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革命后,购物中心运营“想象力”的N种可能

美国商人John Wanamaker在1912年于美国费城创立了Wanamaker’s 百货商场,他曾说创立百货的最初梦想,是将购物作为一种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形式。这种想法在今天被越来越多地实现。

Wanamaker’s

美国商人John Wanamaker在1912年于美国费城创立了Wanamaker’s 百货商场,他曾说创立百货的最初梦想,是将购物作为一种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形式。这种想法在今天被越来越多地实现。

那时在Wanamaker’s,人们需要经由一道高挑的科林斯柱式门廊走进去,在一座宏伟的罗马多立克柱式庭院、一座华美绝伦的埃及厅堂,以及拜占庭时期、英法帝国时期、新艺术运动等各种时代风格的厅堂里看到商品。被贩卖的商品,与古典绘画作品、充满异域风情的艺术品陈列在一起,犹如通往世界的神奇大门。在这里,那个文化熏陶“鼓舞大众”的理想,成为了一门实实在在的生意。

看到历史并从中找逻辑,那些跨时代的商家所留下的“奥秘”,似乎在经历了商业快速发展和变革之后,又再次回归并被印证,我们可以想到两种模型的演变。

一.自家的客厅

网购时代,互联网的广度于实体空间而言难以达到。但在有形有物的建筑里,购物中心能够通过改变成为人们的生活暂离区。我们开始学习通过提供多样的便利设施与服务,增添着有趣的样貌,对零售体验的“物质”的本意加以软化,以此凸显真实触感,将冰冷的物品融进有着热度的真实生活的体验。

宜家的场景营销,家的概念的显性表达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存来到了城市,为了生活的更好,留在了城市。”人们对多彩城市生活无限憧憬,在城市综合体里被更加精准地体现。

为何我们将日本的购物中心设计作为商业空间设计典范?因为在日本,每一个魔鬼细节都能直击人的需求。今年,RET睿意德商业环球之旅的日本站,前去考察的伙伴们深有体会。就以全球第一的日本卫生间来看,会根据不同需求的人群进行设计。比如儿童专用厕所,有不同的尺寸便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使用;而对于带孩子外出的女性,单独的卫生间里都设置了“宝宝椅”,甚至是“换尿布台”;如果需要帮助或者身体不适,可以按下卫生间的紧急按钮,请工作人员前来帮助;就算在偏僻区域的卫生间,也会被打扫得非常干净,就像在使用自己家中的卫生间。

安藤忠雄设计的东京涩谷Hikarie的卫生间,特别称作Switch room。以切换工作、休息,以及日常和非日常为理念来打造,超越了卫生间的概念。

过去,追求“大”是购物中心的风尚,意味着多种多样的选择似乎能够包含整个世界。但随着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改变,出现逆城市化、城郊化,商业形态从城市中心商业转变为社区商业。社区商业是区域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型物业,以“家”的概念打造的社区商业在场景设置中具备了天然的情感优势。我们也曾经分享过这样的案例:“新生活运动”先锋派:美国社区商业案例解析

我们可以如此理解:综合体成为了城市人群家居空间在社会功能中的延伸,表现在,时尚温暖的视觉设计、便捷贴心的细节设施。就如同我们在自家的客厅,在舒适的沙发上翻开一本时装杂志浏览华丽的商品。当一切细节舒适便捷,使人们在情感的维度上连接了家的意义,人们就愈发找不到理由离开这个舒适的“牢笼”。也可以想象,当在一个像家一样的氛围里展示一件华美的奢侈品,商品化的特征就突然被稀释,产生了尊崇独享的感受。“家”的另一层含义是私密,而私密永远被向往。

二.新型文化空间

我们认为,艺术与商业,不是借势,而是共生。艺术在变现压力下,进行自身的挖掘与延展,从而实现与商业的更好融合。从更大的尺度来看,融合的范围甚至可以扩大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在购物中心饱受“同质化”诟病之时,用艺术品来克服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审美疲劳,既能突破艺术“被仰望”的格局,又让公众在购物休闲时不觉乏味。购物中心和文化艺术相结合可以进行差异化竞争,吸引消费者更多地停留在购物中心。

