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不寻常

深度解读五大亮点。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文丨付一夫

《政府工作报告》历来是每年“两会”的重头戏,它既是对上一年工作的总结,又是新一年的行动纲领。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2020年成为了所有人心中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正因为如此,这份来自于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与特殊背景的《报告》才更加万众瞩目,几乎来自各行各业的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从中窥探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与改革方向。

本文将针对《报告》中的几大亮点做出详细解读。

一、不设经济增速目标

2020年的《报告》提出“不设定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为史上头一遭。

不设定具体的增速目标,是基于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做出的清醒判断,诚如《报告》所说,“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在防控疫情和经济复苏的双重挑战下,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追逐经济增速,而是要在“生命至上”的前提下,去考虑如何寻求进一步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设定增速目标是经济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必然。

客观地讲,GDP增长虽然可以视为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但GDP并非综合国力的全部体现,因为除了经济的维度之外,环境、科技、教育、文化等因素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把蛋糕做大”已经无法满足新阶段的发展需要,重质量、重效益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主旋律,这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有所提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而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不设增速目标还有其特殊涵义,那就是有利于给各地方经济发展“松绑”,摆脱“唯GDP论英雄”的束缚,增强各方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因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有助于抑制大水漫灌、财政赤字货币化、盲目上项目的冲动,为明年的经济发展腾出政策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不设定增速目标并不意味着发展失去方向。用《报告》里的话来说:

“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报告》还明确了一系列“硬指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既定目标也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另外,《报告》还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用以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这些内容,其实已经给出了经济增长的空间和底线。

总结起来,表面上看是不纠结于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但却能让中国更加专注于扩大内需,做好“六稳”“六保”,推动供给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可谓“无招胜有招”。

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二、更重视中小微企业

《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具体为:

“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字里行间,流露出决策层对中小微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都是中国经济绝对的基本盘。官方数据显示,当前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为国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这些数据充分彰显出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又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细胞”,其经营灵活,拥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追逐利润动机也极为强烈,对提升国民经济活力、培育新动能意义重大。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中小微企业过得好,国民经济就有了保障。

然而,受疫情影响,原本经营风险就相对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都遭受了一场“雪上加霜”,在收入和现金流受阻的情况下,仍要支付房租、工资、利息等刚性支出,经济负担剧增;同时,生产经营的暂停可能导致中小企业订单合同违约、资金周转困难,所承受的风险也在增加,这给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即便是到了后疫情时代,也难以立刻走出困境。

此时,《报告》提出的“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延长执行期限”等字样,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有助于降低其经营成本,缓解资金压力,提高盈利能力,帮助它们渡过疫情难关;从长期来看,减税优惠还可以促使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至产品优化、创新研发与扩大再生产中,进而推动整体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质量,削减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增强国民经济抗风险的能力。更进一步,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也会有所缓解,而国家的减税让利有助于中小微企业信心的修复,居民收入和消费也会间接得到提振,进而助力于内需的稳定与扩张。

当然,政策支持虽然能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们的发展轨迹;若想涅槃重生,中小微企业除了“他救”,更需要的是想办法“自救”。这或许要从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拓展线上业务、融入供应链体系、优化产品与商业模式等方面予以发力,如此才能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近几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日益增加,我们越来越强调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推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当前海外疫情形势的依旧严峻,又迫使我们更加注重“内功”的修炼。

在此背景下,《报告》从战略的高度重申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而主要实施路径则集中在“推动消费回升”和“扩大有效投资”两个方面。

先说前者。

消费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市场下滑态势颇为明显,但这更多是因为线下消费场景受阻所致,并不表示居民消费需求的消失,也不能改变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在近期发放消费券等政策手段的刺激下,消费市场的回暖之势有目共睹,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线下消费场景正在重新成为国人的消费选择,消费市场运行重回正轨指日可待。

中国拥有14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内需市场,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所在。不过,考虑到各地发展阶段的现实差异,以及不同人群特征属性的区别,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需求没能得到较好的满足,这在三线以下城市及县镇、农村的“下沉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而这也恰恰说明中国居民消费潜力的巨大。

因此,我们应当更加关注特定人群的消费偏好和需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母婴经济等,还应瞄准特定消费领域,包括文化、健康、教育、信息、休闲娱乐等等,以迎合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就像《报告》所说的“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此外,促消费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未来还需从多个维度发力:

需求端,应从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农村等地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三线以下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供给端,应丰富消费市场的商品品类,提升商品服务质量,从而调动民众消费的积极性;

