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The daily 之死】用死亡解剖,传统媒体模式末路

The daily 的运营模式基本照搬了传统媒体,只不过发行不再通过印刷,而是通过ipad和appstore。一群精英新闻人,生产优质新闻报道,通过用户付费或者广告盈利,这种模式在纸质时代屡试不爽,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已到了末路。

 The daily 的运营模式基本照搬了传统媒体,只不过发行不再通过印刷,而是通过ipad和appstore。一群精英新闻人,生产优质新闻报道,通过用户付费或者广告盈利,这种模式在纸质时代屡试不爽,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已到了末路。

【编者按】默多克旗下电子杂志The daily 宣布将停刊后,钛媒体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不同角度分析文章,也收到了不少相关投稿,钛媒体从该主题投稿中精选两篇发布,并形成了【The daily 之死】专题,与读者分享。以下为精选投稿之二:

《The daily 之死 传统媒体模式的末路》

 两年前,the daily 出生之时,正是ipad风靡全球的时候,已逝的教父——乔爷还力挺the Daily 作为ipad上最令人期待的新闻阅读应用。彼时,默多克和the daily风光无限,令无数传统纸媒遐想不已,高呼救世主来了。时光飞逝,乔爷已撒手西去,还不到两岁的the daily也已经快行将就木。乔爷推崇的鲍勃迪伦有一首歌叫做《时代在变》,时代的确变得太快,已经让人追不上,忆往昔峥嵘岁月,只留无限唏嘘。

看看the daily 的一些模糊的数据,员工一百多人,订户不到20万,年收费40美金,亏损1000万到2000万美金。很难从这些比较模糊的数据中分析出the daily 具体的运营情况。我相信,大亨默多克不是无法忍受这样的亏损,而是the daily的影响力、用户群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其增长的空间非常有限,甚至在默多克眼里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产品。没有任何想象空间,那还留它干么。于是,The daily 死亡。

The daily 的运营模式相当简单,基本照搬了传统媒体模式,只不过发行不再通过印刷,而是通过ipad和appstore。传统媒体模式是这样的,一群精英新闻人,生产优质新闻报道,通过用户付费或者广告盈利,这种模式在纸质时代屡试不爽,创造了很多媒体奇迹。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模式是否还能持续,the daily的案例似乎告诉我们,这样的模式已经到了末路。

死亡解剖

1、单一渠道 过度封闭

默多克一直相信,优质的信息是有价值的,可以获得用户付费阅读。持同样观点的纽约时报发布的数据说,他们数字版的付费订阅已经接近一半,收入超过了广告。与默多克运营思路不太一样,纽约时报在收费的道路上亦步亦趋,相当谨慎。当你打开纽约时报的网站,你同样能获得信息,但相当有限,要阅读大量有价值和深度的信息,请付费。默多克同志的打法是,对不起,不付费,你最多也就看个封面。 有人说,the daily 死于不能分享,如果付费阅读能够随意在推特和微博上分享,截个图让大家免费看个够,这还怎么收费。分不分享不是the daily 的命门。

中国俗语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默多克同志不信邪,也许受了乔爷的忽悠,把the daily绑在pad这个唯一的战车上,连PC站都干脆不做。The daily 只能在pad上看。成也萧何败萧何,这种自我封闭渠道的做法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时代早已行不通。现在,没有一家媒体能生产独一无二的内容,让用户疯狂追随,甚至不惜去购买一台ipad来看the daily。

再说,这两年,从the daily 发出的有影响力的独家新闻报道有几个?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做几个惊天动地的独家报道几乎不可能,哪家媒体也无法在内容上确立一个绝对的优势。

2、定位模糊 毫无特色

在the daily风光无限时,曾经怀着无限景仰的心情下载了几期the daily,细细品读,里面什么都有,政治、娱乐、国际、体育,音频、视频,版面很花哨,效果很炫目。新鲜劲一过,就没想起来还有什么理由去购买。看翻译过来的相关的文章分析,美国的一些科技博客作者也认为the daily

内容没有什么很有特色的地方。其定位为大众读者,内容也的确很大众,总有一条你觉得能看看,典型的传统媒体思路,几十条报道总有你喜欢的吧。可是,今天,免费的大众媒体一大堆不说,免费的垂直类媒体在内容上其实更胜一筹,在一个领域的集中优势体现的非常明显。免费的垂直类媒体生产社会化之后,采编成本非常低,起来也很快,大众媒体在这些领域已经不是对手。推特、微博这样的社会化媒体更是让信息获取变得越来越低廉和迅速。国内,微博都已经明显分流了门户的流量,大量用户通过微博来看新闻,而不是去门户。国外,版权保护更为完善,但是大量的第一手的信息也是来自推特,包括一些重磅新闻。还要走完一个采编流程的传统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上无疑落了下风。在用户有充分的多远选择面前,收费的the daily

难有作为。即使the daily 免费完全通过广告获利,我想也不会获取太多的用户,他的内容已经不是不可替代,广告也多不到哪去,广告一多,用户也就流失的越快。这想必也是默多克干脆关闭the daily 的原因之一。

