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电视的终端化浪潮

当PC和手机作为终端,被网络化的众多创新应用引发一波波产业浪潮之时,电视机难道就只能作为显示设备存在吗?

一边看着早间新闻,一边和朋友聊天,旁边还有一杯冒着热气的上好龙井茶,窗外是鸟语花香。请注意,这里所说的聊天,可不是拿手机或者电脑、上网本聊天,而就是在电视上聊天,你能清晰地看见朋友的笑语盈盈。多么惬意的早晨。

2月初,创维推出了一款名为“酷酷”的聊天电视,即以电视为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电视与电视、电视与电脑进行即时视频聊天的功能,还支持聊天画中画,可以边看电视边聊天。它即将让想像中的惬意早晨变成现实,此产品预计今年年中就会上市。

开始通过互联网拓宽电视机应用的远远不止创维一家。在今年1月举办的美国CES大展上,LG、松下等厂商展示了支持Skype高清视频电话的高清电视机。只要与互联网相连接,电视就变成了电脑,一切跌宕在互联网上的千奇百怪都可搬至电视上,而且比电脑的屏幕更大、更清晰。

2009年可以被称作互联网电视诞生的元年。最初电视厂家赋予互联网电视的内容是在线查看天气、资讯、看电影等,而今天,即时通信正在成为新的互联网电视应用。实际上,互联网电视的技术整合早已经不是问题。对电视厂商来说,如何挖掘出顾客的需求,并将其整合到电视上面,才是互联网电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奥维咨询(AVC)的一项预估着实惊人,其预测2010年中国互联网电视市场零售量将超过600万台,市场增速将超500%。另据IMS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到2011年,全球互联网电视机的收益将达293亿美元,将占据2011年全球电视设备总收益的58%。

令电视厂家垂涎欲滴的还不只是这些互联网概念带来市场利益,更大的诱惑是,互联网电视让电视这个“古老物种”开始从“设备”变成“终端”, 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电视虽然看似仅仅是插上了网线的电视,但是它的核心是“网络应用”而不是“显示技术”,其商业模式甚至可以跳出单纯的硬件销售模式。

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往往会引发整条产业链的价值发生转移。当最大的价值不再是上游核心显示面板,而是如何通过互联网挖掘更大的顾客需求时,这意味着现在既有的电视机市场格局可能将被重新洗牌。

电视并不是没有可能将成为一个三网融合或4C融合的终端,电视厂商中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成长出另类血统的创新者──就如同颠覆了手机产业的苹果公司。

向苹果模式学习

很多人不会忘记,在苹果公司红得发紫之前,这个世界上生产最酷音乐播放器的企业是索尼、生产最好手机的企业是诺基亚。

与这些企业当年崛起的过程不同,苹果崛起依靠的与其说是核心技术和标准,不如说是让这些设备的“终端化”──它把技术上算不上绝对创新的产品,用优秀的工业设计和开放的应用平台思想整合在一起,构建出一条新的产业链,然后就横扫了整个产业。与iPod相伴而生的iTunes音乐商城,到2008年时已经超越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的音乐零售商,全球消费者从iTunes购买了80亿首歌曲;而伴随iPhone平台开发出的应用程序数量已至14万个, iPhone和iPod Touch用户下载的应用软件总量已经达到25亿人次。这已经从iPhone最大的卖点,演化成为智能手机领域不可逆转的大潮。

苹果公司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消费电子产品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它打造的应用平台往往令那些坐拥整条产业链的制造工厂顿时黯然失色。比如今年初其刚刚推出的平板电脑iPad就同样延续以前的老苹果模式,这个产品略显平庸的硬件和外观并没有阻止PC厂商们对iBook Store的担心,因为相对于“上网本”、“智能本”等PC厂商的新设备概念,苹果iPad依靠音乐、图书、游戏和应用领域的平台,更像是一个具备无限延展力的新终端。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思考苹果模式的成功之处了。虽然当年苹果公司在日本地铁为iPod打出“再见MD”(索尼音乐播放器,已经被市场抛弃)的广告时,索尼公司曾经心如刀割,但最近一年,索尼总裁斯金格开始痛下决心向苹果公司学习,进一步强化利用互联网络向索尼平板电视提供影像、音乐等内容服务的能力。

斯金格希望,届时索尼不仅是娱乐终端的顶尖制造和科技商,还将进一步升级为全球娱乐消费的顶尖型内容服务商。正是在这样的理想模式中,斯金格认为,索尼平板电视还有胜出的机会,虽然目前索尼液晶电视已被三星、LG超越,并且仍是索尼公司最大的亏损业务。

