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扑”在中国的雷尼·哈林们

从梦碎好莱坞,到梦碎中国电影。

雷尼·哈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雷尼·哈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犀牛娱乐,作者 | 叩敏,编辑|朴芳

算起来,《沉默的证人》是雷尼·哈林导演的第三部中国电影了。

2015年,受成龙邀约,雷尼·哈林首次来华拍电影,这一来就扎下了根。接下来的几年先后导演了《绝地逃亡》《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沉默的证人》,这三部影片是完全由中方主控的项目,来头不小。

首炮打响,2016年上映的《绝地逃亡》收获8.87亿票房,成为当年暑期档国产电影票房亚军。对于雷尼·哈林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当时雷尼·哈林可能想不到,再过两年,《古剑奇谭》会扑得连亲妈都不认识。而改档多次上映的《沉默的证人》,也未能重现《绝地逃亡》的“辉煌”,上映7天票房仅1.7亿,口碑从豆瓣6.8分跌到5.7分,随着《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的“截杀”,预计难过2亿大关。

曾经中国导演以能去好莱坞打拼为荣,但大部分“铩羽而归”。如今好莱坞导演来华拍片,也遭遇“滑铁卢”。真是风水轮流转。

从梦碎好莱坞,到梦碎中国电影

准确的说,雷尼·哈林并不是好莱坞最拔尖的那一类导演,虽然雷尼·哈林的导演生涯长达30余年,但拍摄的作品能叫上名的屈指可数,观众比较熟悉的有《猛鬼街4》《虎胆龙威2》《深海狂鲨》,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

而雷尼·哈林的巅峰也停留在了1990年的《虎胆龙威2》,票房达到1.17亿美元,之后再也没有一部影片的票房和知名度能够超越。

《虎胆龙威2》之后,雷尼·哈林风头正盛,但很快就被《割喉岛》判了“第一次死刑”。当时这部影片集资上亿,耗时两年零十个月,堪称鸿篇巨制,最后《割喉岛》只赚到1001万美元票房,亏了1.04亿美元,荣获“史上最赔本电影”的称号,也直接导致Carolco独立制片公司破产。可以说,雷尼·哈林造就了影史一大惨案。

之后雷尼·哈林便在好莱坞走下坡路,制片公司纷纷绕道,雷尼·哈林只能拍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电影。至2005年的《八面埋伏》,票房已跌到448万美元。

雷尼·哈林最近的好莱坞电影还是5年前的《大力神》,影片的水准直线下降,口碑也不尽人意,豆瓣4.9分,IMDb才4.2分,最终票房不到2000万美元。

从卖座导演到票房毒药,雷尼·哈林的“好莱坞电影梦”似乎很难进行下去了。这个时候成龙抛来橄榄枝,将雷尼·哈林从失意与困厄中“解救”出来,雷尼·哈林自然是愿意的。更重要的是,成龙亲手给雷尼·哈林缔造了一个充满诱惑的“中国电影梦”。

彼时中国电影市场正驶入快车道,2015年《捉妖记》创造了24.4亿的票房纪录,马上就被2016年初的《美人鱼》超越。票房天花板一再推高,说明了中国观众的消费潜力非常巨大。

也就在这时,雷尼·哈林的首部中国电影《绝地逃亡》上映,影片的阵容强大,不仅有成龙与约翰尼·诺克斯维尔的中外逗比组合,还有范冰冰、曾志伟等演员助阵。影片主打冒险喜剧,有成龙的招牌动作,最终斩获8.87亿票房。

虽然现在说有点马后炮,但以现在的标准看《绝地逃亡》,这仍然是一部有着明显缺陷的电影。影片固然在商业性上有可取之处,但是剧作薄弱、情节老套、笑点尴尬的毛病也暴露无遗,如果放在现在上映,断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

也许是第一次胜利来得轻松了些,雷尼·哈林似乎并没有反思影片的不足,相反,在之后的两部影片中,缺点已经放大到不容忽视的地步了。

2018年国庆档上映的《古剑奇谭》是一部国产游戏改编的电影,上映之后观众一片吐槽,豆瓣4.3分已被打入烂片行列,而更惨的是,投资巨大的《古剑奇谭》票房只有1411万,连宣发费都没赚回来。影片同样是在剧本上存在诸多bug,被吐槽很正常,当然也不能全怪导演,毕竟人家是拿钱办事。影片扑街是从决策层到执行层全面失控的结果,找一个外国导演拍古装的中国风电影,这到底咋想的?

