映。

这是一部相当有野心的电影,从 Steve Jobs 的大学岁月开始描绘他的人生轨迹,一路到 1997 年重返 Apple,2001 年推出第一代 iPod,为苹果开启新时代的那一刻为止。

Jobs Official Trailer

当然要很感谢 GampeApe 举办这次特映会,让我有机会抢先看到这部重要的电影。不过两个小时下来,我的感想是可惜,一部讲 Apple 故事的电影,却没有吸收到 Jobs 精神最重要的精髓。

很明显的,这部片子从一开始的 TA 设定就有问题。这样一部电影的 TA 可能有两种:少数的「苹果迷」与绝大多数「有兴趣看看 Jobs 传奇」的人,而两种 TA 想要看到的剧情显然是相当不同的。《贾伯斯》犯的第一个毛病,就是做了一台 iMac Pro,想用一部电影满足两种人的需求,难度太高,也显然没有办法达到那个目标。

举例来说,在描述 Steve Jobs 重返 Apple 的过程时,导演花了近 5 分钟的时间交代他与 Jonathan Ive 一见如故的经过。这段故事本身对于果粉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但如果你是非果粉的观众,应该会觉得一头雾水,花了这么多时间把 Ive 这个角色介绍出场,但接下来的故事里却完全没有任何他的桥段,简直是莫名其妙的安排。

但对于果粉来说,这部电影又太过强调「模仿秀」与洒狗血的台词。短短 2 个小时内,编剧几乎把所有 Steve Jobs 名言都塞入对话里面,再加上 Ashton Kutcher 夸张的模仿,过分超越真实的整体感觉反而让它成了「全民大闷锅」,很难让人认真去体会故事背后想传达的意念。

事实上,为了校正对 Steve Jobs 的印象,回家后我还特地找出了 1997 年他在 WWDC 登台的片段,显然与 Kutcher 在电影中的诠释有极大的差异:

Apple’s WWDC 1997

当然这部片子还是有一些小亮点。Jobs 先拿到 50 台 Apple I 订单再回头想办法制造的故事,非常的 Lean Startup。好几个讲 Mike Markkula 试图教导 Jobs 去平衡自身热情与股东利益的桥段,也是所有创业者都会面对的课题。苹果「企业化」后 Jobs 与共同创办人 Steve Wozniak 渐行渐远,Woz 因为无法适应而离开那段故事,我认为诠释得相当好,也是创业过来人都会有的经历。

无论如何,《贾伯斯》应该是所有科技创业者都会想看看的电影,有没有需要花一笔钱去电影院欣赏,我想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预算决定。但看之前如果你别抱着太高的期望值,或许能从种种关于 Jobs 成长历程的描绘中,得到一些创业的启发。

___

欢迎在 Facebook 上追踪我的分享

(Image Source)

林之晨

232篇资讯

粉丝

也名Mr.Jamie,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Android爱好者。Jamie 現居住於台北,育有一子,平常的興趣是打籃球、高爾夫球、電影和閱讀。

本文系作者 林之晨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还没看,先去看看再回来唠叨。

    回复 2013.09.26 · via pc
110
1
99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