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不欢迎监管保护

经侦介入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可投资者为何愿意站在骗子一方呢?因为投资者关心的是自己的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韭菜”为何不欢迎监管“保护”

我们天然地认为,消费者是需要保护的,可在不少情况下,金融消费者并不这么想,他们不希望有人“多管闲事”。 

2018年2月28日,广东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e速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告人简慧星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擅自发行股票罪,总和刑期10年,罚金人民币150万元。 

e速贷成立于2010年9月,历经行业风云屹立不倒,2016年5月被当地经侦主动出击调查,进而爆雷,一度引发投资者情绪反弹,被称为“经侦雷”。

简慧星们当然是有罪的。调查显示,平台不仅存在自融的问题(如在平台发标用于发放员工工资及高管个人消费等),还存在虚假发标行为,尤其恶劣的是,将逾期标重新包装成新标发出来,弥补资金缺口。 

平台的运营已经有了庞氏骗局的迹象,本着“打早打小”的原则,经侦介入非常及时,只是,投资者们不这么想。

正如2017年11月案件开庭后,简慧星辩护律师提到的:“侦查机关初衷没有错,是基于担心投资者权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立案侦查,其最初目的,也想通过打击犯罪来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们始终没想到,正是由于他们的错误立案、错误打击而引发了更大的社会不稳定”。

这代表了很多投资者的真实想法。他们不希望司法机构“多管闲事”,也认可律师的辩护——“‘本案错误发生’是最终造成借款人951512442.55元未按时还款的主要原因,从而直接导致投资人915903321.52元未能直接收回”。

最后,辩护人认为投资者权益保护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即使最终判决简慧星重刑,而不能解决处理好投资者权益问题,这个案件根本症结就没有解除,不能做到案结事了,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

所以,只有“简慧星出来,才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债权债务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安抚投资者”。

投资者权益是一杆大旗,经侦介入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可投资者为何愿意站在骗子一方呢?

因为投资者关心的是自己的钱。

在此不妨想想打破刚性兑付,都知道对行业整体有利,但呼吁了很多年,进展缓慢。根本的原因也是,投资者关心的是自己的钱。问题是,害群之马必须清除,否则,骗子会泛滥的。

韭菜的心理:出事前只关心一夜暴富

其实,出事后投资者才关心资金安全,没出事前,投资者关心的是一夜暴富。

2017年9月ICO新规后,就有投资者抱怨政策的“一刀切”,并反问,“我本人自愿参与高风险项目,亏了认赔,为何不行?”

是的,一纸白皮书、一个改变世界的理想、几个大佬站台、几篇文章鼓吹,然后便是一群人的自嗨,在投机中搏杀,少数人一夜暴富,一群人倾家荡产,多么刺激的游戏。

高风险的游戏一直都有,股市、大宗商品甚至是赌场,都是投机的游戏,风险也不低。唯独ICO不行,原因其实简单:这个市场还没有规则,缺乏监督、没有透明度。就好比如果庄家可以随意控制股票涨跌幅,你还敢炒股吗?

很多的ICO空气币就是如此,涨跌不由供需,说它是投机市场,那是误会投机二字了。

此外,大量的诸如钱宝网的案例中,很多人明知有问题仍积极参与,想的也是赚一把再说,然后接了最后一棒。

对于很多人,一夜暴富是最大的诱惑,最后也都成了致命死穴。

我不想再从贪婪的角度说事,因为谁也没能真正戒了贪欲。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贪欲总是要受一定的约束才好。

相对公平的游戏规则、透明的博弈过程、受监督的庄家、有保障的账户与系统安全等,这是对一个投机游戏最基础的约束条件。若不具备,唯有禁止,否则,吃羊的狼得多幸福啊。

还有一些人,则迷上了现金贷的不劳而获,“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他们不知道的是,一旦陷入以贷还贷的漩涡,现金贷很快就会从给力的金融工具变身为沉重的债务大山。逾期之后,等着他们的,轻则爆通讯录,不堪其扰,名誉扫地;重则言语侮辱,甚至是人身威胁。

考虑到行业内的种种乱象,监管出台了现金贷新规,对借款人进行全方位保护。

在借款人知情权方面,强调“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各项贷款条件以及逾期处理等信息应在事前全面、公开披露,向借款人提示相关风险”;

在借款人适当性方面,明确“应全面持续评估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偿付能力、贷款用途等,审慎确定借款人适当性、综合资金成本、贷款金额上限、贷款期限、贷款展期限制、“冷静期”要求、贷款用途限定、还款方式等”;

在贷款催收方面,明确“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则要求“应当加强客户信息安全保护,不得以“大数据”为名窃取、滥用客户隐私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或泄露客户信息”。

乱象当用重典。

不过,也有很多人抱怨:借不到钱了。不少人开始质疑,以保护之名,限制一类群体的借款渠道,是否合理?

其实,保护本身就是一种限制,借保护之名限制某一种权益,逻辑上没有错。

保护“韭菜”,比监管更重要的是普及金融知识

上面只是一些个例,金融消费者保护涉及的范畴还要复杂的多。

技术的进步正在推动金融产品的快速下沉,在金融业务惠及更广泛人群的同时,金融自身的高门槛和高风险特征与普惠群体专业知识、识别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为种种互联网金融乱象提供了土壤。其中,越是没有规则的市场,越是充满一夜暴富的故事。

面对刚出炉的包子,馋嘴的小孩会等不及伸手去拿,一旁的大人只好暂时连笼带包子拿到一边去。这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保护。面对金钱、发财的诱惑,不懂约束贪欲的金融消费者也会有All in、杠杆等激进的动作,监管机构出台政策,出发点也是投资者权益保护。如周小川所说:

“从央行的角度来讲,第一是不慎重的产品先停一停,有些有前途的产品也必须经过测试、经过认证,确实比较可靠了以后再推广”。

只是,保护的目的还是为了消费者更好地享受各类金融服务,长期地连笼带包子都拿走的做法是不行的,而是要尽快教会投资者如何使用筷子、叉子去吃热包子。这个过程,既要尽快建立一套规范、透明、公正的秩序和制度,也要在金融知识普及方面做更多的事情。

行政处罚和媒体曝光,都只是权宜之计。

【钛媒体作者介绍: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薛洪言;文章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

星图金融研究院

427篇资讯

粉丝

星图金融研究院,大型的专业研究机构,聚焦金融科技、智能投顾、消费金融、小微金融、新产业与区域经济等研究领域,提供专业培训、转型咨询、金融科技输出等服务。

本文系作者 星图金融研究院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98
9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