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突围靠软实力

未来或许不会再有电视、平板、手机、PC之分,他们将会在一个统一的互联网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无缝、完美、不间断的网络体验。

如何在智能手机领域突围?这已经变成了终端厂商们的集体问题。

目前的终端厂商之所以会遇到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与功能手机时代相比,手机产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智能机有着较为相似的外观:大尺寸显示屏、较少的物理键;而在操作系统方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除了苹果的IOS外,大多数智能手机目前采用了安卓系统,虽然未来Windows Phone系统的使用量有可能会逐渐增加,但是终端厂商的选择仍然不能称之为丰富;此外,在功能机时代作为特性以及卖点的例如音乐、拍照、GPS功能,早已经成为了智能机的标配,你若要强调这些功能已经不仅仅是做到“有这个功能”而必须做到极致。

在这样的前提下,智能手机若要突围显然要摆脱功能机时代的思维。而这种突围有可能是全方位的,包括产品创新、应用再到市场营销方式都要有所转变。

不依赖硬件思维

在外观比较难有突破的情况下,厂商会集中精力在材质,工艺设计下功夫,以求差异化,和增加用户的手感体验;在操作系统雷同的情况下,首先被大众们关注的很有可能是智能手机的硬件参数,目前最主要的参数就是处理器的主频和显示屏的大小。这很像20年前谈PC,那时候硬件参数成为了厂商以及消费者主要追逐的对象。但是随着PC一路发展到今天,由台式机到笔记本,虽然产品形态发生了变化,摩尔定律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但PC厂商一直较少把心思和竞争力放在体验的差别上,所以PC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一片红海。随后激发市场灵感的平板电脑,作为PC与智能手机的跨界产品,它的成功绝不是硬件参数的胜利,而是从消费者的体验与需求出发而诞生的产品。

根据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来看,虽然也是跟随着摩尔定律,但是显然其速度要比PC更快,如果依赖于硬件升级,那么智能手机可能很快步上PC价格竞争的后尘。当然,对于新入市场的竞争者而言,强调硬件参数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不过,拼参数的做法所持续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虽然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消费者拿着写满硬件参数的纸条去买PC,这是由PC的应用场景所决定的,但智能手机是否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首先智能手机的应用场景与PC完全不同,作为伴随性非常之强的终端产品,它已经是随时随地伴随着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结合了时尚与科技的产品;此外与PC占用人的大块使用时间不同,手机的使用时间是碎片化的,同时在挤占消费者碎片时间的过程中要实现颇多的功能:社交、处理部分工作、多媒体娱乐、信息获取等等,当然还有通信功能。

因此人们对于手机的最终诉求绝不仅仅是计算性能,而是结合在使用和生活中的一种体验。

体验至上

智能手机兴起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大跨度发展应该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安卓系统的成熟,智能手机概念的逐渐普及迎来了市场的飞速发展,根据IDC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就已经超越了PC。

这种快速的变化既让行业从业者欣喜,但带来的却是更大的挑战:从来没有一类消费电子产品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变化如此之快速。

究竟该推出什么样的产品?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并非极客,也不了解智能手机的具体技术,作为厂商其实有义务化繁为简:将所有的技术变为无形的体验,使消费者感受到便捷。拘泥于处理器与操作系统绝不是最佳的做法。

以往在安卓阵营中,为了避免产品同质化,设计出有品牌特色的UI成为了厂商们必做的功课。但是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仅仅依靠UI已经很难笼络住消费者,强化手机品牌的唯一办法就是无处不在的用户体验。

而在强化体验首先要做的就是围绕手机硬件本身的体验,例如拍照、音乐等功能。此外就是在系统层面所要下功夫去做的,事实上,今天终端公司内从事软件开发的工程师要多过硬件工程师才对,增强公司在软件方面的开发实力在未来很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为智能终端是一个需要把硬件跟软件高度整合的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关注参数外,这个产品和服务体验好不好?这个品牌这个产品有没有能力帮用户把不同的互联网业务有机整合在一块?把用户的体验层次再提高一个层是至关重要的。

