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IT】屁股决定脑袋的浏览器大战

为何谷歌要放弃Webkit自立门户?谷歌、三星和Mozilla应该属于盟友关系,为什么要联合起来造反?Opera怎么就成了墙头草?在浏览器世界,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看清其中算盘需从其商业模式出发。

最近的浏览器市场非常热闹,钛媒体编辑也一直在关注。谷歌打算在Webkit之外另起炉灶,开发Blink内核。Opera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内核,改投了WebKit,在谷歌宣布Blink时,Opera也跟着过去了,宣布拥抱Blink。Mozilla和三星搭上一起开发Servo内核,主攻移动市场。

浏览器市场一下子看上去非常热闹,但也颇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谷歌要放弃Webkit,自立门户?谷歌和三星以及Mozilla应该属于盟友关系,为什么要联合起来造反?Opera怎么就成了墙头草了?在浏览器世界,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成了媒体讨论的焦点。

其实,在商言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各个厂商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选择的相应的路径罢了,所谓的朋友和敌人,只是外界对各方阶段性合作或对抗战略贴的标签罢了。

浏览器大战,其核心是商业模式之战,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各厂商的浏览器战略是为其商业模式服务的,从其商业模式出发,可能可以更明白的看清楚各方打的是什么算盘。

 

为什么谷歌放弃Webkit?

 

在Google放弃Webkit之前,有这么一个重要的事实,即谷歌已经成了Webkit的最大贡献者Google是一个建立在WEB之上的公司,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即来自浏览器的搜索引擎广告,为了让消费者尽量多的使用Web以及搜索引擎,谷歌对改进浏览器以便把跟多的服务移到WEB上有着极其强烈的动机。所以其对此前Chrome的核心——Webkit投入是巨大且真诚的。

可是,Webkit始终是苹果主导的项目。WebKit项目脱胎于Khtml,由苹果牵头建立,其目标是为苹果MAC OS以及iOS提供一个高效的浏览器渲染内核。相对于Google ,苹果是一家传统的多的公司,苹果的主要营收来自其硬件产品的销售。虽然苹果也对WEB有着巨大的兴趣,但和谷歌对WEB的狂热相比,苹果更倾向于建立硬件+软件+iTunes的封闭生态系统,浏览器不是其工作的重心。

工作重心的不同,导致苹果和谷歌在维护WebKit上的步调越来越不一致。在Google的官方博客上写道:“多年来支持多种不同的构架给WebKit和Chromium项目带来了越来越棘手的复杂度。这已经开始减缓了合作创新的速度。”

在项目开始时,Google通过使用Webkit的成果,成功的快速推出产品并抢占了市场。但在WebKit成为累赘时,脱离Webkit的Chrome给Google更大的自由度来实现其目标中的Web形态,而不需要和苹果协调步调。

 

Opera为什么成了墙头草?

 

Opera一直以来都是自有内核浏览器的代表。但在2013年2月13日,Opera宣布放弃自有内核Presto,并投入WebKit的怀抱。从此,Opera成为一家新的“壳公司”,成为内核打包党的一员。

做出这个决定其实是Opera的战略转型所决定的,在2009年以前,Opera走的是传统的ODM、OEM路线,是一种B2B的模式,通过把浏览器授权给第三方厂商,从而获得授权金。既然是技术授权,拥有自有技术就成了关键,那维护一个自有内核成为其自然而然的选择。

但当移动市场被iOS和安卓占领以后,以移动浏览器起家的Opera在标准和市场占有率上都没有话语权,虽然有自有内核,但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而且开源的WebKit也让Opera的技术授权变得更加没有竞争力。

于是在2009年,Opera 决定要改走 B2C路线。通过建立广告供应链,把流量变现。

2011年,Opera 并购美国广告平台、行动广告供货商 AdMarvel,从此掌握广告内容制作商、手机端用户,更获得行动广告平台的效益追踪技术。

2012年,并购欧洲地区行动广告联播网 4th Screen Advertising,从此掌握品牌及广告代理商,也接手其原有合作对象,如 MTV、Global Radio等。

2012年,并购手机网页广告及 App 广告服务商 Mobile Theory,从此掌握品牌及广告代理商,包括其在美国的合作对象,如微软、可口可乐等。

2012年,B2C 的获利占 Opera 总营收逾 60%,总营收更是 2010 年的 2 倍,这几年 Opera 的成长,都是 C 端带来的。

Opera在转型中渐渐成为了渠道商和广告代理商,而技术授权变的越来越不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维护一个开销巨大的内核越来越缺乏性价比,于是就有了Opera放弃自有内核这一幕。同时,为了获得良好的兼容性,Opera 需要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内核来支持其市场份额,于是当时的WebKit成了最好的选择。

可以看到,Opera的模式其实是Google模式的一个翻版,追随Google是个比追随苹果更好的选择,于是在Google宣布Blink后Opera便马上跟着Google跑了。

 

Mozilla和三星为什么走到了一起?

 

Mozilla的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通过浏览器捆绑搜索引擎,并通过搜索引擎广告收入提成。而这其中最大的金主便是Google。2010年,Google为Mozilla贡献了1.23亿美元营收,占当年Mozilla全部营收的84%。Mozilla和Google的协议最长是3年一签,最近一次是在2011年12月21日,该项协议在2014年12月20日到期。

虽然都是做浏览器,但在桌面端Mozilla和Google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Chrome可以看作Google广告的直营店,所有通过Chrome产生的收入全部由Google自己获得,而Firefox则成为一家代理商,Firefox获得销售提成。因为浏览器市场巨大,光靠Chrome是不太可能吃下整个市场,在IE和Safri之外存在的Firefox可以帮助谷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是为什么谷歌心甘情愿支付巨额资金给Mozilla的原因。当然,如果Google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Firefox还可以找微软,雅虎等其他搜索引擎合作,但前提是其市场份额具有吸引力。

不过在移动端,Mozilla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奏效。由于移动版Firefox开发进程缓慢,在移动端FireFox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但随着PC市场的萎缩,失去移动端市场的Firefox可能会失去话语权。没有占有率便没有谈判的筹码,而在14年年底新协议签订之前,Firefox必须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这时候和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机生产商合作对Mozilla来说实在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如果三星可以预装Firefox,那Firefox在移动端的装机量将十分可观。即使不能真的预装,也需要表现出有预装的可能,这样才能获得新一轮的合约。

而在三星这边,作为最大的安卓生产厂商,其生产的安卓手机占了整个安卓市场的40%。于此同时,三星可以获得Google移动广告10%的分成。显然,对安卓做出巨大贡献的三星对这种利益分配并不是十分满意此前便有传言称三星要求谷歌提高分成比例。因此三星也需要增加自己手上的筹码。

三星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硬件产品的销售。三星开发Tizen已经使其和Google的关系变得微妙了。显然,三星没有打算再自己开发一款全新的产品和Google竞争,而且自主开发将耗费巨大的投入。这时候投资一些开源项目便成了很好的选择,这即可以增加谈判的筹码,又可以节约成本。在Mozilla的博客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三星的部分是这样写的:“三星已经为Rust语言(Servo内核的开发语言)贡献了ARM后端,同时建立了安卓跨平台编译的构架。“从这样的描述中,三星在项目中可能并没有直接投入资金,而只是共同开发。这样的合作,可以说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浏览器大战,可以说并不仅仅是一场技术之战,更是一场商业模式之战。不同的商业逻辑,导致了浏览器市场的分化和演进。商业并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把各方放在对立面,也许可以增加戏剧性,更受读者欢迎,但对于企业来说利益最大化才是企业最关心的话题。

本文系作者 叶元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