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解码必应

明知改变不了搜索市场的格局,微软为什么还要投下必应这颗棋子?

若想通过通用搜索引擎搜索生活信息和新闻链接,你有如下选择:

几乎全世界人民都在用的谷歌(Google);

几乎全中国人民都在用的百度(Baidu) ;

用户更多是由QQ引导过去的腾讯“搜搜”(SoSo);

尚处于网易培育期的“有道”(Youdao);

属于门户网站附属品的雅虎(Yahoo!);

或许你觉得这已经够多了,不过没办法,最近又多了一个搜索引擎叫必应(Bing)。

必应身出微软这样的名门,并且经历过以“MSN Search”、“Live Search”为名义的试验期,不过比起其他搜索引擎,没有什么特别令人惊艳之处,至少是没看到有颠覆性的创新。

有人干脆形容,这如同矿泉水市场上除了农夫山泉、娃哈哈、乐百氏,又出了个新牌子一样──能“喝”出差别的,恐怕只有专业人士。

在一片竞争的“红海”之上,微软为何要推出必应?明知很难改变市场格局,为什么还要投下这颗棋子?

微软战略调整的信号

2008年7月25日,为微软效力了16年的Kevin Johnson,从管理14000名员工、收入近200亿美元的微软“平台产品与服务部”(PSD)总裁位上退出,“下嫁”到Juniper公司担任CEO。

Kevin Johnson的退出是一场黯然的谢幕。

从进入21世纪以来,微软一直进行着软件业务与在线业务的框架调整。最近一次被证明为不成功的调整是始于2005年。那一年,微软将其原有的7个部门合并为3大部门,Windows平台和在线业务部门同时并入到平台产品和服务部门。作为鲍尔默的心腹,Kevin Johnson担任这个微软最重要部门的总裁。

然而,在3年的时间里面,核心产品Windows Vista不尽如人意,应用软件市场不断被谷歌、苹果等公司蚕食。更为明显的是,微软一心想创造和Windows软件一样辉煌的在线服务领域,在互联网时代大门愈发开阔之际,却鲜有成就。

于是,在收购雅虎搁浅之后,Kevin Johnson便失去了引导微软变革的价值,承担着微软转型重任的平台产品与服务部也随之被拆分。

实际上,坏消息不光来自于Windows和互联网产品。从2005年欲和索尼、任天堂争霸的Xbox360,到2007年欲偷袭苹果iPod的Zune;从2004年起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Windows Mobile,到近期被放弃的.net开发平台,微软出现了全线危机。

显然,微软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和变革的必要性。实际上,从2005年始,微软便开始了转身的试验——不断加强互联网业务比重,来支持逐渐衰弱的Windows支系。

对于2005年的那次重组,比尔·盖茨给出了积极的评价:“这意味着在线软件时代的到来。”显然,盖茨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形势。年龄偏大、体系繁杂、缺乏创新活力的微软,一时难以从其IT工业时代软件购卖者的角色(Kevin Johnson便是做销售出身)转身投向于互联网创新。而谷歌、Facebook等大大小小的后来者,却创新活力十足,除了在自己的核心领域保持活性外,还不断蚕食着微软的软件市场份额。其中效果最明显的,莫过于火狐浏览器和谷歌Apps。

显然,微软清晰地认识到了搜索是未来的互联网大门和制高点这一互联网趋势。早在2005年,微软就舍弃了Inktomi和Overture提供的搜索服务,开始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MSN Search,并且成立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搜索技术中心。

然而,即使在互联网应用上,微软仍然难以摆脱旧的软件思路。比如,它的名字仍然给你很强的裙带关系暗示;它依旧希望通过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垄断植入搜索服务;同时它还秉承着旧有的升级思路,比如在MSN Search诞生9个月后,又推出Live Search,之后,微软的高管们不得不一次次地出面解释“两个版本”之间的区别。

显然,建立在2005年重组架构上的微软,没有实质性进步。于是,我们便看到了Kevin Johnson走后微软的又一次架构调整。

2008年6月,微软将PSD部门拆分为Windows/windows Live(新PSD部门)和互联网业务部门(OSD),后者纳辖搜索和MSN,雅虎搜索部门前负责人路奇担任该部门主管。而原来统属于PSD的娱乐设备和移动与嵌入设备事业部也被分离。