而除了围绕在硬件本身的关键体验外,我们也必须要去重视社交网络以及互联网元素,因为黏住消费者绝不会仅仅依靠处理器或者是操作系统,因此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跨界产品有助于手机厂商打开思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除了产品研发外,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也应该关注社交网络,如何去向消费者传达你的品牌理念?如何将某款产品的特性展现给目标消费群?解答这些问题的最佳答案很可能就是社交网络。

在打造软实力层面除了以上两点,手机厂商也需要着力打造自己的服务,由于智能机本身已经不是在卖硬件,而是在卖体验与服务,因此提供较好的服务,可以达到二者(手机与服务/应用)相辅相成螺旋上升的效果。

眼下厂商所能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远程管理和控制,在用户登陆电脑以后,可以远程将手机定位,以及存取有关的数据,甚至远程把手机锁定、关机。

此外,就是位置服务,手机是一件随时随地伴随用户的产品, 位置服务就来得重要。我们这里所指的位置服务也包括大家熟悉的地图服务。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在这里就需要厂商们不断创新,尽管智能手机的运算能力已经远超功能机,但事实上它毕竟不是大型计算与存储终端,因此就需要借助云端实现更多的功能和体验。目前可以看到的一些做法主要还集中在对以往功能的优化上,例如: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人们更换手机的频率也随之提高,通讯录必须要快捷方便的传导到新手机上。除了通讯录这样的基础应用外,智能手机目前还承担了不少商务功能,如何透过云计算技术实现商务功能也是厂商们应该思考的方向之一,随着evernote这一应用火爆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其中蕴藏的巨大需求与巨大商机。

多屏融合才能胜出

前文所提到的厂商所打造的软实力事实上可以将其看成平台,体验的平台、服务的平台以及应用的平台。

而平台的最大作用就是整合多屏产品的体验,为什么一定要发展多屏产品?如果仅仅停留在手机的制造观念里,将很可能错失机会甚至难以立足,在未来竞争中胜出的厂商一定是有整合多屏产品的能力,由2012年美国消费电子展不难看出未来的趋势:在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车轮的碾压下,消费电子产品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变化,任何产品都不再以单一形态存在,而是互相融合与跨界的面向个人消费者的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消费电子正在告别百花齐放的时代,一个“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四屏”联动的“四屏时代”已经来临。

虽然我们已经说了很长时间的3C融合,笔者在IT和通讯行业也已经20几年,直到平板电脑的出现才真正到了IT产业与通讯产业短兵相接的时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融合时代,两大阵营需要互相渗透,原因在于用户需要多维度全方位的体验,在未来或许不会再有电视、平板、手机、PC之分,他们将会在一个统一的互联网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无缝、完美、不间断的网络体验。

智能手机将是一个激烈而又瞬息万变的战场,眼下战争才刚刚开始。

(作者为HTC中国区总裁)

本文系作者 任伟光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ceo的话基本就是废话,马后炮,难怪在苹果后边跟的那么累

    回复 2012.05.18 · via pc
  • 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用户体验度很重要,决定了一款手机的成败。iphone做了很好的诠释,树立起了标杆。用户体验是iphone能横扫全球的一大因素,也是众多品牌模仿他的原因。

    回复 2012.05.17 · via pc
  • 发展方向是不是应该往google眼镜这种类似的产品发展,仅仅局限于现在智能终端所拥有的功能,怕是没什么戏

    回复 2012.05.17 · via pc
  • 感觉智能手机越来越雷同了。就看谁家能突围,如何突围。

    回复 2012.05.17 · via pc
  • "用户体验"里用户最终体验到的是什么?是硬件、软件?还是如乔布斯所说的:让用户有占便宜的感觉?

    回复 2012.05.18 · via pc
  • 云技术作为当前最热火的技术,网络联合化,社交化。手机不在是孤立的终端。

    回复 2012.05.17 · via pc
  • 嗯,设备统一才能提供完美的用户体验。

    回复 2012.05.17 · via pc
  • 在国内要成功突围,无外乎两点:性价比和用户体验。要二者兼得,必须"专注"!,目前做到较为"专注"的,只有小米。

    回复 2012.05.19 · via pc
  • 回复 2012.05.17 · via pc
  • 不要太复杂,简单易行

    回复 2012.05.20 · via pc
更多评论
2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