乐蓬马歇百货在过去的200年之内,它始终都烙印着艺术与文化的标签。这里是最早设立画廊的百货商场,早在1985年它就有了自己的画廊。在商业气息浓厚的场所里,乐蓬马歇却做到了人文生活融入其中、相互平衡,这融合令人难以抗拒。

“一个顾客云集的商业大教堂”

法国文豪爱弥尔·左拉(Emile Zola) 在1883年撰写了《妇女乐园 Au Bonheur Des Dames》一书,以巴黎左岸的乐蓬马歇为背景的长篇巨作,左拉笔下的乐蓬马歇是能让女士们为之疯狂的“一个顾客云集的商业大教堂”。为何能被誉为“教堂”?因为这里每一寸空间都被巧妙得利用起来,激荡着创意灵感和优雅奢华的生活气息。

2016年至今,乐蓬马歇有四次“奇幻艺廊变身”。

艾未未:“儿戏”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在乐蓬马歇做了一场名为“儿戏”展览,就是小孩子的游戏的意思。艾未未参照了《山海经》,选取了其中的24个人物和传奇生物,采用了传统的纸风筝的制作手法,利用竹子的柔韧性和丝绸的轻盈,把它们用一组大小不一、由竹子与半透明的白色丝绸扎成的立体神话雕塑,悬挂在商场里面,透过百货商店的橱窗进行展示。

Edoardo Tresoldi:“AURA”

Edoardo Tresoldi 被福布斯评选为世界30位30岁以下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 Le Bon Marché 的中央大厅,Edoardo Tresoldi 建造了两个外形相似但用材各异的穹顶形装置。一个用金属网丝制作,象征着形状的灵魂,另一个世界的飘渺维度。AURA 以新古典主义和文艺复新时期的意大利宫殿为灵感,企图建造“废墟式建筑”,即将时间的流逝与物质的转换固化为影像,将古典的形式赋予当代的内容。

盐田千春:“我们将去往何方?”

盐田千春用船作为视觉符号,由近300000 码的白纱编织而成,将乐蓬马歇的地面和十层窗户全部覆盖。一共有150艘小船悬挂在这法国百货中心,在地面的展览由丝线巨浪缠绕而成房间,游客可以在其中穿行,形如在空中航行,带上人们走上不确定性的旅程,也预示着新的开始,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力。

Leandro Erlich:“在天空下”

阿根廷艺术家leandro erlich以善于创作有深度、有诗意的装置作品而在国际社会上享有盛誉。该作品的范围覆盖了这家百货商店的许多地方,轻盈松软的云一样的形状漂浮于窗户之中,而中央的天空般的玻璃顶也由云彩点缀着。商店里著名的电梯也被进行了一番改造,使得它能够把顾客们带入一个梦想和现实交汇的空间。

RET睿意德商业环球之旅的日本站,伙伴们有幸在东京森美术馆观看了 Leandro Erlich的展览,于乐蓬马歇展出的几件装置艺术作品都涵盖在内。

RET睿意德环球商业考察,伙伴们在东京六本木森美术馆举办LeandroErlich的展览上的拍摄

乐蓬马歇拥有更多的是在时代汹涌变革中,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以及由此深厚积淀形成的文化地标含义。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对于选择在这家百货中展出作品的这样诠释:“这是一个与城市和居民有着直接联系的地方。乐蓬马歇不是一个定位中的艺术区,但它和流行以及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这大概也是购物中心未来作为新型艺术空间角色的定义。

场景革命后的购物中心的未来,还将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商业空间成为了新的媒介,在这个平行世界中,一切元素都需要共存。以“家”为含义的情感对接,也可以成为包罗万象的城市博物馆在商业领域的双胞胎。而“人”就是商业与空间中的“内容”,那么我们要做到是运营这种有关人的想象力。

本文系作者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96
90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