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本新时代

中国电影要掀开资本运作的新篇章,需要身处资本和电影两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们不断推进专业化,以及推动运作模式的持续创新。

中国电影要掀开资本运作的新篇章,需要身处资本和电影两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们不断推进专业化,以及推动运作模式的持续创新。

中国电影火起来不过是这几年的事,由此带动的电影投资热也是一浪猛过一浪。但一边是政府开足马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边是70%国产电影大额亏本。此类冰火两重的消息还经常同时出现在报端,让想要现在杀进电影圈的投资人和老板们不知所措。

已经进场的业外资本凭借着嗅觉前行,进行着一场场关于运气的押注。有的赚了钱快跑,有的赔了本就此消失,有的跟对了庄家继续留在场内,但日臻走向工业化的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更为专业规范的投融资渠道和风险控制手段为其保驾护航。所以,一些打通电影行业与金融体系的产品及投融资手段应运而生,影视企业自然也乐得其所,纷纷尝试。

从筹措自有资金拍摄电影,到现在更为多元的融资渠道和资本选择摆在电影人面前,中国电影从未如此倍受宠爱。然而,中国电影能否就此掀开资本运作的新篇章,摆脱以往财务混乱的旧局面,就要看身处资本和电影两个领域间的人士能否自如表达并听懂彼此所需了。

他们需要不断推进专业化,以及推动运作模式的持续创新。

四处找钱的日子

上个世纪末,中国电影的年度总票房还在朝着10亿元努力。处在改制转型期的国有电影厂、新成立的民营电影公司,通过票房获得的收益都少之又少,自有资金不充裕,家家都在为电影投资发愁。而此时,业外资本成了片方的主要游说对象,可以说业外资本最初进入电影圈是受到了片方的热情邀请。

“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宽50公里的口子,让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经尼泊尔吹进青藏高原,彻底改变那里恶劣的生态环境,摘掉那里的落后帽子,把青藏高原变成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这通狂言妄语听着耳熟,但它其实出自一位传奇的大老板之口,并言之凿凿,煞有介事。

这就是1997年韩三平和冯小刚遇到的一位大老板。在得知当时身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韩三平需要8000万元投拍电影,方能使北影厂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后,这位大老板慷慨许下投资2亿美元的诺言,并发表了关于世界最高峰的豪言。但在支付了一笔启动剧本项目的定金后,他却人间蒸发了。

这是冯小刚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提到的一个小插曲,虽只是当时众多业外投资人的一个缩影,甚至是特例,但后来这番话倒是成了电影《大腕》中的台词贻笑大方,也算是做了些贡献。

但当时业外游资由于缺少对电影行业的整体认识,多是冲着导演的名声而去,通常只考虑拍摄环节是否可行,而忽视了并不在导演职责范围内的发行放映环节,最终导致资金无法退出。帮导演过足了瘾,但生产出的作品却无法变现,只能选择再继续“烧钱”做发行,还是抱着拷贝亏本而归。这是业外游资吃了不懂电影产业的亏。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片方抱着剧本或是仅仅一个创意苦苦四处找钱时,业外资本给予了中国电影发展大力的支持。虽说是各取所需,但在一定时间内,业外资本确实是一根救命稻草——虽然它有时候也会折,有时候自己也会沉没。但在那个电影生产初级阶段,无论是试对还是试错,历史都促成了片方与业外资本的组合。

该用谁的钱

随着电影院线大力地开疆拓土,银幕数量与日俱增,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实现了连续5年增长达到30%。单片票房过亿也不再是神话,2008年当年就出现了8部票房过亿的电影。而票房未过亿的影片中也不乏四两拨千斤,以不到千万元的小制作获得四五千万票房的作品。

而从彼时开始,业外游资对于电影市场的投资变得越来越大胆,越来越盲目,不请自来的情况时有发生,热钱快钱不断出入电影圈。早在2005年,北京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就明确指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未来的工作重点,并要求出台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了响应相关号召,多家银行都推出了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产品。电影公司的融资选择变多了,从业外游资、同行合作,再到银行贷款,但该用谁的钱,片方值得好好思考一下。

东方视觉影业有限公司听上去并没有中影集团、华谊兄弟那样如雷贯耳,但却成功获得了北京银行100万元创意贷款。而这100万元,对于任何一个影视制作公司来说都算不上是个大数目,但在东方视觉总经理张学东眼里,这却是金融系统对于公司规范管理运营的一个肯定。

成立于1994年的东方视觉是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出品方,并在数字电影制作及投放领域闯出一片天。但东方视觉也曾摔过大跟头,2004年公司筹措自有资金拍摄了第一部胶片电影,却赔得一塌糊涂。

之后的几年间,张学东带领大家做了两件事,形成规模化的数字电影生产和规范化的管理。“第一件事让我们把握了产品本身的生产流程和它行业内在的逻辑关系;第二件事是为了通过金融机构的严格审查做准备,也为电影和金融的结合,以及未来的扩大再生产做足了准备。”思维逻辑十分缜密的张学东如此总结道。

而具体负责申报贷款的总经理助理郭延在最初着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能够贷款成功。3年的财务报表,每笔交易的银行对账单,所有的完税证明,以及相关的票据证明,堆起来将近20厘米高的材料,郭延一共准备了五六次。这期间的过程虽繁琐,但却是对公司财务管理的一次培训与自查,也为今后与金融系统合作打下基础。

