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风险和机遇

技术越底层,动荡就越大。5G称不上什么划时代的技术,但掀翻一个“互联网下半场”,绰绰有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科技新知

 2018年末,国内三大运营商5G频率分配最终尘埃落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获3.5GHz(吉赫)频段100M(兆)频率;中国移动获2.6GHz、4.9GHz频段共计260M频率。按所获频率许可,三大运营商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5G试验。

最后一只靴子落地了,我们终于可以确定,2019年将成为中国的“5G元年”。

任何基础技术的突破,都终将传导至商业层面。而越底层的技术,则越会掀起巨大的波澜。

回想2014年,4G全面铺开后,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发展高峰。在四年时间里,巨头百度由于布局稍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坠下了。

而另一边,滴滴,今日头条,美团,快手等互联网新贵,乘风而起,迅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切入了人们的生活,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4G的全面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独角兽企业。

新的技术带来新的生产方式,而新的生产方式将孕育出更强大的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找到了合适的接入方式,由时势了造英雄;也有人错失了接入的时机,被人弯道超车,道一声“非战之罪”。

技术越底层,动荡就越大。5G称不上什么划时代的技术,但掀翻一个“互联网下半场”,绰绰有余。

5G的应用场景

在普通用户的印象里,5G或许仅意味着“更高的网速”。但事实上,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归纳,5G系统的应用场景,除了“移动宽带增强”(高网速)之外,还包括“低功率海量连接”以及“低延时高可靠”。

其中,“移动宽带增强”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场景:“广域连续覆盖”和“高容量热点”。

前者的特质体现在覆盖范围的广度上,以保障用户的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为目标,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高速业务体验。

后者则体现“质量”上。在诸如赛场或音乐会等大型集会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极高的流量密度需求。

通俗来说便是,哪都能上网。同时不但能上网,还很快,且高保真。

而“低功耗海量连接”主要面向的是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

具有小数据包、低功耗、海量连接等特点。

不仅具备超千亿连接的支持能力,满足100万/平方公里的连接数密度指标,还可以保证终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

也正是由于这个场景的存在,物联网的进程将再一次加快,所谓的“万物互联”终将照进现实。而最近常常被提起的那句,“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也正是由此而起。

至于“低延时高可靠”,则主要面向车联网、工业控制等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这类应用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的指标要求,需要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

具体来说,在该场景下,5G可以达到10毫秒以内的延迟,这也意味着自动控制刹车几乎与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差不多。另外,5G可以实现在基站边缘进行计算,这也意味着自动驾驶数据可在最接近汽车的网络上处理,而不用上传到相对更远的街区机房。这也将缩短自动驾驶的反应时间。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应用场景,所对应的网络设计是有所差别的。通过BBU功能拆分,核心网部分下沉等手段,5G通过“切片”的手段,对网络进行了拆分、细化,从而达成了灵活应对场景需求。

换言之,并不存在一个全能的水晶球,以同样的结构可以同时满足1,2,3种不同的场景诉求。在实现上,5G将物理网络按逻辑划分为N个逻辑网络,而不同的逻辑网络,则服务于不同场景。

进而在结果上,达成了“瑞士军刀式”多功能网络的效果。

C端远景

事实上,相比5G在产业端带来的冲击,该技术在C端部分的想象空间并不算太大。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产业端冲击太强,衬得C端不那么强了”。单拿出来说,5G在C端引起的链式变化,也将对我们的生活及部分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乃至颠覆。

  • 电信服务

首先就是各位比较关心的流量费。

老百姓的印象里,各位运营商都是憋着劲儿挣我们流量钱的。但事实上,电信服务的消费市场已经饱和,用户普及率达到109%,ARPU(每用户每月平均收入)2018年上半年就下降了51%,远远超过国家给运营商的全年下降50%的指标。

据华泰证券统计,中国移动自2017年二季度以来,收入同比增速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电信自2016年一季度以来,收入同比增速整体下滑;中国联通借助混改营收增速在过去一年得到改善,但201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连续两个季度收入增速也出现下滑。

整体来看,运营商业务增量却不增收,剪刀差不断扩大。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电信业务总量完成43671亿元,同比增长139.8%;但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915亿元,同比仅增长3%。

工信部通信科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表示,“5G技术,指望流量收入希望不大,2019年流量收入就见顶了。”

而另一方面,在面向未来的5G万物智联时代,与智能手机时代不同,运营商一开始就具备了端到端的生态掌控能力,也意味着更有能力在物联网中获取更大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运营商的目光也将更多地聚焦于“重回生态中心”的目标。

最近几年,各大互联网OTT风光无量,运营商只能充当“管道”这样的背景墙角色。而5G来临后,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它们将试图以平台及应用的方式,增强品牌效应,提升用户“黏性”。

在这样的远景激励下,没有哪家运营商,会愿意在流量费上对用户造成过高的门槛。

  • 虚拟现实

2016年是所谓的“VR元年”。从一开始VR概念被架上神坛,各大资本蜂拥而上,到年末又迎来了“资本寒冬”,紧接着便是一系列裁员、倒闭。VR渐冷。

事实证明,那是被资本催熟的一场闹剧。而经过那样一番折腾后,许多人又反过头开始觉得,VR是不是言过其实了?VR是不是一个伪需求?