消费环境上,政府部门仍需着力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在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等方面落实政策,强化监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等。

再说后者。

投资对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同样意义重大。一方面,投资作为内需中的快变量,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即时显效的;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投资能助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尤其是在扩内需的过程中,居民消费向中高端商品消费过渡、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通过投资来强化消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增进中高端消费供给,显然会有助于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加强补短板、强弱项投资也提出了新需求。当前,中国的投资短板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与社会民生领域:一则,人均基础设施的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任务还很重;二则,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婴幼儿托育等领域的相关设施还存在不小的短板,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同时,脱贫攻坚(比如脱贫住房、棚户改造、公租房等)以及农业、水利等领域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这些,恰恰是《报告》在“扩大有效投资”中所特别强调的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这是“新基建”首次被纳入报告,意味着高层领导对其寄予厚望。

不同于传统的“铁公基”,新基建的数字化属性决定了其数字经济增长基础的地位,能够有效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投入,带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还能促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新经济的发展提供载体。此外,新基建覆盖的领域更为广阔,支撑的业态更为丰富,也为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参与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进而激发市场活力。

未来,在推动新基建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国家战略和重点规划,研究制定新基建的配套政策,以此为相关项目的立项、评估提供决策参考,此外还应探索创新、科学的投融资及管理运营模式,加强国际合作,并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开放更多的参与空间,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

不过,这并不意味传统基建就可以被忽略,新基建与传统基建齐头并进方能发挥最大效果。

四、其他亮点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报告》中还有以下两大亮点: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报告》指出,“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话语中透露出这样的信号: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和节奏都将较之前更加强化,尤其是提出了关于货币供应量和社融的新目标;而此次提出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并给出了实现方向,意味着在一系列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以往政策工具的应用力度和范围,并深入打通货币信用传导机制。

(2)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报告》强调,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稳外贸不仅是助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与持续增长的需要,还是化解过剩产能压力、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取时间和空间的重要举措,更是稳定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大国责任与使命担当;而外资与外贸相伴相生,外商投资不仅可以为国民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注入动力,还能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先进设备等等,进而促进我国企业更高质量发展。一言以蔽之,稳住外贸外资对于我国推动经济运行重回正轨、实现健康可持续增长来说意义重大。

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去寻求开放领域的不断延伸、开放深度的不断拓展以及开放质量的不断提升。具体应该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减负面清单、建好开放平台、扩大自贸区的范围、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

此外,“房住不炒”、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内容也有所提及,本文不再赘述。

五、结语

与往年相比,2020年《报告》的篇幅与汇报时长均有所削减,但个中深意却丝毫不差,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道路也得以清晰明朗。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迟来却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在抗击新冠疫情之时,所有人的心和力量都高度凝聚在了一起,相信两会和《报告》同样会开启团结奋进的新起点,激励14亿华夏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文系作者 付一夫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24-04-18 22:59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创三周多以来新高

2024-04-18 22:53

3倍做多富时中国ETF涨超5%

2024-04-18 22:51

液化石油气期货主力日内跌幅达到2.01%,报4624元/吨

2024-04-18 22:48

现货黄金继续走低,短线下挫10美元,现报2370美元/盎司

2024-04-18 22:48

美联储威廉姆斯:完全没有感觉到降息紧迫性

2024-04-18 22:40

比特币触及64000美元,日内涨超5%

2024-04-18 22:32

比特币日内涨幅达3.57%,当前报63721.41美元

2024-04-18 22:28

美晨生态:公司拟出售赛石园林

2024-04-18 22:23

台积电预估二季度认列花莲地震相关损失30亿新台币

2024-04-18 22:22

海航集团(国际)在香港被提出清盘呈请

2024-04-18 22:12

万丰奥威:与特斯拉组建eVtol的公司已共同组建项目团队

2024-04-18 22:11

东方锆业:2023年净亏损7763.3万元

2024-04-18 22:04

宁夏大部降水持续,两部门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橙色预警

2024-04-18 22:03

美国3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419万户,预期420万户,前值438万户

2024-04-18 21:57

深城交: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加1.11%,拟10转增3派0.31元

2024-04-18 21:54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声明从未开展所谓“颐养家园建设”

2024-04-18 21:51

东方雨虹: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16%

2024-04-18 21:51

半导体概念股美股盘初普遍下跌,台积电跌超4%

2024-04-18 21:51

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攀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现报4.63%

2024-04-18 21:51

欧洲斯托克600指数扭转涨势,现跌0.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