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互联网如何撬开中小学教育?

当移动互联网将已经准备好的学生与带有互联网思维的教育产品连接在一起,一次意料之外的引爆几乎是一种必然。

94%,这是“猿题库”高考产品通过移动端访问的比率,它的用户是高三学生。

其CEO李勇看到这个数据用“意外”二字来形容。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是产品推出前的调研,还是其他人的建议,都显示当下并非进入中小学教育市场的好时机,其中一个原因是这群人离互联网太远。

事实恰恰相反,互联网就在他们身边,在口袋里、手里,无时无刻。这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这款推出只有40天的题库类产品在未经推广的情况下俘获了3万多用户,覆盖全国6623所高中。也因为这个“超出预料”(李勇语)的结果,“猿题库”高考产品宣布免费,因为这让他看到了一个比直接通过付费方式卖题库要大得多的机会——中小学教育(以下简称“K12”)市场。

一直以来,教育都是最难被互联网撬动的行业之一,K12则是其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允许实验,尤其是来自外界的实验,对K12而言更是这样。并且,与成人教育不同的是,K12真正的用户——中小学生没有决策权。是老师决定使用什么备考类产品,他们不仅对新兴互联网公司趋保守态度,也没有动力去主动推广某款在线教育产品。

然而,移动互联网对这群人的渗透超出预期,它比我们想象的离中小学教育真正的用户——学生们更近,至少对高中生而言如此。而这给在线教育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机。

对从事在线教育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以前想直接接触到学生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现在,学生在微信上、微博里、百度贴吧里……并且,如果说以前家长和学校因为担心影响学习禁止学生使用PC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带来的机会是,对在线教育行业的创业者而言,它的用户突然之前变得触手可及。它绕过包裹在K12外部的由教育体制、学校、老师和家长融合而成的那层坚硬外壳,直接将产品推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去评价一款产品的好坏并做出决策。

于是,当移动互联网将已经准备好的学生与带有互联网思维的教育产品连接在一起,一次意料之外的引爆几乎是一种必然,这正是过去40天发生在“猿题库高考”身上的事。

尽管教辅书市场的竞争几乎是饱和状态,但猿题库凭借着内容的全面和高质量(它在高考题库上投入100多万人民币,很少有传统线下培训机构和教辅书出版商能比拟。)再加上全新的交互形式,给了学生不同的做题体验,有学生在微博上感慨“做题从来没这么爽过”。同时,它还借助数据挖掘,有针对性的提供训练内容,实践个性化教学。此外,它还具备分享答题结果到社交媒体等功能,与呆板的纸质试卷比起来,它对青少年更有吸引力。

这款小小的题库产品还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会推出更多满足学生需求的功能。这群已经习惯了用微信、发微博的学生当发现做题的需求可以被技术更好的满足时,就会自发进行口碑传播。而免费将原本复杂的高中生消费决策过程直接清零,会加速它的进程。当数量足够大时,它将真正有可能对K12产生影响:当班上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在使用一款互联网教育产品时,老师、学校和家长就不得不重视,并做出改变了。

按照以往移动互联网上用户裹挟的速度,这一切并不会太远,今后的K12将会很热闹。

本文系作者 纪云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看了那么多互联网创新的东西,唯有这个让我感到可怕和悲哀。中国教育缺的是“心”。不是技术。全盘错误的理念加上一个技术助推器,只能造成灾难。而且还看到很多人赞这个点子妙。弹冠相庆撬动了中小学生教育这块市场。拜托

    回复 2013.11.07 · via pc
  • 点子太妙了!00后是互联网的主力军。

    回复 2013.11.07 · via pc
  • 当社会对这些培养人创新能力的材料重视以后,相信那时的商机才是无可限量。或许现在就需要一个领头羊,像乐高玩具一样,专门出售培养创新的产品。在国内,这一领域几乎近于真空,在加上国内的关税壁垒,和高昂的知识产权费,乐高,慧鱼动辄数千,如何国内出现类似产品,可谓中国教育界的福音

    回复 2013.11.06 · via pc
  • 题库,教高中毕业生填写志愿的一卡通盛行,很多人从中牟利,这不由折射出现在中国教育的隐伤。从小学到高中接触的只有书本,当国外的小孩在玩乐高积木的时候,中国的小朋友在赶作业。当别人注重创新的时候我们给下一代灌输的是标准。即便因为人口原因,教育体制改革难以一蹴而就,但是连给下一代培养创新的环境都不提供,谈何中国崛起。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到了大学时期才接触到一种叫慧鱼的拼装玩具,这是在德国流行的一种从小学生到工程师都适用的材料。然而,在国外,一个小孩都有机会接触的东西,在中国得到了大学才知道,这是何等悲哀。随着时间的累积,当下一代被灌输的标准塑造成型,再回过头来叫他创新,这谈何容易。难道,学校有钱建大楼,就没钱给学生买积木玩具吗。

    回复 2013.11.06 · via pc
  • 中国可谓做题大国,做项目大国,可是科技创新这种东西能有标准答案吗。国外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值得借鉴,当将学习游戏化,才能激发人的求知欲。

    回复 2013.11.06 · via pc
  • 都21世纪了,可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能跟得上时代么? 教育本身就有个性化、自主性的特征。 这种商品在当下用流行的观点:要互动性、良好的体验性、自主参与共同性。 移动互联改变教育的更多的是方法和途径的层面,而冰上下面的自主性、个性化、体验性才是颠覆教育的理念。 教育乃大事,愿其早日脱胎换骨。 为了我们的民族后代。

    回复 2013.11.06 · via pc
  • 再次印证了马化腾的通向互联网的七个路标,渗透,互联网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适者才能生存!

    回复 2013.11.11 · via pc
  • 在这里,可以看出,学校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作业的成绩都是优,原因是家长检查和督促,但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就是两回事了。

    回复 2013.11.10 · via pc
  • 移动端教育大有空间可为!

    回复 2013.11.08 · via pc
  • 网络教育是块大蛋糕

    回复 2013.11.07 · via pc
更多评论
7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