这种心态,就是典型的“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

事实上,16年初的VR领域还只是一盘散沙,无论是PC头显。还是一体机,各有各的操作系统,各有各的内容平台。而随着谷歌推出Daydream以及微软Windows内置支持VR,该行业得到了初步的规范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可以算是“VR元年”。

然而由于整个领域基础设施的不成熟,VR落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中,对网络“大带宽,低时延”的需求,在当时还不能很好的满足。

5G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除此之外,近两年显示屏、显卡芯片等硬件技术也有着极快地发展。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涌认为,VR可能是第一个5G规模化的应用场景,目前已逐步在产业化,预计2021年,VR产业将迎来大爆发。

届时,高端重度体验的游戏和娱乐消费模式,将对现有的相关产业形成极大冲击。

一方面,现有的游戏和内容公司将面临新晋对手的挑战。

而另一方面,上游的显卡,芯片厂商,以及VR游戏和VR内容的开发引擎,乃至眼球追踪,光学定位等相关企业或从业人员,都将迎来那份迟到的红利。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时代特征,信息摄取方式的碎片化以及信息分发的丰富性,内容消费市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当我们谈到娱乐消费的时候脑袋里往往想到的是游戏或影视作品等。但事实上,文字工作者也将在此次浪潮中受到一定冲击。

所有的内容消费,本质上都是对用户时间的占据。因此,当某种消费模式的吸引力陡然升高的时候,则必然会带来其他内容载体模式的消费市场减缩。

除了以上两点,5G还将在许多领域对我们普通用户的生活产生影响。诸如落地实现更高清的4K视频。据了解,4K视频流需要最低下载速度为25MBps,而5G将能提供100MBps的最低下载速度,4G则会低于10MBps。

还有直播领域,比如山地等不便拉光纤的地区展开的体育直播(滑雪,拉力赛等),户外直播(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能涌现出更多的贝爷),以及公共安全(如野外搜救)等具体场景。

产业远景

“4G更多的是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但5G是生态构建。4G像修路,5G是要造城。我们要把一个生态构建起来,去赋能各行各业。”某业内人士谈到。

事实上,5G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各大行业的牵扯之广,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之深,不可避免地使该技术成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新经济的基础性平台。

11月27日,FuTURE推进委员会主办的“2018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引用机构数据称,到2035年,5G的价值链将创造3.5万亿美元的直接产出,带来12.3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将促进汽车工业、医疗、保健、教育等行业的颠覆性发展,提供超过2200万岗位的工作机会。

其中,我个人认为汽车将排在第一位。

一方面,5G的低延时高可靠将完美解决自动驾驶的时延痛点。而另一方面,万物智联则意味着“车路协同”的可行性大幅提高。

9月20日,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宣布升级汽车战略,利用车路协同技术打造“智慧高速”。而9月14日,原本一直坚持“单车智能方案”的百度,也宣布将打造车路协同的开源方案。

另外,华为的LTE产品线也表示,华为正在积极探索汽车和通信产业下的车路协同产业。

在这个技术体系内,除了汽车将接入网联和智能设备之外,路面、围栏、交通标志、信号灯,都可以向车辆发送信号,传输信息,从而保证车与车之间的安全行驶关系,随时把控每辆车的状况和应急需求,为车辆传达远处的路况,成为无人车的另一双眼睛。

远景自然是美好的,但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它涉及几个相对独立,但又必须相互作用的领域。城市智能、造车、传感硬件、网络传输,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产业问题与行业经验。

这其中的复杂性,也非常完美地代表了5G在其他行业铺开时所需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圈内现已旗帜鲜明地喊出“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口号,有人认为这仅仅代表各位互联网巨头要进军“云服务”了,要为企业做一些SAAS系统了,要为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了之类的。

这种理解不能说是错误的,但不够全面。2B确实是指面向企业,但同时也要面向产业,面向行业,乃至面向生态。

5G技术的应用,万物智联的远景所激发出来的产业潜能,将对整个生态进行升级。在升级过程中,明面上是产业的技术革新,但内在逻辑却是整个生态在召唤“整合”的力量。前两年很火的概念“供应链优化”跟这一思路有相近之处,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至于具体是谁来承担这一“整合”的重任,或许是依靠着生态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或许是底层标准制定者和平台提供者,又或许是政府机构。没人知道,历史所看重的是,必将有这样一个角色,至于这个角色具体是谁,则具有偶然性。

在物联网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将带来第一波浪潮,而随后,在升级后的产业环境下,新的应用,新的产业将产生萌芽。

比如被畅想过很多次的“无人车车载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比如又或者在新的教育模式中,极强的即时性实现良好的多屏互动,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又或者沉浸式1对1智能教学,甚至早龄阶段教学类RPG游戏应用等。

除此之外,制造业,医疗业,智慧城市,智慧体育,新媒体等各个行业,都将被技术所推动升级,进而被催生出新的应用,甚至新的商业模式。

结语

技术就像大风。在过去,可能是50年一小吹,100年一大吹。伴随着风势,总会有新的暴发户和落魄贵族的故事。

但近些年,大风来得愈发频繁,距上次4G的全面铺开,不过才5年不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没有谁是真的可以高枕无忧的。

行业如此,企业如此,个体亦如此。

本文系作者 科技新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哪个高人能指点一下,保健品行业将带来哪些商机和变化吗

    回复 2018.12.22 · via android
  • 期待新的独角兽

    回复 2018.12.20 · via android
166
2
160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