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里的“罪与罚”

识别猫腻,别让风口变成风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2017年底开始,区块链热潮在币圈和链圈领域萌发升级。币圈里的人密切关注数字货币,私募、代投、炒币,忙得“热火朝天”,链圈则推出一个又一个项目,追求区块链的应用落地,也包装出不少区块链概念股,但是项目良莠不齐,真真假假混杂一起。

《IT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区块链所有参与环节,从项目发布、代币发行、私募、运营、代投等均有迷惑与陷阱:私募阶段存在白皮书信息造假、团队股权架构不清的乱象;在代投方面,代投方私吞利润、新币上线便破发;对于分叉币,由于其流通性不强,往往容易被庄家操控,恶意拉升币价对“韭菜”集体收割。

项目团队不靠谱:股权不清发生“内讧”

陈华(化名)混迹币圈已有大半年的时间,投资了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货币以及众多其他币种,由于潜入较深,现在他俨然算是该领域的老司机了。

然而,“老司机”也有失误的时候。2017年12月8日,以德交易所推出代币EDT,陈华在其上线之前以单枚0.5元的价格购买了75000份的额度,总计3.75万元。2018年1月16日,项目在交易所上线,发行价为0.6元,此时对陈华来说,单枚增值0.1元,算是不错的开局。不过形势很快发生反转,由于团队对市场预估不足,15亿枚发行量远远超出实际需求,最终还剩下6亿枚代币无法卖出。在处理这6亿枚代币的问题上,项目团队出现了分歧甚至发生内讧,代币立即下跌至0.4元,后来又传出团队跑路,2月中旬以德交易所一度关闭,造成市场恐慌,于是产生大量抛售行为,代币价格暴跌至0.08元,此时陈华的3.75万缩水至6000元,被完全套牢。一直到今年3月初,局面才有所好转,交易所重新开放,价格回升至0.15元,始终在此上下略微浮动,陈华预计很难再涨,因为团队已经让人失去信心,不被人们看好。

  • 消费提醒:谨防那些为圈钱而来的“项目团队”

区块链行业投资人王青云认为,投项目首先看团队,如果团队股权架构不清晰、主体责任人不明朗,那团队肯定不靠谱;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团队从组建到立项发币的时间,如果时间非常短暂,比如几个月,基本可以认定这样的团队是专门为了圈钱而成立的。

业内资深玩家赵影也对《IT时报》记者表示:“年前在二级市场投了70万元,最近缩水相当严重,只有17万多元了。”她总结经验说,长期投资还是要看价值投资,首先要看项目团队,其次还有应用场景,“类似以传销的模式来进行线上线下推广的币不能投。”

白皮书信息造假:允诺的事情不能兑现

2018年1月,李青(化名)投资了一个新上线的代币项目,当时该项目在微信群里大量推广。项目白皮书中声称,项目和柬埔寨官方政府有合作,并获得了当地赌场牌照,其代币发行也和赌场息息相关。项目方允诺投资者,赌场盈利后会以一部分利润高价回购投资者持有的代币。在李青看来,这件事新颖、刺激,而且项目方说得有板有眼,所以以单价0.4元投资了十几万元。但代币上线之后,始终不见赌场开张,原先承诺的赌场返利则更加遥不可及,代币价格也大幅下跌,目前只有0.11元,缩水幅度接近300%,李青这些投资者都被套牢。

去年9月份,《IT时报》记者在调查报道《解剖一只ICO“麻雀”:漏洞百出的米特币白皮书》中也曾提到项目白皮书造假,甚至创始团队学历都涉嫌造假。尽管ICO在国内已被禁止,但私募同样存在大量类似问题。

  • 消费提醒:对“高大上”项目也要保持警惕

国家数据中心节能委员会秘书长吕天文认为,数字货币投资一定要谨慎,对投资者来说,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碰,投资某个项目一定要去看白皮书。他表示,专业投资人在投项目之前往往会做尽职调查,白皮书里哪怕出现了一个错别字,也会被否掉,对于项目方在宣传时,如果特别突出名人背书或鼓吹某些高大上的名目则也要保持警惕,项目的核心主要看是否拥有落地的应用,而不是靠吸引眼球的“噱头”。

项目升值5倍多:千万利润被代投拐跑了

沈勇(化名)在币圈也算是一个“老韭菜”,但这次也被“割”了,而且“割得”哑口无言,只能自认倒霉。

沈勇向《IT时报》记者表示,去年12月,在一个币圈微信群里,大伙对一个来自哈佛大学的项目很感兴趣,该项目关乎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硬件已经成熟,团队也很厉害,早期的投资机构也不错。沈勇和其他朋友都看中了该项目,但是没有拿到投资额度。这时,一名在群里深潜已久,自称是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的王某对他们表示,自己拥有额度,但没有资金投。在核实了王某人的信息之后,沈勇等人筹集了500个ETH价值约280万元人民币交给王某代投,“我们是2017年12月24日买入,成本为0.008美元,约合人民币0.05元,2018年2月26日,项目开盘价格为0.28元人民币,上涨了5倍多”,沈勇表示:“这意味着280万涨到了1500万左右,我个人也投了几十万元。”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开盘之后,王某便形迹可疑,最初谎称没有发币,后来又伪造官方邮件,最后向沈勇等人退还本金之后就失联了。记者致电沈勇提供的王某人电话,但始终未能打通,又致电王某的姐姐王玲,对方表示:“没有的事,我在开会。”随后挂断了电话。

  • 消费提醒:代投不要轻易去碰

代投诈骗在行业并不鲜见,但大家也心知肚明,该领域目前处于法律灰色地带。

王青云表示,代投无法获得国家法律保护,更多是看双方的契约精神和道德自律,但他认为,利益面前人性的贪念往往容易被激发,仅靠道德维系,防线太过脆弱。他表示,目前整个币圈行情都不好,90%的新项目都破发,代投则更是“千里送人头”的事情,不要轻易去碰。

分叉币存在风险:庄家轻易收割“韭菜”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谈及ICO、比特币等热点话题时表示:“比特币和其他一些分叉产品的东西出台太快,不够慎重。如果迅速地扩大或蔓延的话,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分叉品类很多,如比特币黄金、比特币钻石、以太雾等。他特别说明,以太雾由于流通性不强,在一个交易所的价格可能很高,在另一个交易所价格则偏低,二者之间无法通过任何钱包进行交易,所以对于初级投资者非常不利;另一方面,如果庄家在某交易所大量持有以太坊便可分叉生成以太雾,借助交易平台能抬升以太雾价格,而对庄家自身而言,成本十分低廉,一旦高价有所回落,投资者趁势进入,对庄家而言就是收割的最佳时机。

他表示:“庄家割韭菜,不是涨到十倍八倍时去收割,而是先从一块涨到十块,再等价格回落到四五块时采取疯狂揽收。”

  • 消费提醒:切勿盲目冲动进入市场

网贷之家CEO石鹏峰分析,这波区块链热潮伴随着大量的泡沫和非理性,如果盲目冲动地进入这个市场,往往会变成被收割的韭菜。他预判,不论是类ICO项目还是炒币抑或是目前大举进军区块链自媒体行业的创业者,在一年之后都会是一地鸡毛,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本文作者为IT时报记者汪建君)

本文系作者 IT时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比特币们正在失去大涨的基础

    回复 2018.03.21 · via android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