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别再吐槽演员天价片酬了,“限酬令”规定演员总片酬不超过成本40%

《意见》中规定,电视剧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30%,如有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成本40%的情况,则制作机构需要向所属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还记得今年3月编剧宋方金的一篇横店“卧底”文章吗?文中所揭露出电视剧拍摄现场与演员片酬的乱象,一直令业内人士无可奈何、令圈外人士耿耿于怀,而在今日,一则“限酬令”的出台却并未让人们心里的石头落下。 

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比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规定,电视剧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30%,如有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成本40%的情况,则制作机构需要向所属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短短半月前,国家五部委发布了一则《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通知》第三条规定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行业组织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指导意见,优化片酬分配机制。 

而《意见》中的几个数字也恰恰印证了近年来电视剧市场中的丛生乱象。无论是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的指导意见,还是优化片酬分配机制,这是继今年九月初的《通知》后,政策上对演员的“天价”片酬提出的更加明确限制。

 单刀直入切中演员片酬这一痛点,并以此来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风气,网友们也直呼“这下烂片终于有人管了”。而看似“对症下药”的政策,对于电视剧市场乱象果真就是“百利而无一害”么? 

演员天价片酬、电视剧市场乱象中催生的“整治之风”

 今年三月,一篇由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发表的文章的热度蹿升,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国产剧演员的认知。在《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被毁掉的表演》一文中,作者皆由在横店探位资深横店“老戏骨”的经历,借由演员之声披露了国产IP剧拍摄现场丛生的乱象,一时间引起行业为国产剧的前途所忧虑的深思。 

“一场戏有三十多个人演,全是替身出镜”的爆料让业内外人士闻之颤栗。演员可以不背台词、“脸”比演技更重要、不在剧组仍能拿得天价片酬......表演这门久远的行当似乎真的在一步步被毁掉。而电视剧片酬在近两年的频频上涨,在对行业风气产生了非良性导向的同时,也对电视剧制作市场造成了干扰现象。

绿幕抠图、倒膜数字,部分一线演员的片酬近亿,几乎达到影视剧成本的50%到80%,从而导致制作成本降低。而现实情况是,作为影视制作成本的内容核心,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的成本都在逐步提升,二者几乎占据全部成本的三分之一,而部分演员片酬要占到整个项目费用的一半以上。

而在去年这种现象显现的尤为严重,玄幻类IP剧一昧依赖“流量鲜肉”、“流量小花”,自以为三大流量元素的“保底”下即可召唤出一部流量大剧。而现实是残酷的,观众并不是傻子,试想一下,当制作费用大多砸在了传说中的“流量”身上,失去了内容与品质优势的电视剧作品,在如今拼品质、拼用心、拼垂直的剧集时代未免过于冒险。

在《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被毁掉的表演》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借由横店资深演员之口“现在都是围着钱转,要么赚钱,要么省钱。没多少人考虑创作的事儿了。”确实,无论是“绿幕抠像”、还是“倒模事件”、“数字小姐”,电视剧市场乱象似乎随着近年来资本的蜂拥而至愈演愈烈。 

演员片酬天价只是表象,表演与创作本源正在被这样的乱象所腐蚀才是本质。 

遏制片酬的“疯狂”,电视剧行业会在阵痛之后走上正轨? 

对于电视剧市场乱象,终有政策出台来遏制演员片酬的“疯狂”,但不少业内人士第一反应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演员片酬高除了明星流量带动下的市场效应之外,资本的推波助澜也是助其野蛮生长之因。而这样直接粗暴的“重拳整治”下,真的会给行业注入一针“镇痛剂”吗? 

事实上,早在去年就曾有政协委员曾就电影方面、针对演员的天价片酬现象进行提议,他建议合理控制演员人工成本,以保障作品质量,“一部电影中全部演员的片酬,最高不得超过该电影全部制作费用的30%,以法律的刚性规定为电影制作划上一条红线,有效引导制片人、导演和演员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当制作成本过分向演员尤其是明星演员倾斜,势必会严重影响电影制作中编剧、布景、配音等相关制作环节的经费,导致电影空有明星阵容,但此提议并未得到舆论的绝对支持,原因是由法律规定片酬占电影总投资的比例,并不符合市场规律。 

有业内影视制作人士表示,演员片酬的天价效应实际上来自市场需求的催生与带动。流量明星的身边通常伴随着一整支“一应俱全”的明星团队,团队中有助理、化妆师等人员随身跟随,少则3、4人,多则十几人。有业内记者在群访某知名流量艺人之时,便曾因采访间团队人数已占据空间大半而被拒之门外。 

可想而知,多达近十人的团队花销皆来自于明星本身所创造的商业价值。而这些明星身上承载着整个团队的价值,在市场定价下,演员的高片酬似乎也无可厚非。前提是保障其他制作环节的费用输出,如若演员片酬的拉高建立在其他制作环节的“收紧”之上,自然会造成恶性循环,电视剧的制作水准亦无法保障。 

这也是多数人对“限酬令”没那么看好的原因。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也有网友提出,希望政策能够让那些真正有实力的演员才拿到相应的价钱,而不是传说中的“流量选手”,鼓励演员工资按等级划分,让“国家一级演员工资涨上去”,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具有建设性的观点。

本文系作者 娱乐独角兽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没什么卵用,这跟偷税一个道理,只不会以后更隐蔽,直接降低这些烂演技烂片演员等级最好。将等级公开化,大众加专家合并评级。。

    回复 2018.10.14 · via h5
  • 没什么卵用,这跟偷税一个道理,只不会以后更隐蔽,直接降低这些烂演技烂片演员等级最好。将等级公开化,大众加专家合并评级。。

    回复 2018.10.14 · via h5
  • 苦心手太长,市场机制不会失灵

    回复 2017.09.24 · via ipad_hd
  • 之前确实太夸张了

    回复 2017.09.23 · via iphone
  • 这次发文想要达到的效果核心关键词还是风气和维稳啊。。。。(防止灌水)

    回复 2017.09.23 · via pc
  • 总而言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过作为提醒和警示作用还是起到了的,起码炫富的会被拉出来吊打封杀。

    回复 2017.09.23 · via pc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