影视公司乐于与金融资本结合,不仅因为银行要求的回报较低(只收取固定利息,不参与收益分成),还因为使用银行贷款能够使片方保有较多的话语权与独立性,防止由于投资方的过多加入而稀释股权,避免带来更多在电影创作上的分歧。

而同样取得北京银行10亿元授信的文化中国传播集团却说出了片方的另一些想法。凭借文化中国雄厚的资本实力,进行单片全额投资都是有能力的,但文化中国却愿意腾出更多的空间给其他投资方。

“任何一个电影产品都是具有风险的。为了分担风险并在宣传发行上有更多的平台和文化中国一起合作,我欢迎卫视电视台能够加入到单片的项目投资中来;另外还有网络视频公司、发行公司,我也希望他们加入。但前提是文化中国的投资一定要占到50%以上的比例。”文化中国传播集团副总裁王大维如是说。压倒性的话语权,更多宣传发行的资源支持,同时还能分散风险,这是电影制作方最希望看到的资本组合。

人人都说电影圈“不差钱”,愿意出钱的投资人比比皆是,但该用谁的钱,选择背后有资源的,还是选择不相干的?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难题,只是视企业情况不同,所需投资搭配的比例不同而已。

更多元的选择

影视公司作为轻资产公司的典型代表,智慧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特点导致整体行业均带有高风险的特性,从而导致金融系统在大力支持电影业的同时,也需要面临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首先就是关于风险的控制,银行在审批文化创意产业类贷款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公司的成长性和往期银行记录,诸如企业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就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此,北京银行中小企业事业部副总经理徐毛毛称:“银行其实是最谨慎的,对于企业的财务要求会非常严格,以确保其具有还款能力。并同时接受传统担保、无形资产担保、应收账款质押、中小企业联保等组合担保方式。”

而此类银行贷款由于既看企业情况,又看项目情况,还会对企业团队以及版权情况进行多重评估,规模化的大型企业在申报时会比较占有优势。但对于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非可控因素导致而不能获得贷款的企业来说,影视创投基金可能更具有可行性与吸引力。

“我们的灵活性更高,甚至不需要你把企业的全部财务给我看,我们会以专业的眼光来评估某个特定项目。只要在单个项目上说服投委会,就可以获得投资。”汇力星影中国影视基金董事总经理詹幼文这样介绍。汇力星影中国影视基金是2010年6月成立的专业投资电影、电视剧、院线及动漫产业等衍生产业链的基金。

而不同于一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是汇力星影基金全部采用项目投资的形式,不涉及股权投资,所以才会有只重“小节”不顾“大局”的情况出现,也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但仅针对项目进行评估并不意味着标准降低,因为他们要面对专业投资团队和资深影视人士的考评,其中不乏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副总经理高军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

詹幼文还向《商业价值》记者展示了一份提案申请书模板,仅列出的需要填充阐述的信息以及所需提供材料的详单就将近20页。从基本的项目概况、制作规划、宣传规划、发行规划、制作公司介绍、制作公司过往作品,到分镜头剧本、拍摄进度规划、每个剧组人员简介,甚至梳头、化妆、群众演员的费用预算以及酒店住宿的选择都需要详细写明。

在投委会投票通过后,采取相对普遍的投资形式,进行参与式投资,即与影视剧项目的其它投资方共同完成,通常不超过影片总预算的1/3。而资金退出方式将主要依靠票房收入。

“我们就是要做到专业化的极限,让小制作公司知道规范的制作流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求制作公司的财务透明,因为这些信息是要对投资人公开的,要保证对他们负责。”詹幼文的理想就是通过对资本的严格管控引导、促使电影制作的更加专业化,她甚至希望能够与银行联手开发更多金融产品,助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专业化的未来

从去年底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今年年初的《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指导意见》,再到今年8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所有这些指向明确的政策无疑都在传递着一个信号:金融系统要全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但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是:电影产业为了取得金融系统的支持必须严于律己,用更专业化、规范化的财务制度和制作流程通过金融系统严格的检验。

“对投资人负责”是中国电影从业者应该树立并牢记的一条要义。以前可能更多强调的是对观众负责,对艺术负责,却忘记了要对在电影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本负责。如果说业外资本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管难以做到亲历亲为,更无法实现跟踪督促拍摄进度,导致片方疏于自律,财务混乱。那么现在,专业化的融资渠道将逼迫电影企业快速适应生产流程的专业化与可控性,从每一个具体的拍摄计划,到每一笔费用开支。

而未来介入电影产业的将不止银行、创投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各方,保险公司也将入场,扮演降低风险的角色。中国人保集团总裁吴焰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今年8月推出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明确了保险机制在助推文化发展繁荣中的重要作用,这有利于分散、控制文化产业项目的运作风险,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但国内几十年来针对电影产业的险种还尚未开发,这就导致将所有风险都推给了投资人。如果导演罢拍、演员发生意外、电影烂尾,无法按时完工或是预算超支,投资人是最大的受害者。但在国外的保险市场,通常有完备的关于电影方方面面的险种,能够保证资本的良性循环。

而眼下中国电影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学会用金融系统的评价标准要求并审视自己;而对于金融系统,同样要懂得电影市场规律和生产流程。这样,将更有益于身处不同立场、不同领域的人们了解彼此,共同成长。毕竟,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将有更多专业资本支持,但问题是,谁能够率先获得它们。

韩英钊|摄

本文系作者 赵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86
2
7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