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微博生态圈的三大毒瘤

目前,影响微博生态圈的主要因素有一:信息量过载;二:僵尸粉横行;三:开放度不高,它们已构成微博生态圈的三大毒瘤,有意无意地影响着用户对微博这种社交电商的认可态度,以及发展轨迹。

 

微博时代

受“移动互联焦虑症”困扰以及行业大规模并购整合的背景下,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依然是热热闹闹。笔者十分关心,最近阿里入股新浪微博之后将在此次大会上面发生怎么样的声音,然而似乎除了一份不错的财报之外,并无多余的言语。

最新的新浪微博财报数据显示,营收增长209%,活跃度也止住下跌之势,有所提升。笔者对这份财报并不太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新浪微博增加了阿里这个有力的筹码,有所提升,是必然之事,并不意外。本届大会主题是“共建良好生态环境,服务美好网络生活”,笔者就从生态圈的角度谈谈微博的商业化进程之路。

历时4年,砸下不少于2亿美金,2013年的新浪微博遭遇到内部商业变现与外部微信、腾讯微博等双重竞争。笔者认为,探讨微博商业化,一定需要关注整个微博平台系统的生态圈状况。生态圈的健康与否对于社交电商的发展与成长,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目前,影响微博生态圈的主要因素有信息过载、僵尸横行(真实用户活跃度下降)、开放理念三个主要问题,它们构成微博生态圈的三大毒瘤,有意无意地影响着用户对微博这种社交电商的认可态度,以及发展轨迹。

 

毒瘤一:信息过载,乱花渐欲迷人眼

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经说过,现在全世界两天产生的信息量比2003年全年产生的信息都要多。

微博拥有海量的用户群体,他们每天自发地产生数以亿计的各种信息。实际上,很多用户的观点与评论很可能是相同或者相似的。对于用户而言,高度重叠的信息只会成为负担,没有多大价值的,但是如何方便快捷地在海量的信息里面筛选到合适的,有价值的信息,则需要耗费用户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信息过载并非是微博特有的问题,早期的BBS也存在这个问题,但它在微博的表现尤其严重,赫然已经成为影响微博生态圈健康发展的一大毒瘤。

实际上,面对狂潮一般的信息过载,很多用户并没有有效的办法管理信息,以及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当用户长期无法吸收到有效信息,产品体验就会下降,他们就会选择离开。

显然,信息过载也不是普通用户可以解决的问题,它的实质就是微博平台信息过滤机制的问题!早在2010年,Twitter CEO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 )就表示,Twitter将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信息过载这一问题。所幸,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都已经开始从技术层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健康的微博生态圈环境。

对于这一点,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都在行动。新浪微博选择与阿里牵手,不管是橱窗广告、基于信息沉淀的page页面、还是刚刚推出的重磅产品“微博淘宝版“,从时间节点而言,都或多或少显得有些急迫。如果说新浪微博是在做“加法”,腾讯微博则明显是在做“减法”。基于QQ、微信、空间等军团式作战系统,腾讯微博在提高用户对热点信息的获取效率,聚合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内容,给予了普通用户的生活类、垂直类信息更多的呈现机会。

事实上,微博平台要解决的并不仅仅是信息过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将有价值的信息快速呈现于用户面前。笔者在为广交会提供电子商务运营建议的时候,曾就此策略做过深入的研究与沟通,即针对不同的用户浏览时间、语义、词组等做深入的挖掘与分析,推断用户最感兴趣的信息与内容,从而实现平台式的系统性推送。我相信,这才是解决信息过载背后的核心价值与目的,笔者将此归结为“大数据营销”。

新浪微博最直接的变现方式就是广告,广告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出现得宜,则好;不得宜,则容易激化用户的反感之心,新浪微博需要掌握好其中的力度与关键才好。

 

毒瘤二:僵尸横行,真实用户活跃低

半月前,香港知名演员黄秋生在新浪微博发出最后一条微博,称离开的原因是“丧尸太多”。某些发布心灵鸡汤的公知、明星和营销大号,动辄数十万计的转发量,最近“王朔编剧“的乌龙事件等等,都让人明显感受到微博认证系统形同虚设,表面的熙熙攘攘已经掩盖不住背后的虚假。

微博僵尸粉的问题由来已久,Twitter在2008年的时候,也遭遇过这个问题。所谓的僵尸粉是指微博的虚假粉丝,花钱就能买到“关注”,有名无实的微博粉丝,它们通常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恶意注册用户。

目前,并没有确切的数据表示在微博僵尸粉占整体微博用户的比例有多高。笔者曾经专门请教过几位从事微博营销的朋友,他们提到,很多微博营销公司通过技术手段,每天都可以产生数以十万计的僵尸粉。

微博商业化的基本前提就是诚信(我们亲爱的马云老师经常强调这事),一个僵尸粉比例过高的微博平台,显然是不健康的。一个健康的微博生态圈应该是由无数的草根屌丝群体、威猛无双的大V用户以及靠谱的商家联合构筑而成,我们在这里欢笑,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活着。当然,也在这里SHOPPING!

事实上,不健康的微博生态环境不但会使得用户群体逐步流失,微博活跃度下降,更重要的是将直接导致商家的付出无法获取有效的回报(或者说回报逐步下滑),长此以往,双方将越来越不信任彼此,从而无法真正推动社交媒体商业化的发展与崛起!

 

毒瘤三:开放理念,封闭不是大未来

2013年7月31日下午,一条消息在互联网上炸开了锅:阿里将屏蔽微信淘宝客类营销应用数据接口。8月14日,淘宝再下“封杀令”,宣布在一个月内全面屏蔽外链二维码图片,业内普遍认为此举是为了对抗微信5.0强大的支付功能。

上述两次封杀,阿里方面都高举安全之名。事实上,谁都看得出来,这是赤裸裸的“阳谋“,背后的根源就是移动电商的利益之争。

新浪微博与阿里携手之后,迅速推出“微博淘宝版”并引入更多的淘宝广告。笔者以为,新浪微博走的是一石二鸟之计,既迅速实现新浪微博商业化,也能从侧面达到遏制微信移动电商的势头。早在今年6月,淘宝已经做出封杀美丽说与蘑菇街的行动。事实上,阿里有可能想把新浪微博变成另类大号的”美丽说“和”蘑菇街“。

最近关于BAT三巨头开放与封闭的话题也很热门,从第三方收益角度而言,腾讯无疑是最为开放的一家。笔者于2011年从事团购销售的时候,曾经和腾讯有过合作,合作初期,腾讯占据团购销售的比例一度曾达到30%左右。近日,10万台红米手机在QQ空间在1分30秒内售罄。这些案例或多或少印证了腾讯对第三方的开放性以及变现价值。类似的案例,似乎从未在新浪微博得以体现过。

封闭之路,短期之内,或许有所收益,但从战略层面来看,是会越走越窄的,封闭不是大未来。未来,肯定会出现更多的挑战与变数,如何保持和确立微博自身的存在感,是微博平台商必须思考的战略方向。

毫无疑问,开放是全球互联网的主流趋势,任何生态环境只有共荣才能共生,利益共享才能成就长远利益。任何竭泽而渔注定不会长久,如何让微博生态构成的每一个微小单元,都能在里边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最终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和价值系统,是微博平台商需要向未来交出的一份答卷。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开放的平台,对用户,对商家,才是真正有利的。

本文系作者 蔡勇劲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