索尼这样的巨舰都可转身尝试新模式,更何况中国电视企业?中国电视厂家深受传统产业链所困由来已久,每当它们占有了核心技术环节后,日韩厂家就会突然推出替代性产品,更换一条全新的产业链,CRT电视、液晶电视莫不如此。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大陆正在各地大张旗鼓地建起了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8代线以上),以解决上游核心面板之困,在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已多达7条。可殊不知,手中攥着OLED(公认的未来替代液晶的新兴显示技术)的日韩厂家,早已虎视眈眈。一旦液晶产业链无利可图时,日韩厂家便可轻易地转向OLED这条新的产业链,这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不掌握上游液晶面板技术的索尼已经看透了这种规律,决定以新的商业模式寻求突破。或许与索尼一样,中国电视厂商完全有理由、也有可能借助互联网电视构建出新的产业链,而不再跟在日韩厂家后面亦步亦趋。

简单的技术,复杂的平台

在以互联网电视为方向的“电视终端化”趋势中,技术似乎并不是问题。

到2011年,大陆7条在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部投产之后,中国电视厂商几乎不用担心液晶面板的供应量问题。而对于网络应用来说,由于不再以更薄、更轻、更亮等技术作为市场竞争点,所以目前在显示屏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技术和产能瓶颈。

而与普通液晶电视相比,互联网电视需要增加3个方面的技术内容:一块电路板、一个网络协议以及可以连接到的视频网站。视频网站一般采用内嵌的方式,打开电视,即可连接到固定的视频网站,比如TCL嵌入的是迅雷、PPS,创维则是自己的酷开网站和迅雷,海信是新浪、东方宽频、迅雷等(海信最近又与雅虎展开了合作),从这些厂家运行1年的情况来看,此项内嵌技术是比较稳定成熟的。

真正能够体现功能差异化的是电路板,而电路板上芯片决定了互联网电视的图像处理速度,以及可以运行什么样软件的能力;其次就是解码技术,这决定了是否能显示出来图像及图像的质量。目前大部分电视厂家用的是C2芯片(台湾厂商),运用Intel芯片的并不多,因为后者要贵出近1000元。

强大的芯片厂家,可以帮助电视厂家直接做出一些软件,实现很多互联网电视的功能,C2其实就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对于电视厂商来说,把这些现有的技术整合到一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互联网电视。如果想要差异化的功能,就在此基础上开发一些软件,比如创维的酷酷聊天电视、TCL可以在线升级的Mitv互联网电视等。开发什么样的软件,体现了电视厂家对消费需求挖掘和实现的能力,而单单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说,几乎没有电视厂商认为这有什么难度。

正是因为技术上没有瓶颈,所以最先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互联网电视的是中国厂商,直到去年底,三星、索尼才介入其中。

需求往往就是这样出其不意地地来到了眼前。从2009年三四月份电视厂家推出互联网电视,到如今,不到1年的时间,人们对互联网电视的关注度空前高涨,据中国电子商会的统计结果显示,关注度已经高达80%。去年底,长虹、创维、康佳等厂家纷纷宣布停产不带互联网电视功能的液晶电视(32英寸以上)。一时间,中国电视厂商似乎再也不会像微软推出“维纳斯”计划时那样止步不前。

据奥维咨询(AVC)统计,2009年中国市场共销售互联网电视99.1万台,占整体平板电视市场的4%。这仅仅是互联网电视诞生的第一年,基数较小,但据预测2010年中国互联网电视市场零售量将超过600万台,这意味着未来一两年内电视厂商都有可能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网络终端客户”,并且这些客户每天都会使用这个终端。

虽然电视短期内不可能完全像电脑一样提供高性能应用。但是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和性能提升,互联网电视应用的进一步加强空间还非常广阔。去年,电视厂家给予互联网电视的主要应用多集中在天气预报、在线卡拉OK、在线学习、在线新闻、在线下载观看等。今年在涌现出了聊天电视之后,各电视厂家都在研究“秘密武器”,以伺机推出。

乐观的电视厂商甚至认为,用不了多久电脑上可以实现的大部分互联网功能,在电视上都可以实现,比如大型的网络游戏、电子商务、买卖股票等。另外一些电脑无法实现的家庭功能,比如家庭网关等也将被整合到电视中。

那时候电视厂商就需要考虑现在这种单一的网络应用,是否可以变成开放的网络应用平台。也就是从“应用促硬件销售”,变成“硬件数量促应用”,进而引入更多的第三方内容和服务而不是完全依靠自己来定制。到了那个时候,电视从设备变成终端的商业模式变革就真正开始了。

显然,让电视联上互联网是很容易的,把互联网电视当作卖点来卖电视也是个没什么门槛的营销点子。而要把电视变成终端、甚至改变原有电视企业的商业模式,这却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目前还没有一个中国企业敢于尝试。

“雷区效应”下的无奈

5年前,创维与郎科共同投资1000万元建立酷开网站(CooCaa)。作出这样的战略决定,其理由很简单,就是觉得一年卖出去几百万台的电视机,需要进行客户管理,酷开网站就是强大的后台支撑。

