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大数据产生新问题:少忽悠多疑问

毫无疑问,数据将会成为解决全球城市挑战问题很重要的手段。但同时,尽管不情愿,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大数据也给我带来了诸多大问题。大数据如何让我们更幸福?

 毫无疑问,大数据将会成为解决全球城市挑战问题很重要的手段。但同时,尽管不情愿,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大数据也给我带来了诸多大问题。大数据如何让我们更幸福?

 

【编者按】大家都在讲“大数据”。年初的达沃斯论坛《大数据,大影响》报告公布,宣告数据像货币或者黄金一样,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资产;钛媒体也曾摘编了微软全球资深总裁张亚勤在“2012中国技术商业领袖峰会”上的侃侃而论——大数据的三大驱动力;数据对我们的影响已经延伸到商业之外。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是一种文化基因(meme),也是营销概念,更是科技发展乃至城市、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个很微观的例子,钛媒体小编不久前在新加坡旅行时,实时体验了一把“移动约车”服务:一众朋友在创意园区饭毕,打车非常困难。而来自谷歌公司的朋友拿出智能手机,打开一款GPS约车应用,输入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再选择出租车车型(根据价格不等),瞬间就可以提交信息;需求信息将即时发送至附近出租车的GPS设备上,等待10分钟后十几位客人都成功搭上了出租车。而类似的服务在新加坡的街头已是十分普通的场景,数据信息系统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每一个微观层面

本月,约瑟夫·库格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geLab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研究重点是探索人口变化、社交动态及科技发展等因素对商界、政界革新的驱动作用)在“智慧城市”实验室主办的UrbanCodeSymposium研讨会上发表演说,对“大数据”时代和城市进化的关系提出了疑问。出席研讨会的包括来自亚洲、欧洲、北美及南美洲的研究人员、行业专家及政府机构代表,还有世界银行及科技界的代表,议题是探求“城市大数据”的可能性及多元维度,以期为“恶劣的城市难题”提出见解或解决方案。 

根据Huffingtonpost网站公布的约瑟夫博士的演讲实录,钛媒体摘编如下:

 

王娣/钛媒译者为指导战略规划及制定公共政策,我们不得不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方法获取并引用“数据”,这还是不久前的事;而如今,我们已身处数据汪洋之中。数据无处不在,而且几乎任何事物都能产生数据。从手机的GPS信号、街角摄像头的录像、居民用电量、车流量,到社交媒体上似乎无穷无尽的信息发布——而其中对大数据贡献更大的是社交媒体。

根据IBM发布的报告,全世界每天产生的信息量超过2.5 Quintillion(百万的三次幂)字节。而这一数字已经超越了刚刚过去的两年的总和;而过去两年,全球90%的数据量由推特所贡献。

当然,与会者们几乎都赞同,大数据将会成为解决全球城市挑战问题很重要的手段。但同时,尽管不情愿,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大数据也给我带来了诸多大问题。所有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都会带来新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并以期解决:

 

一、议题激增

政府部门的议程空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议题的数量必须控制在让决策者们随时随地一次说清楚的范围内。大数据,将帮助我们发现有公共政策和项目的缺口,但同时它也会识别出还没提上日程的议题,调动那些有待组织调整和需要关注的潜在利益方。尽管在找出那些“沉默的”缺口上,大数据的表现极为“优秀”,但对于我们本希望借助更多信息使之优化的某一决策过程,大数据带来的海量信息会不会使之负荷过重?

 

二、机构组织力量有限(organizational capacity

数据是资源,但并不等同于信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需要组织能力,而大多城市中心都不具备这一能力,比如,新型“数据专家”、进程和工具等将集合在一起,把大数据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可被理解和应用的信息,以进行城市的运作,比如保障交通信号灯运作正常,协助作出是否需要新建一套铁路系统的重要投资决策。

 

三、数据是客观的、分析是主观的

数据是客观的,但数据被衡量、分析被应用的过程却是主观的。公众与决策者需要对现代城市面临的若干紧急问题作出价值判断,而好的信息也并不能安抚他们的神经。稍微想想吧,对特定级别的环境质量我们愿意支付多少?怎样的安全才是足够安全?怎样的干净才是足够干净?怎样才算达到了住房公平?是不是平均3分钟的运输晚点是可接受的,但5分钟就会在数据板上亮起红色警告?

 

四、公众信任问题

如果你和你周围的人,所有人的的电话都能提供有效的GPS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你们在市内的交通习惯——那还是你的数据吗?它去向哪里,谁拥有它,谁负责确保你“独有的数据”还是私人的?你的数据会不会被买卖?它会不会被用于刺探非法或不良行为?目前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于公共和私人机构的信任都在下降,在此前提下,出于区域经济或公益事业需要而自由共享个人数据也许走不了多远。

 

五、大数据能让我们更幸福吗?

“大数据”概念常常出现在如下语境中:即帮助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更好的进行决策。但是,这些决策是关于什么的呢?大数据的未来仅仅是让我们的城市目前所运作的一切更为便捷、高效、环境可持续吗?答案是肯定的,但那样就足够了吗?

大数据必将带来大机遇。我们可以借其创新,可以令城市不仅更为智能,还更适宜居住和旅游。巴士运行按时按点,能源使用节约高效,垃圾转移得到改良,土地利用更为平衡,这些都是值得赞誉的重要目标,但是大数据技术都能做到,甚至更多。

我们能否可以这样想象?大数据当做一条思路,重新思考城市如何能促进全面的健康、幸福以及全民福利?针对体现生活质量的数据会有哪些新措施出台?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以启发新的政策和项目出炉,而不只是对现状进行增量投资或改进?

大数据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进行“改善”的机遇。它重设了我们的期望值,让我们看到好事情是有可能实现的。在对大数据技术能力(包括收集、组织、分析、形象化等)进行持续开发的同时,我们的公共机构、市民对话机制以及决策程序等都必须作出相匹配的投资,这样才能适应这个数据丰富的大数据时代,并竭尽所能地从中分得最大的一杯羹。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