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为知识付费前,你需要知道这些

付费知识的关键不是付费与否,而是由提升期望达成的付费意愿,然而个人的提升和付费之间是不存在直接联系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倪猜

中国的社会结构近似一个“土”字,底部区域集中了大部分人口,底部阶层普遍拥有迫切的阶级跃迁需求。

另一方面,受科举和高考影响,中国人对“知识改变命运”有着强烈地认同。

这两个条件给付费知识产业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经济规模达49亿元(尚无18年数据),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

全国六普ISEI值

我们从2018年底那场《时间的朋友》讲起。罗振宇的二十年承诺刚到第四个年头,但是节目质量已经出现明显地下滑。我们看到生硬拼凑起来的分论点,论证不充分的举例,更加商业化的气氛。

不过最致命的,还是越来越严重的“新瓶装旧酒”现象。因为知识演讲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内容价值。“旧酒”频繁地出现,标志着内容方面出现了危机。

节目播出后,我确实也在网上看到了类似的批评,看来大家都有相同感受。那这场内容的危机是偶然还是必然?现象背后的原因更值得被分析,我们不妨进一步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相信罗振宇团队肯定会为一年一度的演讲尽全力准备。“得到”作为知识市场领跑者之一,又坐拥大量的素材。为什么还会出现内容危机?

知识的边界

注意,这里说的“知识”并非广义上的知识(含描述型知识及操作型知识),单指操作型知识即我们通常说的方法,“如何……,怎样……,某某思维,某某方法”都是它的表述方式。因为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较强的改造能力,在各大知识平台尚被学习者们所推崇。

底层思维逻辑就是方法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很多不同方法的原理却是相似的。

方法体现我们看问题的方式以及行动方针,追根溯源这些是由底层的思维逻辑所决定。

越底层的逻辑越是少,也越具有通用性。

一部《几何原本》所推导的465个命题,仅来自于五条公理、五条公设。

一部《道德经》可以产生无数的注和解,至今仍影响着世人。

思维逻辑是人类总结出来的思考方式,它受限于人类认知范围,也不能被凭空创造。所以思维逻辑是有限的。底层逻辑在不同的现实场景下具化或展开,就是处理事情的具体方法。

所以,可供罗振宇选择的知识资源,并非无限可再生。也许平台中上千个方法阐述的都是相同的底层知识。如果真要做20年,不知道又有多少内容会被重新包装起来。

第二个问题:时过月余,在你的实际生活中运用哪些跨年演讲中提到的方法?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没有”。

如果我们将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场景进行抽象,无非以下四种:

  • 老问题,老方法
  • 老问题,新方法
  • 新问题,老方法
  • 新问题,新方法

而绝大多数情况,我们都是在用老方法解决问题。一方面是惯性使然,另一方面所谓的新方法或者新技能只停留在知道层面,真正起到作用的是那些被我们反复使用反复咀嚼并最终被内化了的底层知识。

所以,方法贪多嚼不烂,只有掌握底层逻辑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关于认知边界,“知识如圆”的诠释很形象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知识,依然过不好这人生?”

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看书,经常是书不离手。哪怕观点很接近的书统统都读,且无一例外都是精读。另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引用书中的概念,但因为其他人没看过相应的书,需要他阐述观点具体的意思。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不就和某某原理一个意思。

其实看书也好,看视频课,听演讲也好,都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我们知道阿尔法狗能打败人类高手离不开AI的自主学习能力,前提是AI得有一个有用、高效的算法。同样,要想使你学习的内容呈现一个正向的积累,也需要一个高能的算法。

1、先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

元梵植说:一个词汇量只有100个的人,很难理解一个词汇量达到1000的人是怎样去思考这个世界的。

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看了之后会掌握不同的信息。所以你的思维格局决定了你学习知识的效率和效果。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书并非越多越好。