启示录

1、移动互联网时代适合作坊型媒体 小而美

默多克一上来就是集团军作战,机械化部队整装推进,火力凶猛,阵势浩大。成本高的吓人,收入少的可怜。没多长时间烧钱烧的老而弥坚的默多克都有点撑不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高度泛滥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但是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成本却大大提升。所谓有价值,是对不同的用户完全不同,举个例子,股民把股票新闻当做最有价值的新闻,而对于不炒股的普通读者,证券股票新闻和垃圾信息无异,热爱小众文艺摇滚青年只关心自己心仪的明星作者和乐队,其他的大众娱乐明星和他蛋关系都没有,逛淘宝上一淘比价的屌丝青年从来就想不通奢侈品到底为什么卖那么贵,守大门的保安兄弟关心他手机上的游戏和小说有什么更好玩和好看的。

时代的大势是,大一统的媒体将不复存在,小而美在某个领域精耕细作的媒体将会大量涌现。作坊型媒体不是什么贬义,不是随便招两民工在六环边的平房里打字发布消息。相反,这个作坊需要一个领域里的部分精英集中生产优质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渠道发布,收费或者发布广告获得收入。不过,你不要想象过度,作坊也就是作坊,这样的媒体能够生存,严控成本,千万不能像默多克那样集团军作战。做得好,几十人作坊一年挣个几百万,做到顶,达到几千万了不起。也就是这样了,不要梦想什么上市发家成亿万富翁之类的。除非十几个个这样的作坊媒体整合成集团,或许冲冲纳斯达克和创业板还是有戏的。

2、保持开放共享谨慎收费

看了这个标题,爱爱抬杠者肯定要举反例,你看纽约时报,国内的第一财经ipad版都挣钱了,他们都收费了。

纽约时报前面已经讲过,用免费带动收费,而且美国有很好的付费环境。第一财经据说挣钱,一年从appstore有一百多万的数字收入。第一,一财有线下版,相当于免费广告,线上卖的比线下便宜,携带方便,用户体验还算可以,有一部分用户付费也正常。第二,关键的一点是,他们数字版只是卖,采编成本都在纸质版当中,如果把采编成本算进去,试试看,还赚不赚钱。

做过移动产品的人都有体会,一开始免费,后来开始收费的时候,用户掉的如何惨,起码掉90%以上。别以为你的产品做得很好很牛逼,免费的产品一大堆等着呢。媒体同样如此,在国内,我认为谁推付费墙都做不大,可能死得更快。几个新兴的科技媒体,在开放共享上都做的很出色,我相信,微博这样的开放平台对他们的成长会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新兴媒体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让大家都来生产,而不是编辑部的那几个有限的脑袋。这大家不是所有人,而是有能力贡献有价值信息的人。这个也需要有个平衡,自身的采编力量不能弱,否则社会化的力量也不会来,所以这个作坊也不好做。不是弄两个名家往这一坐,就能来钱的。

3、多元化经营 搞搞新意思

前面所述,作坊媒体如果紧靠广告或者收费订阅是无法做大的。多元化经营是作坊媒体跃向龙门的必由之路。垂直类的媒体成熟后,可以有多元的经营模式,在垂直领域植入电商、游戏等,例如社区型媒体铁血网,在植入电商后,发展迅速,年销售额已经过亿,利润杠杠的,不像其他的平台型电商烧钱烧的投资人上吊的心都有了。

财经类媒体还可以进入证券、基金等领域,例如i美股,在拓展空间上获得巨额收入也是有可能性的。

多元化经营看上去让媒体脱离了传统媒体收入的范畴,越来越不像媒体,也许越来越不像媒体的媒体才能称得上叫做新媒体。■

本文系作者 柳志卿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长尾模式的小而美是不错的自媒体出路。

    回复 2018.11.26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17:49

波士顿咨询:今年20%收入将来自AI相关咨询,到2026年比例有望达40%

17:47

刘建超会见美国阿斯彭学会代表团

17:45

中基协:3月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新增备案规模环比增长29%

17:44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23.4亿港元,中国银行获净买入6.96亿港元居首

17:42

广哈通信:公司指挥调度系统及相关产品可应用于低空通航指挥调度并已为客户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17:42

胰岛素接续采购中选结果公布,中选率达92%

17:41

世界钢铁协会:3月全球粗钢产量同比下降4.3%

17:40

中国电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85.97亿元,同比增长7.7%

17:37

日本三井物产拟入股阿联酋70亿美元LNG项目?公司回应:尚未决定

17:35

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29.97亿元,美的集团遭净卖出3.7亿元

17:32

印度计划在南美和非洲寻求关键矿产项目,并招标开发国内矿区

17:30

中国平安: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67.09亿元,同比下滑4.3%

17:26

小马智行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拟在美上市

17:25

雷军:智驾团队一年预算大概15亿左右,将进一步加大智驾投入

17:24

学位法草案增加不授予学位的情形,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

17:18

通化东宝:人胰岛素注射液等多个规格产品拟中选全国药品集中采购

17:16

成都土拍诞生新单价“地王”,高地价将提振市场信心

17:13

2023年我国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

17:12

安徽省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10亿元

17:10

雷军:小米SU7毛利率预计在5%-10%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