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陆金所“去O”进行时,预计年中实现核心数据系统全替代

“去O”可能已经是下一轮技术军备赛的入场券。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十字财经,作者丨李意安

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打磨,陆金所的“去O”计划终于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2018年二季度,“去O”正式立项。陆金所组建了一个近40人的技术小分队专注于“去O”进程。“眼下已经完成了将近95%,预计到今年中实现开源数据库的完全替代。”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告诉十字财经。

十字财经了解到,在参考亚马逊、腾讯、阿里等国内外大型互联网机构的成功案例之后,陆金所选择了MySQL的开放式架构作为Oracle核心数据库的替代方案。经测算,完全“去O”之后,系统软硬件成本将节约近90%。

从近年陆金所的发展路径来看,其业务版图一直在不断扩容,继平安普惠纳入之后,近日,控股子公司平安消费金融也已成立,虽然眼下“去O”主体仅为小陆金所,但其着眼点绝不仅于此。

而在更大的想象空间里,“去O”也是一门好生意。

仅仅在平安内部体系中,近几年来,在平安集团“金融+科技”的战略策动下,平安体系内,平安银行、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普惠等多家子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去IOE”。作为平安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实现载体,陆金所率先“去O”将为兄弟公司提供重要的借鉴路径。

而在陆金所的合作阵营里,大量的中小银行、基金公司都存在强烈的“去IOE”需求。迫于各种现实掣肘难以推进,陆金所的“去O”路径如果得到成功验证,在形成一些相对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之后对其进行技术输出,不失为一门好生意。但前提是陆金所必须实现成功验证自身的去O路径。

更重要的是,从更长远的竞争格局来看,成功“去O”可能已经是下一轮技术军备赛的入场券。对于积极谋求上市的陆金所而言,无疑也为估值提升带来了绝佳助力。

1、“去O”必要性

去IOE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数据安全和技术的自主可控,金融系统作为经济、民生的底层支持,其信息系统“去IOE”也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建设方向,多次在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予以提及。

“IOE”指以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为代表的IT基础体系,这三个海外巨头的数据架构主导了金融行业的商业数据库。而其中“I”和“E”都是围绕“O”提供服务,因此,“去O”自然就成为了“去IOE”的关键。

不过,响应监管号召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从金融机构自身成本核算和技术自主的战略角度考量,“去O”都是一种必要之举。

首先体是成本差异上。去O前后的软硬件成本投入为云泥之别。十字财经了解到,除了硬件成本外,软件更新维护也都需要巨额长期的投入成本。但减省IT成本只是一方面,信息安全以及系统适配可控则是更重要的考量。技术的自主可控直接带来的是更强的业务适配能力,涉及功能延展和技术扩容之际,能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

一家股份制银行技术人士告诉十字财经,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受海外巨头技术绑架的情况非常普遍。

“一方面是定价的问题,基本是对方话事,作为客户的议价空间很小。Oracle的报价是一事一议的,因为涉及核心系统,他们十分了解客户对其数据库的依赖程度,而价格也与此息息相关,依赖程度越高,价格也就越高。从这一点来说,金融机构相当被动。”该人士称,“另一方面,则是在产品的核心规则层面。国内市场环境瞬息万变,金融行业的发展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动辄涉及亿级的日交易量和高并发的数据场景,对毫秒级实时交易风控和小时级日终账务处理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银行对账户颗粒精细度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而海外技术服务商的核心规则十分刻板,已经成为银行的服务瓶颈。要获取快速、灵活、弹性、创新的敏捷作战能力,技术的自主可控已经成为关键。”

2、“去O”市场暗流涌动

“科技”在现代金融业中的扮演的角色,早已不是单纯的工具,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成为业务发展的引领。过去几年,虽然不少金融机构都意识到了去IOE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从实际推进情况来看,金融机构们的“去O”过程却并不顺利。

在金融机构,Oracle闭源数据库依然是主流,开源产品的定制化应用间或辅佐。金融机构们并非不想“去O”,而是有着自身的不得已。

事实上,这项工程成本不菲。

显性成本是需要配备大量的顶级技术人才。近年来,开源数据库受到行业的热情追捧,然而,开源并不代表零门槛,事实上,由于开源数据库无法像闭源数据库一样精准定制,若要实现服务性能与企业需求的紧密贴合,企业方自身的技术能力更为关键。而顶级技术人才的聚集不仅需要雄厚财力的支持,更需要企业的品牌号召力。仅此一点已经可以看出,“去IOE”基本是行业第一梯队玩家的专属游戏。

隐性成本更是难以估量。

“去IOE”是企业重大战略选择,需要自上而下的战略协同,因此,在企业管理流程相对扁平化的互联网机构更容易实现,而国企背景为主的金融机构则要面临很大挑战。此外,金融机构的试错成本更高,核心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从系统性的安全和用户端的体验都冒不起险。

仅以陆金所“去O”过程为例,其负责人坦言,最大的难点在于确保用户的“无感”。 “这就好比一辆车跑在高速上,车上的人是没有感觉的,但同时,发动机已经悄无声息地被替换了。我们要做的是这样一个事。” 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告诉十字财经,“每天,陆金所有4000多万的用户处于动态服务的过程中,客户仍在正常浏览、购买、赎回,形成大量的并发数据,我们需要在保障金融级安全的严苛要求下,实现数据的秒级实时动态迁移,中间包括交易、账户、资金在内的数十个核心系统和数千个子系统无感迁移。”

这样的“高危动作”是很多金融机构不敢轻易尝试的。仍以银行为例,眼下,一些银行在通过“渐进式替换”的思路“去IOE”,但从推进现状来看,仅仅实现了部分业务或非核心部分的“去IOE”。对许多金融机构而言,基于IOE的核心系统已投建使用多年,形成了巨大的依赖性,而依赖越深,替换也就越难。这也是迄今为止大多数金融机构难以下定决心彻底去IOE的重要原因。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正因如此,银行业“去IOE”更为迫在眉睫,成为金融机构们必须面临的挑战。

有意思的是,想做银行“去O”生意的机构也不在少数,其中包括华为等纯技术背景的行业巨头,也包括阿里、腾讯这些颇具金融色彩的科技巨头。但显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打破金融机构们的顾虑。率先实现自有系统的成功更迭,并经历一段时间成功运行的验证非常重要。陆金所走的也正是这条道路。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本文系作者 十字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