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钛坦白】转型先转心,四重维度深挖企业转型的关键

从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资本模式以及心智模式等四重维度,深度挖掘企业转型的关键,进一步理解价值创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节选自智慧云领导力发展机构创始合伙人、小村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陈雪频在钛坦白在线课的分享。点击链接,注册成为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免费参与钛坦白在线课,与钛客直接交流,并查看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https://www.tmtpost.com/pro

在过去几年,转型可谓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词语。转型的概念确实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其原因在于:现代技术的创新突破以及中国经济本身的转型,迫使中国企业不断的去寻找新的出路。 

企业转型是一个重塑价值的过程

  • 对于转型的误区

1、转型即意味着投身一个新的行业。 互联网比较热门就做互联网,电商热门就做电商,大数据热门做大数据,现在AI流行了开始做AI;

2、转型即意味着放弃实业。因为做实业很辛苦,就开始走资本运作。整个中国有18000家的投资公司,很多90%以上可能都是各种玩票者做的投资公司;

3、转型即意味着拥抱互联网;

4、转型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要“专注极致口碑快”;

5、转型即跨界整合,就是各种“互联网+”;

6、转型具有独门秘籍,能够做到“一招鲜吃遍天”。

  • 转型的定义

拥抱互联网、用资本的方式等,仅仅是转型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单从从一点出发去转型的话,成功的概率是比较低的。转型必须要拥有系统思维的方式。究其本质,转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甚至可以称作是难于创业的方式。 

  • 转型的困难所在

转型是针对于颇具规模的大中型企业,领导者影响力受限。企业规模化后,创始人抑或CEO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力均是相对有限的。这是完全不同于创业的。创业是针对于小型企业,考验的是创始人个人的能力,因而创始人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行为及思维方式的固化,组织思维具有惯性。每一个组织都有其原本的文化,即团队成员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行为及思维方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固化,形成巨大的惯性。而克服这种惯性是极难的。

  • 对企业转型的理解

一方面,企业转型是旨在帮助企业达到持续增长的目的的运作模式。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和心智模式的创新和转化,不断的实现价值创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谋求价值增长。 

另一方面,企业转型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第四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创业期,就是从零到一的过程;第二阶段叫成长期,就是从一到十的过程;第三阶段叫成熟期,可能是从十到一百的过程;而转型期其实是一个从一百重新下潜创造一个新的企业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转型的核心就是价值创新,没有价值创新的转型只是转行。这创新包括技术、产品和服务层面的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资本模式的创新,背后则是个人和组织的心智模式的改变与重塑。

企业转型的驱动力——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企业转型过程的“放大版本” 。

首先,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心智模式转变的开始。1977-1978年,整个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处在崩溃的边缘,整个社会需要去重新的去审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让大家产生了危机感,且在大的方向上达成了共识。这就是一个心智模式转变的起因,可能也是整个变革和创新的根本的驱动力。

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推动了整个中国的变革。 国家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机构的创办,并派遣学生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科学,极大的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变革还有整个中国企业的发展。

而我认为,技术创新也确实是企业转型的驱动力。

纵观世界格局变化及企业发展的历史,四次技术革命均伴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且每次技术革命后都会产生大批新兴的公司。例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西门子、奔驰、通用电气等老派跨国企业;1946年计算机诞生后,IBM、惠普一类计算机公司开始昌盛;如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BAT在中国的崛起,Facebook、亚马逊及谷歌等一众公司在国外的繁荣。

简言之,成功转型须紧抓技术创新和市场环境变化的趋势,即通常所说的取势。取势往往是一个企业转型的第一步,因为你的势头不好的话,你的管理再好,人才再先进都是没有用的,我们经常说,取势、明道、优术,取势永远是第一位,这就说明一个企业要抓住整个技术变革的趋势,这样的话才有可能提高企业转型成功的概率。

企业价值系统的转型——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是一个创造、传递、支持和获取价值的系统,而商业模式是对这个价值系统的描述。企业转型因而也可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四个部分:

  • 价值的传递环节:互联网对企业的改造从营销层面、渠道层面已经向整个价值链中间去渗透,即从设计、研发、制造开始垂直整合,其间越发强调互联网的技术、人工智能的技术、大数据的技术的重要性。但其中的竞争已经相对充分。
  • 价值的创造环节:工业4.0及工业互联网的到来,使得工厂可以利用新的技术直接和用户互动,甚至不需要通过渠道、中间商去建立关系。这种变化,在新零售行业也是适用的。
  • 价值的获取环节:把原本的利润中心变为成本中心,即通过成本定价、不赚钱甚至亏钱的方式,对客户进行补贴,从而获取流量。随后通过其他产品的衍生服务去赚取利润。例如小米公司,即是通过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去构建一个庞大的流量入口。换言之,它建立了一个生态体系,让每一个产品都可能成为未来流量的入口。
  • 价值的支持环节:这一环节即组织变革、管理变革的变化。若缺乏组织、人才、管理、治理方式的变革,前面那些所谓的价值的传递、创造和获取环节都无法支撑。

