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威马汽车沈晖:科技的伟大不是超级而是普及,技术与资本应该用在一款用户用得爽、用得起的产品上

颠覆传统汽车产业,这些造车新贵能做到吗?

钛媒体注:钛媒体T-EDGE国际年度盛典,作为钛媒体年度最重要、在科技领域最举足轻重的年度国际峰会,每一年年末希望能够对当年发生的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做一些重要盘点和预判,同时,搭建一个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助力全球前沿创新者的价值发现与落地。

在轰轰烈烈的新造车运动中崛起的造车新势力,陆续交卷了。

过去这一周,先是威马汽车发布了首台量产车,紧接着小鹏汽车获得阿里的注资,而蔚来汽车昨日的ES8发布会又刷爆了整个朋友圈。

新造车力量在这一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而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这一波造车新贵能够实现对传统车企的冲击以及对整个行业的升级改造吗?

作为一位出身传统车企的“老兵”,如今全身心投入智能汽车产业的威马汽车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2017年钛媒体T-EDGE国际年度盛典上表示,汽车行业发展已逾百年,如今已经到了产业真正变革的临界点。

“智能汽车更多的是强调跟用户之间的关联度,更好地让用户有不同的体验,而传统汽车并不把车作为一个能运营的产品来看待,但我们认为车将来是一个可以超级运营的产品。”沈晖认为未来汽车作为人的第二个重要的生活空间,化身为一个超级移动终端,将承载更多的应用场景,而且这样的产品是能够普惠大众的。

“科技的伟大不是超级而是普及”。未来,做一款能够被更多人使用的智能汽车,是沈晖的期许。

以下是沈晖在钛媒体 T-EDGE 国际年度盛典上的演讲全文,略经钛媒体编辑:

我真正想创造一个基于中国的全球企业。大家可能没有注意我的英文名字,虽然我在传统汽车行业干了这么久,我的脑洞比较大,也一直在思考,虽然我们起步比较晚,但是我觉得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出生在中国的全球企业(有跨国企业、但是没有全球企业),所以我的理念是通过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这个大浪潮创造这么一个企业。

我今天来我的演讲,主要两个目的:

目的一:恭喜钛媒体5周年的生日,我觉得这是今天的一个大事。

目的二:恭喜李斌总,蔚来汽车上市,我觉得终于有一个产品上市了,因为大家以前都说我们是PPT造车,真正有车量产(宣布量产不重要)。

我本身是在传统汽车公司干了很多年,今天就想分享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跑出来做一点什么不一样的事情,特别是在电动化、智能化这个大潮当中,我们在以前的积累上做一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我想跟大家讲讲我们公司的名字,有人说比较Low,已经有野马、宝马,我们为什么要搞一个威马。

这个有一点误解,我这个公司是当时我在德国出差的时候,跟我们一个很好的朋友,想到,现在的汽车我们定位为机械化的汽车,所以机械化的汽车世界冠军肯定是德国人(这个我认为一定毫无疑问),但是我认为将来智能电动汽车的世界冠军一定是来自于中国,我们要让现在冠军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狼来了,将来我们就是世界冠军。所以正好跟中国的威马比较像,所以我们就起了这个名字,在国外大部分的公司都知道我们。这也反映了我们的理念。

我个人小时候来自于一个建筑师家庭,我从小一直觉得最好玩儿的东西是把技术和艺术结合。当时井底之蛙总觉得只有建筑师能做到(既有工程又有艺术),既要设计得漂亮,这个东西又要工程化。没想到阴差阳错,后来大学莫名其妙就读了工程力学,听上去不是太吸引人的东西,绕了一大圈回来做汽车,发现汽车其实就是一个工程加艺术要结合得很好的产品。

冯教授是我父亲的一个老师,同济大学建筑学的教授,他提到所有的建筑都应该是为公民服务,才是真正的一个建筑。我的理想不是为有钱人造车,我的理想是为公民造车,为大多数能用得起、用得爽的一个电动智能汽车,我觉得这个殊途同归,跟我们冯教授多年前讲这句话有点儿像,我们对于黑科技、各种技术特别崇拜(我是一个理工男,工程背景),但是在做这个量产的电动汽车过程当中,我们还对自己有第二个门槛,就是说一定要可量产的技术。因为科技的伟大不是因为是超级、不是因为眩,而是因为它可以普及,可以用在一个量产化的产品里面。

我们碰到很多合作伙伴,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我们很高兴,我们往往花很多研发费,包括我们的质量人员,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可量产的技术,可以用在我们这一款用户用得爽、用得起的产品上。

目前我们中国一个人群是这样分的,我们全中国有驾照的,能开车的人大概在2.5亿,真正有车的路上大概有1.3亿,中间还有一批是没有车的,在这个当中我觉得我们的车是针对有一批消费升级,现有开的体验不是太好的汽车,希望有一个更加酷的品牌、更加好的体验,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还有一部分有可能他也不想要车,他更多地是希望有一个使用权,是共享化的,这个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用户群。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认为最难的是什么,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最难的是什么?

