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头条也要做知识付费,你有什么想法

甚至我们不能这样认为:知识付费不传授知识,所以很邪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昨儿蓝鲸发了一条消息,称今日头条也要进入知识付费这块地盘。

有人发现今日头条正在拉勾网上招聘语音合成科学家、语音识别工程师等岗位,据知情人士透露,今日头条将于近期上线音频内容,名叫「新知」,据这个新频道的名字来判断,也许还与知识付费有关。

昨儿我又去了一趟某互联网音频公司参加一个内部研讨,会上该公司首脑们的言论,让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打算在知识付费领域中要大干一场的感觉——当然,他们现在已经在干了。

知识付费恐怕是内容行业里2017年最火爆的一个词之一。

几乎每一个行业头部都在考虑这件事,抑或,索性在做这件事。

但批评声也不绝于耳。

在我的观察里,对于知识付费最主要的批评大致是这样的:

  1. 他们根本传授不了知识;
  2. 他们其实在制造焦虑;
  3. 他们兜售的,其实是某种针对焦虑的感性解药。似乎买了,就可以不焦虑了。
  4. 但其实越买越焦虑。

这种批评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从商业上而言,这种批评并不能和“知识付费商业模式不成立”划上等号。

甚至我们不能这样认为:知识付费不传授知识,所以很邪恶。

如果说这样的事是邪恶的话,那么,太多人类社会里的商业行为,都是邪恶的。

作为一个直男中的直男,我到现在无法理解女性对包包的渴望。恐怕这辈子都不可能理解了。

从功能角度讲,一款大牌包,怕是和一个环保袋没啥区别。

但这不妨碍几乎所有的女性,对所谓大牌包的趋之若鹜。

而且据我的观察,入手一个大牌包,并不能缓解女性对包包的继续趋之如骛。

她们通常还会考虑下一个大牌包,且需要更大牌,更昂贵。

比如说,从雪奈儿到驴牌再到爱马仕再到什么——抱歉,我对包包了解得不多,可能鄙视链写错了。

虽然直男很难理解这件事,但这一点不妨碍包包成为一个站得住的行业,而且做得还不小。

但我能理解旅游这件事。因为我每年都要出去旅游,还不止一次。

其实旅游并没有什么功能性的东西——包包好歹还能放东西。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要了解一个地方,未必一定要亲身前往。亲身前往非常贵,而资讯非常便宜,甚至可以说是免费的。

旅游带来的是三样东西的满足:感性、感觉、感知。

后来社交网络时代兴起,地理位置大赛和照片大赛,还带来炫耀性的满足。其实,这也能算入“感性”的范畴。

了解一个地方,明明有很便宜的方式去解决,非要费钱费力肉身抵达,这和理性什么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有人说,旅游我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当地美食呀。

对这种说法,理性的态度是:

  1. 当地美食不一定要当地去吃;
  2. 如果口味有差,太多人恐怕舌头没那么敏感;
  3. 真的来个原汁原味,太多人未必能适应那种口感;
  4. 好吃,说到底,还是感性感觉感知的感。吃完了不也就是得去“五谷轮回之所”去轮回吃下去的东西。

旅游这个事是有瘾的,就像买包一样。

当你开启旅游生活时,隔三差五的,你就又想去旅游了。

有些地方,你甚至还会频繁造访。

放飞心情。典型的与三感有关的四个字。

举了两个例子,其实无非是想说明,人类很多c端的交易,并不见得要做理性考量。这和b端交易不同。

人类不是人工智能,不是说什么付出都需要在那里计算理性回报。

三感回报也是回报:感性、感觉、感知。

我有个朋友,邀请了一枚学者,在豆瓣上做了一个课程,叫“哲学闪耀时——不一样的西方哲学史”,送了我一个码,请我免费听。

我听了一集,还挺好的。

但我的确后来没再听下去。

忙。

我现在回顾一下,如果我在豆瓣上发现了这个课程,且让我自己掏腰包,我会不会买?

可能真的会。

买了以后听不听?

可能真的就只听一集。

我会不会后悔?

不会,因为我老觉得我以后会有时间和场景去听的——请注意这句话里的“觉得”二字。

这和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何其相似!

现有的知识付费产品,能不能用“良莠不齐”这四个字?

