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成为润滑剂:AI时代的职场沟通

当职场沟通中应用了越来越多的机器学习、NLP技术,确实能够省去很多费脑子想措辞的时间,也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脑极体

我们作为普通人,与AI最多的交集多半存在于手机的移动应用之上。今日头条的信息流推荐、手机摄影的AI拍照,包括还有prisma这样主打神经网络迁移的“硬核AI应用”。不过最近,越来越多的AI应用开始走进PC端。其中一大阵地,就是办公软件。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办公软件开始应用上AI技术。例如Adobe系列已经应用上了视频智能标签化分类、智能剪辑和内容自动识别等等技术,而Office 365中则会自动利用Excel中的数据自动生成图表,并对邮件进行自动分类排序和摘要。

但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并不是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办公软件AI,而是那些正在进入职场沟通环节,作为“职场润滑剂”存在的AI工具。

邮件、招聘、协同办公,AI如何将撕X宫斗变成欢声笑语?

说“沟通”二字,在职场中一直属于一种很特别的存在。往小了说,沟通方式只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邮件礼仪”,可很多时候沟通上存在的问题,往往后续会成为撕X的导火索。比如某一封邮件回复的不够礼貌,很可能影响了客户对于整个项目组的不满。

甚至在招聘启示、公开通知等等对外沟通的窗口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酝酿成公关祸事。例如2017年曾经出现过的,某家互联网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提及地域问题,就直接“出圈”受到广泛的批评。而每当有企业尝试用公开信、公开道歉等方式进行公关时,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挑病句”小分队。

总之职场中的“细节魔鬼论”往往藏于那些不经意的语言之中,毕竟人作为感性的动物,工作又是一个相对理性和封闭的环境,于是情绪就很容易在沟通这个相对灰色的环节中显露出来。

要说“莫得情绪”的员工,自然也只有AI莫属了。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案例,看看AI是优化沟通流程的。

首先从发邮件这件小事来说,谷歌的Gmail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2016年谷歌Gmail就推出过Smart Replies——智能回复功能,利用递归神经网络对海量邮件内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学习用户的语言习惯,根据邮件中的语境提供一些自动回复建议。

在去年,Gmail又在智能回复的基础上增加了Smart Compose,智能邮件撰写功能。在用户编写邮件时自动给出撰写建议,而这些建议都是非常礼貌性的“客套话”。例如AI可以通过邮箱名称提取收件人姓名,在开头自动加上“Hey 某某某”;还可以根据邮件内容引导用户对收件人吹彩虹屁,例如用户如果打下“感谢你的……”,AI就会引导用户输入“它真的给了我很大帮助”;如果发件时间是星期五,AI还会建议你在邮件最后加上一句“周末愉快”。

微软则提出过一个更夸张的想法,声称未来AI可能会从用户的邮件中识别出负面情绪,在用户按下发送键之前进行再一次的询问。

这种智能化的邮件礼仪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最起码节约了用户输入这些客套话的时间,同时还能再用户确实产生负面情绪时起到缓冲和引导作用。如果使用者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这种自动从个人邮箱中进行数据训练的机制也能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一家企业邮件礼仪风格。

除了注重小范围内部沟通的邮件以外,现在也有企业开始着手用AI解决招聘启事这样的外部沟通问题。

像一直专注于商业写作增强的Textio,原本推出的产品是商业文案的AI优化,近年则开始着重利用相同的技术手段服务企业招聘。用户可以向Textio递交自己撰写的招聘文案,Textio系统对其进行评分,一般来说超过90分以上才能进行发布。

通过对招聘文案,尤其是其中职业描述以及招聘反馈数据的训练,Textio还能向使用者提供一套职业描述撰写指南。什么样的职位应该如何精准描述、哪些用词会增加应聘者的压力,都可以通过AI进行指点矫正。

Textio的使用效果是很明显的,客户Zillow Group表示,公司在招聘信息的处理效率方面提升了16%,而强生公司的数据是增长了25%。

甚至连用于整合各种聊天、邮件、短信、群组的企业沟通协作平台slack,都开始出现了帮助用户处理消息的slackbot。开发者们在对slackbot的开发过程中,也加入了大量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例如很多人会通过slack向远程协作的同事分发工作任务,引入slackbot后,则可以实现将更多的语气词、礼貌用语等词汇融合到任务分发中,使得整个任务分发过程更具人性化。

总体来说,当职场沟通中应用了越来越多的机器学习、NLP技术,确实能够省去很多费脑子想措辞的时间,也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

塑料AI情的界限究竟在哪?

可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这种“职场润滑剂”报以欢迎的态度。

最首要的问题,就是AI正在用这种方式悄悄拓展自己的应用的边界,从物理角度上的工具,逐渐向情感蔓延。

就拿发送邮件这件小事来说,即使在从职场角度而言,在邮件中表露出自己的负面情绪确实是一种不当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巨头们有权力去引导甚至控制我们的情绪表达。

如果科技巨头们经过更多计算得出,欢快活泼的语言表达更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是否也会利用增强写作技术引导员工们违心的写下一封封看似欢乐的邮件呢?

长久以往,是否会对员工的真实情绪进行压抑,从而引发更多负面反应?

而通过对不同群体语言习惯的学习,AI已经能够实现“看人下菜碟”,知道如何利用语言调动起对方的情绪。就拿Textio来说,Textio所能提供的一项服务就是分析出招聘文案中哪些用词更容易吸引男性求职者,比如“忍者”;哪些用词更容易吸引女性求职者,比如“独立”。很多人认为,这种技术的出现正在让职场歧视隐于无形,如果一家企业不想招聘女性,AI可以帮忙写出一份极具“直男气质”,让女性毫无兴趣的职业描述就可以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技术之于情感的操纵和模拟,是否会从工作场合进入更多地方?

谷歌Gmail的智能回复模式,也许会推出更多模式,帮助用户模拟出针对情侣的、针对亲人的、针对朋友的语气。Textio的写作增强,也许会从商业领域进入日常领域,帮助用户撰写亲友爱人之间的年节祝福、情书和道歉信。

到了那一天,我们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的,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我们常说AI可帮助人类完成重复性的劳动工作,解放人类的精力和时间,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创作性的工作中来。

可当有一天,AI可以替代我们通过语言输出情感,人类是会变的更加多情呢?还是更加无情呢?

脑极体

1201篇资讯

粉丝

本文系作者 脑极体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81
8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