第一,快,产品做得好、体验做得好。

同时我们天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技术、各种的高科技,因为我们团队比较国际化,我本人在美国、欧洲待了很多年,给我们推荐各种科技。但是其实最难的是说要搞清楚用户到底要不要这个东西。

大家今天不管谁买一辆车,你发现你付的钱买的东西,很多东西是你不需要的,这是传统汽车公司研发人员硬要塞给你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判断用户到底要什么东西。

第二,这么多好的技术,哪些真的是可以实现量产化的。

技术本身再眩很好,但是能不能在一个一年可以卖10万辆、20万辆、100万辆的一个产品上面,能够做到安全、可靠、稳定,体验好,这是我们觉得最难的。

其实这是我们在知乎上的一个短的一段话,他讲得特别对,很多人都说我们中国飞机能上天、卫星能上天,为什么车做不好。其实这是不同的概念。

汽车一定不但是体验好,还是说你批量化能做。比如说我们的质量体系,永远都是按百万量级的。我上两个礼拜碰到一个哥们儿说我现在产品很好,他不是在车的行业,他说我的质量很好,我现在已经做到100个PPM了,也就是说我做100万个产品,只有100个有问题。那我说对不起,你跟我们做我的合作伙伴,差得太远了,我们永远都是要两为数以内的,就是9个、10个PPM以内,也就是说我做100万辆产品,只有不到10个才能有一定的质量问题,并且这个质量问题一定不能涉及到安全、可靠方面的。

所以,大家看到俄罗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国家,比我们中国还明显。飞机、大炮、航天飞机都做得很好(毕竟没有人一年做100万个火箭大炮去,所以这个比较好处理),但是你做车的时候量产的能力,这是一个核心的能力。

当然,大家会想汽车这个东西也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在世界上存在100多年了,为什么以前不能颠覆,为什么没有一个突破点。我觉得因为我们现在讲这个新的趋势,是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共享化。这里面都是在过去没有产生的,比如说电动化,刚才李斌总讲得很对,我也补充一下,问问我们中国为什么要做电动化,其实有四个的理由:

原因一:我们中国严重依赖进口石油,70%的石油是进口,再进口石油当中80%被汽车烧掉,所以在战略上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一定不能依靠进口石油,这是国家要不惜一切代价去转变的。

原因二:我们人民币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跟我们的车有什么关系,巨大的原因,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阻碍是美元,美元为什么在世界上这么流行,是因为石油,绝大部分的石油交易都是美元的,哪一天这个石油用得越来越少了,美元也就下降用得越来越少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说会更进一步加快,更容易。

原因三:汽车作为所有工业里面最强、最重要的工业,世界上所有的都是,汽车强国就是工业强国,从来没有碰到过工业强国汽车不行的,因为汽车就是工业极大成者,不管是互联网的技术还是说实体经济的技术,这肯定是说我们中国只能是换道超车,不能是弯道超车,只能换一个电动汽车道跟传统德国为主的这一批汽车去竞争。

原因四:排放。肯定也是一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这是第四个问题。

智能化和电动化,智能化更强调的是用户之间的体验的一些新的技术,包括我们的汽车强调从车外开始交互,车内交互。

我们公司是很严格把智能化和自动化分开的,因为我们认为智能化现在就发生、马上就发生,并且我们明年的量产车就有很多特别不一样的智能化让用户体验不一样。但是自动化更强调自动驾驶,从技术上、研发工程师的水平上、经验上,目前自动化能做到,因为我们的团队200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参与自动驾驶研发以及推广的工作的。其实这还是有周期的,客观讲我们用户想象的全自动驾驶(L4、L5)还有很长的周期,需要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而是很多企业一起去努力。

那么看看为什么汽车到现在,这几种趋势会爆发出来呢?

我们看看手机行业,因为手机行业其实跟汽车行业是很不一样的,但是我这个人没有什么立场,取决于我要讲什么东西,有的时候我说我们跟手机很像,有时候我说我们跟手机很不一样,现在汽车变革时代来了,我们说我们跟手机挺像的。

因为2007年的时候,手机变革就是在硬件、软件以及服务场景方面的变化,硬件方面比如说芯片、计算能力、传感器这方面,软件当然是操作系统(ios、安卓)的变化,导致了应用上,各种各样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在这个操作系统上运行。当然应用场景,手机当时越来越不仅仅是一个打电话的工具。

汽车其实目前也是面临着这一个很重大的变革,因为在汽车作为人的第二个重要的生活空间里面,它有很多的应用场景,这里面是一段,这里有点儿小,后面有一个极客公园的一段,就讲到说我们在微信里面去约计算里程,因为人工智能抓到数据以后,它会推荐,推荐完了以后帮你定期提醒你,然后帮你导航,甚至你去的路上经过。

这个听上去很眩,但实际在我们智能化我做的工作里面,已经可以在未来一两年的量产产品做得到,因为这个在整个需要的几个基础的东西,在硬件上、软件上、服务场景上,包括汽车可以说是最大的移动终端,它上面的各种传感器、摄象头肯定是在目前所有的智能硬件里面最多的,这个导致了大量的数据的采集。