企业转型的支持系统——组织变革

转型的支持系统是组织变革,包括组织构架、人才体系、管理制度和流程、治理方式等。没有组织变革的支持,企业转型将无法落地和持续。

组织变革带来的变化包括:

  • 组织跟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前一个单位人必须要依附于组织才能得以生存,个人脱离了组织是没有办法生存的;如今更多个人变为了自由职业者,他们可能跟很多的组织发生关联,但是并不隶属于任何组织。个人变得越来越独立,而组织也变得越来越灵活。
  • 组织和管理人才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基于命令、控制的传统管理方式慢慢失效,赋能、激励然后联合的方式逐步发展。如今很多的组织均采取了缩减真正的核心员工,转而发展大量的合作伙伴、对外协同。如此便能保证组织的活力,同时也可保证组织无边界的特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活力。
  • 资本和人才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资本说了算,如今人才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以海尔为例。公司方面在进行组织变革时,每个隶属企业均充当着三种角色——平台主(海尔集团)、小微主(小团队负责人)、以及创客(基层员工)。其中平台是出资金、出资源来为小微平台提供服务,小微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体,要对它的整个运营状况负责,其功能性类似于创业者,具有高度灵活性;而创客类似于技术专家,利用自身技能为平台提供服务。这种情况下,个人跟公司的关系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关系,相互需要的关系。

资本对企业转型的驱动

从前,多数人会认为资本本身是独立的。但现在看来,资本完全有可能为企业转型提供服务。 

企业由内而外的转型非常艰难,因为原有的人才和组织都不支持新业务,而要转变非常困难,因为转型成功概率不高。通过体外孵化或者并购创业企业,成功概率要高一些,这也是一条主要的转型路径。

世界其实是被割裂为两大部分。二者相互需要,但是平时对话的渠道是不通畅的:一个是传统的产业世界,是以那些上市公司、家族企业为主,他们有资源,有资金,但是创新乏力,需要有创新的基因,需要有更好的活力来做高市值,来做企业的转型;另一个是创业世界或者叫做创新世界。是以那些VC的基金,那些创业项目为主,他们有很好的创业的想法,很有热情,但是可能缺乏资金,缺乏渠道,缺乏资源的投入。如若能够把这两者相连接,我相信将诞生一种极好的新型商业模式。

以小村资本为例。一方面,公司背后 LP可能是很多的上市公司、家族企业,公司依靠这些投资去覆盖更多的创业项目,从而与更多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进行连接。另一方面,当上市公司以及家族企业需要进行转型或市值管理、并购时,我们会优先选择项目池里面的项目推荐给他们。这即是一条通过资本的方式去推动企业转型的路径。

同时,资本要做到脱虚向实。换言之,资本一定是为实业服务的,最好是为企业的创新创业和转型服务。而这种模式则应通过联合孵化及并购来实现。如果能够把传统的产业世界和创新创业世界连接起来的话,不论是对于创业企业也好,还是对转型企业也好,都是非常大的推动力。

转型先转心——心智模式的改变

就像前面提到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创新的背后,是个人和组织的心智模式的改变与重塑。

而企业转型分为三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转型,这也是连接企业跟市场的一个桥梁,即最容易被大家所感知的;企业内部的运营体系、管理方式的变化,通常而言,业内人士更容易注意到这种变化;领导者、团队的领导力及企业文化的转变。 一个企业要变革,首要的是领导者思维方式的变革,其次是中高层以及公司全员的思维革新。思维的变革将引领企业开发出新产品、研发出新技术,从而使整个企业焕然一新。

因而,企业转型要虚实结合,缺一不可。既要有产品、服务这样实实在在的创新,也要有后面关乎制度设计、企业文化、领导力方面的变革,以及组织、制度、流程、管理方式的变革。

以名创优品为例。其创始人叶国富采取投资直营的新型模式,在一二线城市的CBD中心迅速开店,并与一流的代工厂合作、进行大规模下单。企业秉承“三高三低”的理念,即“高颜值、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

提及毛利,许多人会联想产生对于奢侈品行业以及快销品行业的疑惑,即是否毛利高的奢侈品行业发展前景就势必是好的。其实不然。从投资回报角度来说,快销品远胜于奢侈品。究其原因,即是周转率。很多奢侈品看上去毛利很高,但是因为他的单价很高,导致他的销量不够,所以说周转率是较低的。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性价比。一方面性价比拥有更加广阔的人群,所以他的体量比那些做高精尖的产品的体量要大很多,第二就是运营效率的优势相对于那些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的方面更容易积累,也更容易有规模效应, 这可以成为企业转型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

钛坦白群友互动精选:

一、陈老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现在企业转型,最主要的着手点是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向,只有这两个方向的创新才有可能产生价值创新,而其中技术创新则是基础更牢靠一些呢?