这或许意味着微软过去“集体转向”的思维被否定,因为过去那种总部设定“大产品战略”、所有产品线以互相提携为目的的创新方向被证明太过“自我”。而今天看起来的“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及“单一产品在前,总体战略在后”的方式才更符合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路径。

分拆1年之后,微软新的OSD部门推出了“核心产品”——必应。

可以说,必应是其互联网战略屡战屡败、但是屡败屡战的一个新的战略起点。

互联网拒绝裙带关系

虽然搜索功能还不如谷歌强大,但必应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与两个前身不同,你可以明显地看出微软摒弃旧有的裙带思路,单独做搜索单元的努力——除了一个页面上角的Windows Live链接,你看不出它与windows有什么联系。

和必应同时亮相的,还有微软亚洲搜索中心新的战略负责人左大任。据内部人士透露,微软中国内部正在进行一系列的部门调整,Bing将和MSN部门逐渐分离。

有人半开玩笑地解释必应的英文名字其实是“But it’s not google”的缩写。实际上,除了独立的品牌和运营,必应也确实在产品上构建着自己的性格。比如你在必应的搜索结果页中,看不到如Adsense般的广告条。微软尝试的是一种比现在搜索引擎更大胆的Cash Back的广告模式,用户点击链接,就有可能得到微软的现金返还。有评论者评价,这是必应针对谷歌最大的一个创新。

现在,必应正在通过连续不断地推出新服务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已经拥有地图搜索和购物搜索之后,6月28日,必应推出了类似于Google Web Toolkit的,面向网站管理员、开发者、发布商、广告商的集合工具箱 Bing Toolbox;7月1日,必应又推出对Twitter上的消息(tweet)的实时搜索。(美国版必应功能繁多,而其他国家版本则大打折扣)。

“虽然晚了5年,但微软终于意识到正确的做事方式了。”互联网资深人士、中国的早期搜索引擎3721和一搜的创始人周鸿祎如此评价必应。毕竟在互联网上一个产品自身的能力和个性,比这个产品的“亲戚关系”重要的多。而一个产品是否有对自身市场的战略制定和战术执行的自由度,也远远比背后的靠山是谁重要的多。

对必应有利的是,和10多年前相比,客观来看谷歌们还没有搜索技术和模式的根本创新,包括谷歌在内,所有的搜索服务提供商,都在面临转型的命题。

实际上,关于这一命题,2009年也许会成为网络搜索应用诞生后的第二个“搜索标志年”。除了谷歌发布了Google Wave大框架战略(有人形容是互联网上运行的“windows”平台),微软以崭新姿态加入竞争以外,5月16日发布的“知识搜索引擎”——Wolfram︱Alpha,也许预示着搜索的未来。

一个业界多数人共同持有的认知是:基于语义搜索(Semantic Search)技术的自然语言界面(Natural-language Interface),很可能是搜索技术的下一轮热潮。目前各大搜索服务提供商业已提出自己的语义搜索目标,而微软花1亿美元收购的Powerset公司的特长,正是语义搜索。另一方面,Bing将会成为微软之计算平台—Azure的主要入口。

从这个两意义上说,必应并不是完全的一招“闲棋冷子”,而其对于微软也有着不能用“短期的投资回报”来衡量的价值。现在的微软,正在从IT工业时代的王者变成互联网时代的追赶者。或许以必应作为先锋,微软将放下架子和Windows裙带思路,开始认认真真地思考如何用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方式去占领互联网的市场。

有意思的是,在不久前召开的All Things Digital大会上,雅虎首席执行官巴茨给鲍尔默留了言:“史蒂夫,别想这事了,不靠谱!”显然,她不看好微软再次向搜索发起的努力。

然而面对大多数人的不看好,甚至是讥讽,微软显然坚信着必应的战略价值,这个看似闲棋冷子的产品,承载着微软对自身战略的自我批评、依旧宏大的互联网布局、以及那颗尚未衰败的雄心。

本文系作者 葛鑫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广州市海珠区依卡制衣厂

    回复 2013.05.11 · via pc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