这事真的不好讲。

每个人的眼界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单个内容,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价值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一个理工科类型的知识栏目,比如“编写APP入门”,这个恐怕能判断好坏。

但如果是一个文科性质的呢?比如“***正讲三国”,这事不好判断的——只要史实细节基本没搞错,主观发挥这件事,就不好讲。

很多人瞧不上于丹讲的东西,但你不可否认,还有很多人瞧得上。

做生意嘛,又不是打算把东西卖给14亿人,一部分人认同就行了。

如果你第一次接触,觉得“良”,这件事就算做对了——至于你是不是以后一年都频繁“学习”,这事压根不重要。正如我前段所言,我“觉得”以后我有空的时候,会再听的。

但的确有可能知识付费这一行里的供给者,会有新入局者。

这群人是:出版社的策划编辑们。这些人一部分已经入局,接下来可能规模化入局。

一个资深的策划编辑,有“选题”的能力,也就是ta大致知道什么样的题目,会有足够的受众覆盖。

而且他们还有做目录的能力,也就是制订书的架构。

有些作者,其实是策划编辑弄好了目录,ta在那里逐章逐节地填空罢了。

不要小看架构的作用。

  1. 很多人买书的时候,会根据标题和目录——当然也有人还会参考腰封。
  2. 一个好的架构使得内容得以体系化。
  3. 内容制作者会因为有架构使得内容生产变得有效率。这句话我一点不夸张。
  4. 以音频为介质的课程,特别需要目录。每个目录都是小标题,消费者一般依靠这种小标题来判断要不要听这一节。音频和图文不同,后者如果2000字,判断是否值得可能要不了三十秒。前者得听完一半才能知道。判断成本非常高,尤其需要目录,提纲携领制作精良的目录。

据说,某音频平台的老大,近日去了一趟北京,拜访了一堆出版社的策划编辑。

这批人会成为2018知识付费的核心人群的:幕后操盘手。

依然会有人问,知识付费总盘子到底会有多大。

首先要说明,收费媒体不是知识付费。比如纽约时报付费墙,最近宣布全网收费的财新。

收费媒体不兜售焦虑,也不兜售三感。它们不是靠这个的。

应该说,内容付费两翼:所谓知识付费,所谓媒体收费。(交钱做会员看视频影视剧,恐怕越发不能算知识付费,勉勉强强算内容付费吧)

知识付费是大部分非虚构写作的图书的替代者,不过不是教科书及学术书籍(知识付费在可见的未来里无法成为职称考评的依据,至今大部分网络文章不能算论文,当然中国有些奇葩规则)的替代者。这是知识付费长远的方向。

过个若干年,可能某场演讲上台的speaker是这么介绍的:

某知识产品的制作人,狂卖数十万份。

这就类似今天的speaker介绍:著有狂卖百万册的畅销书《*****》。

如果能到达这一步,知识付费将替代图书业的大部分。

至于这些书,买回去到底多少人读完了?

重要吗?

(钛媒体作者介绍:魏武挥,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微信公号ItTalks)

本文系作者 魏武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碎片化分享,知识付费,内容经济……,个人主观感受,这都是浮躁的环境下精神物质贫乏压力不能排泄的产物:快餐文化,商业的逐利把它从隐性与个体影响为群体效应。但,它就像吃肯德基,在当时某一环境下人们在崇洋、好奇等情绪下使肯德基变成了一种流行时尚,可如今呢,物质提高要求提高,肯德基回归本形‘快餐’。

    回复 2017.12.30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14:24

SK海力士:12层堆叠HBM3E开发三季度完成,下半年整体内存供应可能面临不足

14:22

泰国大型商业银行同意暂时降息,总理呼声得到回应

14:21

汇丰:全球新兴市场基金对A股的看法转中性

14:20

“五一”假期来临,多只债券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14:18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绿色债券配置

14:17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围绕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适配的保险保障方案

14:15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推进绿色装备、材料以及软件等相关科技保险创新

14:15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到2027年,绿色保险风险保障增速和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增速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14:13

企业积极踊跃赴境外上市,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14:12

私募股权公司KKR搁置出售Upfield的计划

14:11

音乐版权公司Concord考虑提高对Hipgnosis收购报价,超过黑石报价

14:10

券商竞相布局家庭服务信托

14:09

加拿大央行会议纪要:央行预计将逐步降息以平衡风险

14:07

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收官,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获净申购

14:05

美国光伏企业SunPower裁员超25%,因市场复苏速度慢于预期

14:02

日经225指数收盘跌2.16%

14:02

理想汽车:五一假期,全国理想超充站充电免费

14:01

宁德时代发布神行PLUS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

14:00

苹果公司Vision Pro头显营销主管卡萨诺瓦辞职

13:59

创新还是噱头?量化私募花式营销“指增ETF”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