在学习时,一方面我们要按照知识生产者的逻辑去理解他阐述的想法,这一步相信多数人都能做到。关键是,还要保留自身的思维逻辑。让新知识与已知知识不断碰撞。

可以运用持疑、发散、转换、类比、枚举、反思等不同的思维。

为什么我喜欢推荐别人看哲学?首先大家有个认识误区,觉得哲学总在研究一些不实际并且没结论的问题,但其实哲学和数学有很多的相似性,两者都是高度抽象,并通过严密的逻辑进行推导。

哲学的推导过程远比结论更有意思,思辨思维能帮助我们完善自身的思维体系。

2、抛开概念和名词

在学习绝大多数知识时,先不要给自己灌进一堆闻所未闻的新名词,而是抓住观点的内在逻辑。

据说,马斯克平均每天能读两本书,我觉得也并非不可能。因为知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抛开知识外层的表述方式,新学的知识往往能和以往的知识形成关联。

所以学得越多,反而学得越快。

3、还原知识

我们永远无法掌握一个知识生产者的全部想法,我们学习的只是他们宏大方法论延申出来的一小部分。如果我们只是将学习范围限制在知识生产者所表述出来的地方,那只是得到一些结论。

学习者需要具备知识的还原能力,包括两个方向:

  • 纵向还原:将对方的观点上溯到思维层面
  • 横向还原:将对方的观点替换到其他的经验中

从知识到付费知识

付费知识的关键不是付费与否,而是由提升期望达成的付费意愿,然而个人的提升和付费之间是不存在直接联系的。付费是将知识进行商业运作,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知识付费,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知识生产者愿意生产知识,从而形成知识生产的良性循环。

但不得不批评一些知识平台,过度营销知识是种短视行为。

因为通过知识实现个人提升是一个长周期过程。而营销手段激发的则是用户的即时期望。当用户在短周期内未发现期望达成,那么平台面临的就是用户的流失。《艾媒报告丨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主要知识平台的复购率只有约50%。

我们一生都将在学习,花钱的知识不一定比不花钱的知识更有效,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去考量它们的价值。

本文系作者 倪猜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说的好,知识并非付费的就好,而且多数知识付费是通过商业包装故弄高深进行盈利,底层逻辑掌握的好,多思考事物的关联性是非常重要的,推荐知乎中李叫兽的回答:李叫兽是如何整理收集知识的

    回复 2019.02.18 · via iphone

快报

更多

2024-04-24 23:01

大商所、郑商所夜盘收盘,纯碱涨超3%

2024-04-24 22:58

卢卡申科当选为白俄罗斯第七届全国人民大会主席

2024-04-24 22:57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2024-04-24 22:54

中拉航天合作论坛通过《武汉宣言》

2024-04-24 22:47

现货铝价格刷新22个月新高,原料铝企业订单旺盛满负荷生产

2024-04-24 22:46

比特币回落至65000美元/枚下方,日内跌1.92%

2024-04-24 22:45

标普500指数转跌,纳斯达克100指数涨幅收窄至0.5%

2024-04-24 22:45

特斯拉股价一度飙升16%,分析师称业绩没有担心那么糟

2024-04-24 22:39

王厚琼新任前海开源基金副总经理

2024-04-24 22:38

美油、布油短线均走高0.5美元,现分别报83.17美元/桶和87.54美元/桶

2024-04-24 22:37

中信博: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297.18%

2024-04-24 22:35

新东方美股盘中一度跌超18%,创2月份以来盘中新低,现跌超11%

2024-04-24 22:34

美国至4月19日当周EIA战略石油储备库存 79.3万桶,前值64.8万桶

2024-04-24 22:31

半导体板块继续走强:聪链集团涨超5%,恩智浦涨超4%

2024-04-24 22:24

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设备供电系统部分停止事故答记者问

2024-04-24 22:22

德州德城出台房地产新政,2024年一年级上学暂不做户籍要求

2024-04-24 22:18

美国国债10年期至30年期收益率持续攀升

2024-04-24 22:17

特斯拉涨幅扩大至16%,创最近三年最大盘中涨幅

2024-04-24 22:16

埃及企业期待参加第七届进博会

2024-04-24 22:11

深交所:终止对维赛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