还有线下数据的线上化,这个也是汽车作为一个天生的智能汽车(联网的时候),超级移动终端会产生一个帮助一些大量线下的数据线上化,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不管是算力、算法以及大数据的采集),帮助人工智能更好地利用车这个第二个生活空间,来服务用户的体验。

讲到智能硬件,这个变化也是很快的,在2021年,全世界大概120亿智能硬件,这绝大部分都不是汽车,没有关联的,但是2020年500亿里面,我认为绝大部分都为汽车贡献,因为汽车这个行业目前联网化、采集各方面的智能数据是必须的一个。大家可以想像,车作为一个应用场景的中心,联网以后不管是你个人生活、不管是你出行,不管是家居,它都带来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体验,包括你个人可能举一个例子,我们讲比如说你的手环,你可以车提醒你,你今天步伐不够可以换共享单车,来提醒你运动量,包括你家居,你快到家的时候,你智能家居的启动,包括你需要租车、用车的时候,附近找一辆车用完了以后,你就扔在那边一开,这些场景就在发生当中,不会再等。不像全自动驾驶,可能还要等10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些都是车作为一个超级移动终端带来的一个智能化的全新服务。

同时,我认为传统厂家,比较不容易转型切入这块儿市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传统汽车公司还是强调说车做出来卖掉,强调的更多的是生产的效率的提高,我一个班次可以做多少,我一家4S店能够卖多少辆车,车出去以后其实服务最重要的是4S店在做。

我们这个智能汽车更多的是强调跟用户之间的关联度,这是特别重要的。这个关联度可以更好地让用户有不同的体验,当然传统的汽车还有一些内部的知识产权,人的思维、逻辑这些还是有不大一样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是,传统汽车并不把车作为一个能运营的产品来看待,也就是说卖掉车就很高兴了,但是我们认为这个车将来是一个可以超级运营的一个产品。

那么,我认为很高兴的是,我们正好来对了地方,因为智能化这一波,将来肯定是在中国,首先我们中国的市场巨大,多少用户年轻,我们的用户品牌忠诚度低,我们的用户对产品的体验要求比品牌要求更高,这就对一个全新诞生的汽车品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对于这个汽车最难做的产品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在中国都有了,不管你全世界哪一个品牌、哪一种技术,中国都有。基本上你不来的,我觉得你也不用来了,因为证明你不太重要。

第三,当然是说我们互联网人才,也是巨多。在人均收入来讲我们中国也达到了消费升级,我们的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要求更高的临界点。

在我们整个过程当中,我们明年的128战略里面,8款车的第一款车,将会在我们温州工厂(自己的工厂里面)全面下线交到用户手里,我们的第一款产品主要专注在20万起的,行驶里程达到600公里的一个纯电动的智能电动汽车,拥有方式很灵活,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品牌发布会已经专门宣布了,我们还是强调专注在AI、硬件、软件、服务,因为汽车其实对于这几块儿都是要做得很好。

咱们做车有一个很巨大的不一样,互联网有可能有一两个人,有一种很强,比如说你是营销天才或者技术上突破,你就可以做得很大。但是汽车倒过来,汽车说是一个产业链极长、服务链极长的一个产品行业,你有一个环节做弱了就不行,你必须是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是每一个环节你都做得很好。其中有一个环节做得更出色,才能把这个产品做好、体验做好。

我们目前在一个礼拜前宣布的,我们的品牌的Slogan叫Always On,我们找不到中文,所以只能用英文(为了逼格),我们做的是叫电动智能汽车,这个电量必须是always On,我们有各种的服务模式,技术模式,保证这个电是Always On,同时从智能化的角度,这个超级的移动终端必须Always On,从服务的角度我们后台的服务人员、线下的服务人员,也是Always On。所以我觉得这个词儿更好地反映了我们的产品理念。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强调了智能化是分四步走,也不可能说一步之间,包括联网能力、感知能力,协调能力、动作能力,这四步我们明年量产车专注在前两阶段,第三、第四阶段还在努力当中,并且整个的价值链上面才能做到真正的一个,四步都做得很好。

我们这个团队虽然成型大概两年多,但是我们核心的原来都是很好的朋友,我们的理念、价值观,工作方式很接近,所以我们一起创业搞这个威马。因为做这个事情还是带有很大的颠覆性的,就是说靠临时拼凑的一帮人,我认为是有点儿风险的,我们还是一帮长期在这里工作,价值观、理念很接近的一批人。

我认为这个时间差不多,我其他就不再特别地强调,我们坚持的主要是用户至上,我们对于实体经济的尊重,以及对于整个未来的用户的体验各方面,都是比较关注的。

我想还给大家显示一下我们公司一个很特别的Logo。

这是全世界量产车上第一个真正的活的车标,因为这个车标代表了我们认为我们跟用户之间的关联,我们这个产品是一个活的产品,可运营的产品,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东西挂在车上面。这个Living Logo将会在我们明年推出的首款量产车上用到,体验五条把:主要体现了人、车、生活、云、渠道(服务渠道),这个圈最主要代表了生态合作伙伴,我们造车的不可能靠一家公司,而是靠价值链上的整个生态合作伙伴才能把这个事情做成。

我想我今天时间有限,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系作者 高梦阳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