陈雪频:应该说价值创新有很多维度,技术、模式、管理都是一种创新的方式,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模式更偏向整个商业的一个构架体系,技术相对来说是产品和服务,而管理则是商业的运营层面、组织层面。这个中间我认为我更看重的是技术创新,因为那才是硬创新。相较于模式好且管理好的软创新,硬创新更容易获得突破,且它是有相对更高的门槛的,不太容易被模仿。反观模式创新,被模仿的概率则是极高的了。一个东西一旦成为一种风口,如打车、共享充电宝、单车,便会涌现出很多同类产品。

我现在做投资也是类似的道理,我更看重的是那些带有技术创新的产品,或者叫硬创新。动不动跟我谈模式之类的东西,我总觉得有点虚。一方面谈模式创新因为太大,大而无当,很难操作,而一般平台这种东西都是赢家通吃的,他的成功概率很低。另一方面,模式创新的门槛相对比较低一点,一旦是有人做成一点样子之后,立马会有大量的跟进。例如无人零售之类的,大家都觉得好像是个模式,有很强的投机导向吧。

二、众所周知,平台型的大公司孵化出来的项目,一般他所占的股份比例比较大,很多机构会比较忌讳并回避,您投海尔洗衣时有没有遇到这种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陈雪频:确实有两种方式。早期的海尔确实要求是占控股的,后来发现,这种方式很难吸引到一流的创业人才,于是他们也觉得说可以放开一点。以前叫内部孵化,现在是外部孵化,即外面的团队或者资本方可以占大股,然后成功之后慢慢去回购部分的股份。你看现在,海尔洗衣就是这样,一开始是小村和团队占大股嘛,后来觉得不错之后,海尔回购了一部分股份。于是现在海尔占大股。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能是双方都能接受,一方面海尔规避了风险,另一方面作为投资方也有一个退出的渠道。

三、企业转型是市场、技术变革趋势倒逼的,对大型的传统行业而言,完全自主的孵化或者联合外部资金孵化都是不错的选择。我的问题是:对于中小型企业,目前还遇到了很大的经营压力情况下,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能落地的路径?在危机中转型要注意哪些事情?除了常规的触网(互联网+)方式,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怎么能吸引外部资本一同来完成中小型企业危机中的转型?

陈雪频:其实我们经常说的转型往往针对是大中型企业的,小型企业更多是一个创业,或者说你调整方向,这个还不是非常典型的转型的方式。要转型的话,我觉得确实首先在认识层面要大家形成共识,就是非变不可,有危机感;然后从领导者到中高层管理者要开始能够想办法去找出路,通过试点的方式去摸方向,最终形成一个范式去推广,再把这种变革文化慢慢推下去。只有这样,从上到下,从点到面,去共同推进这种变革,如此才可能会成功。

四、首先非常认同陈老师说的:  资本一定是为实业服务的,资本是为企业的创新创业和转为联合孵化,和并购方式。请问老师,这里的联合孵化的对象,单纯的选自己上游为好还是只要有关联产业链都可以选?对于并购来说,目前我也正在做一些企业的并购,具体的是用交叉持股方式去做,不知除了交叉持股外有没有其他更有效有利的方式?

陈雪频:我当然认为最好是有跟产业相关系,无论是上游也罢,下游也罢,至少我觉得跟你的产业相关,这样你的那些技术、你的资源、渠道才能够产生某种协同效应,否则的话就感觉好像是非相关多元化,现在我认为,相关多元化我更看好一些,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都是脱离不了相关资源的支持的,如果你没有完全资源的相关性的话,这个相当于一个重新创业,他的概率确实要没有相关多元化来得那么高。

五、陈总,关于心智模式的转型,是否可以分享个例子呢?

