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比亚迪“李娟门”中的判断和疑问:内部腐败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公司一定程度上确实也是受害方,受益方或许是李娟、陈振宇和数量未知的内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7月14日,比亚迪在其官方新浪微博上,发布了《关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名义开展相关业务的声明》。

其中提及的重点为,一个叫做李娟的人,和一个名为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雨鸿”)的公司,使用假冒的公司域名邮箱以及伪造的比亚迪公章,并以比亚迪排除机构的名义,与多家单位与机构展开广告宣传类合作。

涉嫌巨额广告合同欺诈的比亚迪“李娟门”事件从7月12日被公众关注以来不断涌现新信息,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综合涉事广告公司和媒体报道可以初步确认,李娟或许只是个前台小角色,她背后的关键人物陈振宇失联让整个事件的信息链戛然而止。

谁是陈振宇?

根据路由社7月15日报道,陈振宇是把李娟带入整个事件的人,也是李娟与比亚迪的主要纽带,李娟提供的单方面材料还显示,陈振宇是向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李柯汇报(未证实)。

《汽车商业评论》向多位比亚迪老员工求证,对方均不知道陈振宇的存在,也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但媒体拿到的据说是李娟所写的材料中,陈振宇熟悉比亚迪内部情况,甚至多次提前知道比亚迪高层人士变动和海外项目进展。

网传的《上海比亚迪情况说明》截图

无论陈振宇是不是比亚迪员工,根据已有信息已经可以得出两个判断。 

  1. 李娟不是比亚迪员工。 
  2. 比亚迪有内鬼。

出事后李娟的声明

从sh-byd.com的邮箱后缀等信息能看出李娟应该不是比亚迪正式员工,而《汽车商业评论》拿到的一份李娟声明中,她称“我与深圳比亚迪的联系中,对方均称呼我为‘雨鸿汪总’或‘汪总’,实际对方联系人都知道我是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娟。”等于已经变相承认了。

在比亚迪总部以供应商身份出现,在供应商面前以比亚迪员工身份出现,如果没有比亚迪内部人员配合,很难想象。

再者,汽车商业评论昨天报道《比亚迪合同诈骗案供应商亲述:李娟是因为1200万元的房子进去的》采访的当事供应商负责人称,其公司代表和李娟一起去过比亚迪总部采购部签署确认文件,如果没有内部人员配合,这也是无法做到的。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公司一定程度上确实也是受害方,受益方或许是李娟、陈振宇和数量未知的内鬼。 

这些内鬼能量相当大,亦或人数众多。

能瞒天过海3年,能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巍“骗”到英国与阿森纳俱乐部签署公司计划外的、据称也是公司不知情的国际合作协议,这个骗局没有里应外合、没有数量众多能量巨大的内部配合是无法实现的。

如果“李娟门”不是孤例呢?比亚迪还有多少这样的老鼠仓?上市公司的制度、流程、管控在哪里?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该案会不会连带出腐败窝案、比亚迪中高层会迎来多大规模地震?

其次,比亚迪12日的官方公告也有几处存在疑问:

  • 1.为什么比亚迪承认了李娟推动的比亚迪与阿森纳的合作,但又删除所有阿森纳内容?

《声明》对阿森纳项目的描述是“2018年4月,李娟使用上海雨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名义,以资源赠送及优惠价格的方式,推进比亚迪与阿森纳足球俱乐部之间的广告宣传。”

这是承认了双方合作的事实,并且承认了李娟在其中的作用。

但事发后,比亚迪媒体平台删除了所有阿森纳相关内容,给外界的信号是极力抹去这桩合作的痕迹,甚至要推翻合作。

原因是什么?与阿森纳的签约主体不可能是上海比亚迪电动车有限公司,更可能是母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巍这个级别的总部高管出席签约也能证明。

那为什么现在比亚迪对合作产生了否定态度?是签约时总部了解到的赞助金额与实际赞助金额不符吗?

这同样暴露出比亚迪内部机制匪夷所思的漏洞。

  • 2.比亚迪不知情吗?

这是从公告发出后引发最大争议的点,供应商们最不能接受的说法。

公告中的相关描述是“李娟等人冒用比亚迪高管身份,用伪造的比亚迪印章与任何单位或机构签署的合同,比亚迪均不知情,也与比亚迪无关。” 

涉事广告公司均认为,在长达3年时间内对价值11亿元的广告宣传“不知情”是说不过去的。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不知情是可能的,但在法律面前,比亚迪要能证明自己确实不知情。 

首先,“比亚迪均不知情”的主语是比亚迪,比亚迪是一个公司,一个公司知不知情怎么判断?其核心是公司的人知不知情,关键落在“公司的什么人”知不知情上。

比亚迪员工总数超过22万人,是22万人都知情才算知情还是只有法人代表王传福知情才算知情?当然,最终结论一定会落在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但标准是什么,什么级别、什么岗位的人知情才算“比亚迪知情”,仍然是决定本案结果走向的一个要素。

如果知情人都是腐败窝案的内鬼,这个责任是要公司负还是内鬼负?

  • 3.与比亚迪无关吗?

与上一个疑问类似,“比亚迪均不知情,也与比亚迪无关”的后半句是否成立,有关还是无关的标准是什么?

例如《比亚迪合同诈骗案供应商亲述:李娟是因为1200万元的房子进去的》中提到的,涉事供应商称其代表和李娟一起去比亚迪总部,比亚迪总部采购部人员在合作文件上签字确认过,这种情况是否还与比亚迪无关,我们只能等待法律裁定。

比较尴尬的是,至此事满城风雨之前,比亚迪不仅不是受害方,还是受益方,没花钱享受了价值11亿元的广告宣传推广。

但事至此后已经没有受益方:李娟、陈振宇和内鬼们必将接受法律惩处,30多家供应商11亿元欠款血本无归。

而比亚迪在此事件中的损失可能比供应商还大:

  1. 可能存在的内部腐败让他们损失多少还无法估量;
  2. 事件暴露出制度上的监管漏洞令人震惊;
  3. 事件对公司、对比亚迪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 

因为阿森纳的原因,该事件的影响已经超越国界、超越汽车界。

无论最终阿森纳合作被认可还是叫停,已经造成的国际影响无法挽回,中国足球没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骗子倒是冲出亚洲、走进英超,这是何等的讽刺与无奈。

最实际的问题还是,就算骗子落网,花出去的11亿元谁来买单?有多少的乙方、丙方、丁方要家破人亡?他们又该向谁去维权?

【本文来源于汽车商业评论(autobizreview),作者:刘宝华】

本文系作者 精选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很可以

    回复 2018.07.17 · via h5
  • 无法估量

    回复 2018.07.16 · via h5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