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以治理环境污染,但无力治理人性之恶

AI一直把环境污染这种社会问题当成是自然灾害来解决,将社会问题看成是随机的、暂时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这种方式,掩盖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设想一下,当你往垃圾桶里扔一个易拉罐的时候,有一只“眼睛”正在看着你,它会监控你扔垃圾的行为,看你扔掉的垃圾是否会“污染”可回收垃圾桶……是不是觉得毛骨悚然呢?

就在去年,澳洲已经这样做了。悉尼内西区议会在区域内投放3.5万个新垃圾桶,这些新垃圾桶边缘部位都置有无线射频识别芯片(RFID),通过这些芯片来监控居民扔垃圾的行为,统计回收垃圾情况。同时,高科技芯片还可以记录居民扔垃圾时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环保领域正向智能化转变,传统的环境治理方式开始式微,环保产业因为AI的加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

而在想象落地之前,这篇文章要带大家思考的问题是,AI要如何助力环保产业?而AI的加入是否真得百利而无一害呢?

AI入局之前,“智慧环保”可能是个空谈

环境污染问题咱们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懂。从大的方面来讲,目前我国的环保问题主要是:污染欠账多,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污染随着产业转移而转移,行政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治理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而在AI完全加入之前,我们首先要谈一谈"智慧环保"。“智慧环保”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听起来还不错,但其中的问题可不少。

首先,很多企业都在炒“智慧”的概念,其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意识、思路还有待进一步开拓,智慧的环境管理理念、方法与现行体制、机制不匹配,缺乏统筹规划与组织。

其次,环保物联网“虚有其表”,相关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应用需求,更可怕的是,根据《清洁产品学刊》的最新研究表示,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的研究者们分析了2010年到2020年间整个信息通讯产业(ICT)的碳影响,包括了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智能手机和服务器。

研究结果发现,ICT产业带来的碳足迹与以前相比,已经增长了三倍,预计这个比重将于2040年升至14%。

也就是说,如果物联网发展起来,更多电子设备将更多数据传送到云端,环保的问题可能会更加严峻。

最后,环保物联网在环境质量监测、行业、企业污染防治、总量减排方面,难以充分承担其环保职责,智慧环保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国民参与水平还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AI究竟是怎么助力环保产业的?

事实上,环保产业中早已经能频繁看见人工智能的身影:生态环境部曾推出排污许可“云平台”,实现了环境治理信息化管理;刷二维码便可分类扔垃圾,智能监控收运环节;利用分拣机器人终结了围城困境……

接下来,AI究竟要怎么助力环保产业的呢?智能相对论分析师颜璇认为,因为AI本身所具有的观察、整合及分析能力,面对“智慧环保”的问题,或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 观察生物带来的科技革新

AI最突出的特点大概就在于仿生。生物,永远是AI研究中灵感的源泉。哥伦比亚大学曾经用AI研究过一种叫水螅的微小动物并得到了一些启发,而面对环保问题,也有一些动物值得我们好好用AI来研究一下。

在去年,有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叫蜡螟的幼虫能够对聚乙烯进行快速的生物降解,消化后产生出来的是乙二醇。也就是说,这些虫子能够吃掉让人头疼的污染“罪魁”——塑料袋。

现在,我们可以用AI来追踪这种幼虫的行为,比如用算法自动注释其进食行为,确切地了解它是如何进食并消化塑料袋的。

把观察的钥匙交给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消除大部分人工的错误,说不定,就能打开一扇环保新方式的大门。

  • 技术的贴身服务最重要

如何知晓自身环境的PM2.5?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两种了解途径:第一是上网查看美国大使馆PM2.5官方数据,但这些数据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总体数据,用户无法得知自己周围或者自己即将出行的地方的差异化的空气质量数据。

另一个,用户可以通过购买消费级空气检测设备获得周围的空气质量数据,但这些数据通常测的仅是PM2.5的关联量,并非准确数据,并且可测的有害气体种类也是非常有限的。 

理想的情况是,在未来可以有一个便携的智能硬件可以“贴身服务”,实时监控并分析周围空气的PM2.5情况,让人们随时知道周围一切的有害气体的准确数据,比如燃气浓度、悬浮有机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并根据空气质量给予个性化的应对方案。

令人遗憾的是,算法掩盖了问题根本

环保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很大,AI也的确能提供莫大的帮助。但是,AI真得能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痼疾吗?

在近日的一次AI挑战赛上,我们在众多项目中看到一个叫Clean Land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基于百度EsayDL平台建立的污染场地风险管理模型,通过收集学习目前环境管理部门已经明确的污染场地的历史图像,结合EsayDL平台多种算法组件及训练模板,用于快速扫描识别城市潜在的污染场地。

这当然是有利于社会和人类的好项目。但是,让算法对污染地区进行检测和评价,决定哪些地方最应该被治理,再让AI产品来帮助“清理”,从而减轻人类的繁琐工作。其结果是,用于治理环境的AI工具大量涌现,也减轻了我们因为破坏环境而不安的感觉。

上文中提到,我们或许可以通过AI取得塑料降解的进展,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将这些塑料垃圾进行生物降解,乱扔塑料垃圾也没关系”的想法,才是我们所担心的,也是AI无法解决的。

再者,算法扮演着判决者的角色,用统一的标准筛选着调查数据,根据计算出的污染程度对环境进行治理,但由于轻重程度不同,就产生了谁先谁后谁更值得的问题,这往往意味着环保措施会首先考虑到成本效益问题。

在最新一期的极限挑战中,节目组将男人帮“传送”到了未来,在节目的最后,人类与“AI人”经过智力与体力的较量,最终,“AI人”罗志祥成功拿到了“龙之芯”,而眼看着“AI人”胜利在望,人类即将遭遇危机,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孙红雷选择了站在人类这边,拔掉电源,自愿出局,最终人类获得了胜利。

印象最深刻的是拔掉电源后,罗志祥说了一句话:地球上永远不灭的就是人性,有人类在就有欲望在。

其实,环境污染本质上是社会问题,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随之能感受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了欲望的膨胀。一旦我们失去了对内心的控制,任由欲望滋长将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无法预料的灾难。

令人遗憾的是,AI一直把社会问题当成是自然灾害来解决,将社会问题看成是随机的、暂时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这种方式,掩盖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算法其实一直再强化这些环境污染是一种常态——这种常态只能进行管理而无法完全根治,于是,算法使我们对这些非自然原因产生的问题免于承担责任。(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颜璇,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本文系作者 智能相对论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技术中性,使用者发挥之; 技术有限,人性弥补之。

    回复 2018.06.04 · via pc
  • 人性险恶,步步所逼下的产物之一

    回复 2018.06.04 · via android
  • AI,在某段时期,逼迫人性更差

    回复 2018.06.04 · via android
184
3
17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