陈雪频:首先我们说心智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心智模式是由其过往经历、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社会环境共同塑造的。而且往往来说,一个成功人士的心智模式是由他的经历所决定的,这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是,他形成一个套路之后他会更有效率;而不好的地方是,当环境变化之后,你会发现套路不再管用且变成了一个企业变革的阻力。另外人性都有个通常的特点就是做成了业绩那是自己很牛,然后出了问题,那是别人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成功是内部归因,失败是外部归因的。这个其实对于整个变革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做变革创新的时候,常说企业的问题都是老板的问题。这话好像看上去很绝对,很武断,但是确实就是一种心智模式的改变。换言之,企业遇到问题之后,企业家第一个反映是不要去怨天尤人,不要去责怪他人,而应说我到底能够在中间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当你自己去尝试要改变的时候,你才可能去带动你周围人的改变,否则是没有转变的可能性的。

因为我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二代企业家协会的一个联合创始人,其实熟识很多家族企业。坦率说,我现在是不太愿意跟那些家族企业的一代来做服务的,而更愿意跟二代交流。为什么?就是那些一代太成功了,成功之后他非常的自信,然后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而这个时候往往是一个企业衰败的开始。相反,如果是二代企业家。思路可能更开阔,而且确实想做事情,想要创新求变,这个时候咱们跟他们可能更容易交流,也更容易出业绩。年纪大了之后,如何还能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虚心的心态,且保证不断的学习,这其实也是影响很多企业转型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六、老师可以用一句话讲一下您对“人、货、场”的理解吗?

陈雪频:就是怎么样让人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能找到他需要的货物。其实是一个人和物的匹配,匹配是需要场来加强连接的,这个时候可能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做更加精准的匹配。

七、企业转型的本质

群友A:其实,企业转型,说白了还是创始人或者领袖人物的转型。就好像我们的职业规划不断调整修改转变一样,我们不等等到自己所处的行业完全没落了才想起转变职业规划。

群友B:我咋觉得不是领导者一个人转型,而是要调动所有要素,为转型服务。

群友C:领导者不能实现转型,如何带动下属转型?领导者转型是引领,对于下属转型,不可能太过温顺,有时候霸权是必须的。

群友D:认知转型的第一步就是企业领导者转型。

八、有效的转型方式

群友A:除了“触网”转型比较有效,还有哪些比较有效的转型方式呢?就是可以直接往里套的那种。

群友B:在原来的主业的产业链条上的技术创新带动的转型更容易一些。

群友C:触网我觉得只是技术升级,不像转型。用户都用互联网了,至少是跟上。

群友D:关门店触网的方式,还是要看思维和认知,如果触网后还和以前一样经营,我觉得没有任何的转型,只是换了一个经营场所而已

九、企业转型的多重维度

群友A:感觉谈及转型,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资本模式以及心智模式这四重维度很重要。

群友B:是的,是四个重要维度。之前的惯性思维,一提转型就是管理,后来一提转型就是管理+技术(商业模式)。资本的领域我不是很熟悉,但是心智模式我感觉确实很重要。

群友C:我一直感觉管理只是转型后的“配套”,管理是做后勤保障;而心智转型是具体行动的第一步。

十、企业转型的切入点

群友A:转型的具体切入点是: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的改变?

群友B:其实是可以从一点切进去,然后整体变革。

群友C: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一个价值网中。所以商业模式转型本身不是要颠覆什么,而是要改变自己的价值网,包括它的范围和网上每个连接的重要性。当原本的价值网中每一个连接都不再重要,那可以称得上是彻彻底底的转型。但是一定要这么干么?没必要。

群友D:切入点只是商业模式,我认为是创新,不是转型。只有价值标的更改了,围绕新的价值标的建立的商业模式,配以执行层面(心智+管理+资本),才能算的上是转型。

十一、BAT无法做成生态的原因

群友A:BAT侧重的互联网软环境,重在社交和交易,而小米重的是硬件产品,由于其平台属性不同,可装入和可延伸的内容不同。咱们讲的生态,是以硬件产品为载体,就好像厂家都在抢占两块屏一样,有了这两块屏才能让消费者看到内容,那么所做的内容才能变现。而BAT包括网易,要输出内容,必然借助两块屏。(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根据智慧云领导力发展机构创始合伙人、小村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陈雪频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

【钛客介绍:陈雪频是多家高成长企业的总裁教练和战略顾问,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联合创办人、首任秘书长,对家族企业有长达十年的研究和咨询顾问经验。他还是陆家嘴传媒副董事长,曾参与《第一财经日报》的创办。目前还担任小村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负责小村资本的战略规划和组织发展,并参与管理旗下的母基金和创投基金,联合倡导发起陆家嘴股权投资联盟。著有《管理的正念》、《全方位领导力》(合著)、《重塑价值:中国企业转型路径》】

………………………………………

 钛坦白第59期: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设计

三位专家+三天大课+垂直人群深入交流+好书相送

报名方式:https://www.tmtpost.com/2872321.html

本文系作者 佳音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