《沉默的证人》其实是有好莱坞元素的,封闭密室、心理博弈、近身格斗等,都是好莱坞惯用的手法。但在这部影片中,人物心理的弱化,与主角智商的下线,被网友吐槽“三傻大闹停尸间”,这种粗糙的处理方式显然不能令观众满足。

虽然资料显示,雷尼·哈林之后还有其他中国项目,但三部电影下来,已经榨干了中国观众对这位好莱坞导演的信任,我们对好莱坞导演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如此,雷尼·哈林的“中国电影梦”也将面临破碎。

那些“扑来”的好莱坞过气导演,最终都“扑街”了

雷尼·哈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实有一些成就,但终逃不出“过气”的命运。“六大”牢牢占据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话语权,它们永远是逐利的,导演过去成就再辉煌,一旦连扑几部,也会被无情地抛弃。纵使影响力如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票房失利后,仍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低谷。

这一点与中国不一样,在中国,导演“马失前蹄”很常见,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名导均有过失败之作,但他们的导演寿命还很长。而好莱坞制片体制的容错率很低,不满意就换导演,就是这么残忍。

所以好莱坞导演来中国拍电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混不下去了。有业内人士说,但凡好莱坞还有戏可拍,这些导演也不至于背井离乡来中国蹚浑水。

恰好中国电影票房正处于“井喷”的时代,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为好莱坞过气导演开辟了“第二战场”,隐约看到了事业的“第二春”。而中方合作意愿强烈,这样一来,好莱坞过气导演来华“淘金”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看起来,这是一件双赢的事,好莱坞导演有经验有技术,中国电影有资本有市场。但事实证明,抱此幻想的大多都赔了本。那些漂洋过海疯狂“扑向”中国电影市场的好莱坞过气导演,结局都出奇一致,都“扑街”了。

中国观众应该记得,2013年有一部电影叫《太极侠》。导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黑客帝国》的主演基努·里维斯,事实上《黑客帝国》也是基努·里维斯的事业巅峰,之后主演的几部片成绩都不好,事业陷入低谷。在中影和万达的牵线搭桥下,基努·里维斯在中国完成了这部导演处女作。影片成本投入2500万美元,最终内地票房仅为2748万元,基本可以用惨败形容。

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导演安东尼·拉默里纳拉曾获第77届奥斯卡最佳特效导演奖,代表作有《蜘蛛侠》系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找到他大概是想在影片的视效上有突破,但这部影片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不仅特效被吐槽“页游”水平,票房也远不及预期。

而由尼克·鲍威尔导演的《白幽灵传奇之绝命逃亡》,影片有刘亦菲和尼古拉斯·凯奇主演,豆瓣评分仅4.2分,票房也才2429万。即使是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比利·奥古斯特,面对中国电影也一筹莫展,其导演的《烽火芳菲》票房不过2946万。

“口碑扑街”的原因有导演的因素,即水土不服。毕竟北美和中国存在文化差异,而由好莱坞导演来拍“中国故事”,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中国观众的心理需求,大多还是按照好莱坞以往的制作经验去实行,这样的结果是技术上达标了,但文本内容、情感内核很薄弱。比如若是《流浪地球》交给好莱坞导演拍,特效方面必然夺目,但肯定达不到全民共鸣的程度。

另一个是市场的原因,已经不是那个“人傻钱多速来”的电影市场了,中国观众越来越成熟和理性,审美有很大提升。观众的“火眼金睛”能够辨别影片的优劣,单纯的“行活”很难满足观众的需求,在口碑至上、内容为王的共识下,好莱坞导演的市场空间正在被压缩。

用好莱坞过气导演,本质上和用流量明星一样 

前段时间某影片再次引发了大家对流量明星的讨论,导演坦言用错了流量明星,这一言论遭到很多网友的讨论。

用好莱坞导演,本质上和用流量明星一样,都是看重他们的商业价值,以期通过他们的经验和流量转化为影片的含金量和影响力,并且都带有某种仰视和迷信的心理。

再小的腕儿也是腕儿,好莱坞再过气的导演,那也是好莱坞导演。“好莱坞”三个字天然带有某种神奇的魔力,让人习惯性地仰视,当有好莱坞导演愿意来华拍片,中方自然是双手欢迎的。而大家对好莱坞导演的包容度很高,雷尼·哈林也说在中国拍片不需要严格按流程办事。

好莱坞过气导演来华拍片,理论上说是能享受到“降维红利”。就跟过气的明星在三四线城市仍然吃香,在NBA混不下去的球星到CBA成了主力一样,好莱坞过气导演凭借以往打下的招牌,能够享受到在好莱坞没有的待遇。

但很多人忽视了,影视行业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流量明星没有作品只能被其他新流量取代,好莱坞导演拍不出好片一样会被市场抛弃,“好莱坞”的金字招牌是敲门砖,但不代表是品质保障。因此,用好莱坞过气导演其实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因为好莱坞已经对其宣判过一次“死刑”了。

至少从目前来看,好莱坞导演拍中国电影还没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就像流量明星扛不起票房,好莱坞导演也不能很好地为影片镀金。

好莱坞知名大导请不来,好莱坞过气导演又拍不好,那为什么还执迷于外国导演拍中国故事呢?不如把机会让给本土导演,尤其是这几年青年导演的创作力有目共睹,初出茅庐的文牧野能拍出30亿级的《我不是药神》,饺子导演拍出40亿级的《哪吒》,说明青年导演的潜力巨大,大可以挖掘一下。

说到底,我们排斥的不是好莱坞过气导演来华“淘金”,而是排斥好莱坞导演拍烂片。只要你电影能拍好,管你过不过气,观众一样愿意买单。

本文系作者 犀牛娱乐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