“我们的资源在那里,我掌握这些客户,消费者是我们可以掌握的。” 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张学斌早已不想把自己只当成个卖电视的,他希望可以不断地向卖出的电视索取回报,甚至去运营这些产品,就像“iPod+iTunes”的捆绑模式一样。在去年4月份创维推出的第一台互联网电视上,就预留出了一个小方框,简单的初衷是,有一天可以在这里添加广告或者其他可以被创维控制的内容。

即便摆在面前的商业模式如此清晰,直到今天,在互联网电视领域走得速度很快的创维却依旧坦言自己没有运营内容的任何奢望,甚至强调近期不会在内容上有更多举措。其酷开网站至今仍只是给创维电视提供一项免费的增值服务,也没有指望实现盈利。

看到新商业模式的早已不是创维一家,TCL在互联网电视上也投入了重兵:把Mitv互联网电视作为TCL头牌产品进行旷日持久的宣传,还联合了“爱唱久久”打造出全球首个TV在线K歌平台;同时,还联袂“奥朋”、PPS等合作伙伴,相继推出远程教育、在线影视平台,而且还有更多功能平台,可以通过后台自动升级来实现。

为了让互联网的内容更丰富地嫁接到电视上,TCL正计划与长虹共建内容平台,最终占领内容端。事实上,海信、长虹、康佳等中国电视厂家,在互联网电视的内容端上都表现出不小的决心。它们都很清楚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卖出去的电视不再石沉大海,而是还能再通过内容抓住消费者、再不断获利。

但奇怪的是,这些企业想得都很明白,却又全都在内容运营上止步不前。“你知道前面有地雷,但是不知道在哪里,所以你只能停下脚步──雷区效应正在让国内电视企业即便看到方向也只能原地踏步。”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道。

去年,国家广电总局的一纸禁令《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吓倒了不少涉足互联网电视的厂家。指令要求向彩电企业提供影视剧的内容提供商(大多为视频网站),需要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这被业界解读为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的“封杀令”、“黄牌警告”。再加上去年底广电总局加大了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的整治力度,其中就涉及与互联网电视厂商合作的视频网站。这撩动了电视企业的敏感神经,因为夏新曾经推出过BT电视。谁敢保证下一个遭殃的不是自己?

很显然,目前互联网电视最有效的应用就是网络视频,而这当然冲击到了一些电视台和有线网络运营商的利益。南方某电视厂商的老总曾开玩笑说:“我们再去做内容,电视台干啥去?电影公司做什么?”政策的不明晰,是电视厂家不敢轻举妄动的最大原因。很多电视厂家都表示,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选择有资质的正规视频网站合作,同时“静等文件”。

就在广电总局还未对互联网电视给出明确政策时,今年初国家出台了加快“三网融合”的新政策,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包括部分广播电视企业可经营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电信企业可从事广电制作和传输。最令互联网电视市场振奋的是,国家将大力推动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开放内容提供,实现内容资源的共享,这将会逐步解决现阶段束缚互联网电视发展的资源版权、内容平台建设等问题。试想由电信运营商和广电企业直接提供、传输网络信息资源,这将直接解决当前互联网电视内容的版权危机。在运营层面,国家逐步推动电信商为数字电视直接提供宽带上网业务,允许直接传输广电企业制作引进的视频内容,这无疑在根本上解决了互联网电视内容的来源,打破当前互联网电视内容匮乏的局面。

但是,解决内容之后的互联网电视,与电视厂家的利益又有多大的关系呢?如果不直接运营内容,电视厂家依旧还只是一个制造产品、卖产品的工厂,互联网电视则依旧只是个差异化产品而已。

“三网融合”从1998年提出走到现在,历经12年,才有了现在的具体计划。即便如此,很多人士依旧不看好其前景,认为很难探索出合理规范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因为它涉及到太多利益之间的博弈。互联网电视似乎也是如此,同样涉及电视厂商、运营商、电视台、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多方利益,多方如何协调合作也是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电视与手机、电脑并列成为新终端,这是迟早会完成转变的。只不过,面对这次难得的弯道超车机会,中国企业恐怕还是难有作为,而这一次将不是输在技术和标准上。

本文系作者 方念晨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改变电视的方式

    回复 2014.02.17 · via pc
  • 以后的趋势:多屏合一。

    回复 2013.12.11 · via pc
  • 体验目前都比较差强人意

    回复 2013.10.27 · via pc
  • 小米会带来新浪潮!

    回复 2013.10.27 · via pc
  • 互联网电视今年火了

    回复 2013.10.21 · via pc
  • pc,平板,手机甚至电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回复 2013.03.19 · via pc
  • z视频通话不错

    回复 2012.07.04 · via pc
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