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推出“想法”,知识经济如何才能变现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包括创始人周源在内,那些现在用“想法”活跃着的大V们才是真心爱着知乎的,他们还有很多的话,要拿到知乎上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知乎,被“如何看待今日头条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的传闻”问题刷屏。

在位置靠前的几个回答中,你会看到大V们对知乎的吐槽或者说鞭策:“知乎你对原创内容生产者的保护做得不够啊。”在@张佳玮@情可以堪看来,钱的问题倒是次要,他们更关心的是知乎还能继续给原创者以成就感吗?知乎的第一步做得很好,热烈的提问和回答激发了叙述欲,可是然后呢?同样的文章发在微博微信和知乎,流量却相形见绌,说到底,写东西的人在乎的还是那句话,“我要人们都看到我。”

关于产品设计,运营,关于作者保护机制,这里面都有知乎要思考和搬上日程的问题,至于这个安静克制的中文社区能否像微博微信那样为写作者带来想要的阅读量,我们或许能从它的新功能“想法”中找到点答案。

自从知乎新功能“想法”开始内测的那天起,关于它有多像微博的讨论就没停止过。

知乎“想法”界面

知乎“想法”界面

简短的图文、评论转发、话题标签,从形式上你很难说知乎的“想法”有什么创新,只是相比于首页的长篇大论和知乎live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音频课,知乎在场景上有了新的尝试。

很显然,作为短内容分享平台,知乎“想法”的价值是区别于微博而成立的,因而那些成就了微博的八卦爆料和网红自拍,也都被知乎拒之门外。关于这一点,在内测阶段一段因郑爽小号引发的风波也让我得到了印证。用户对于围观明星小号的兴致似乎是不分平台的,因此在几天前,疑似郑爽知乎小号的@S壳S发布的几条日常吐槽引来了上百条评论,这与评论不过十几的知乎大V们形成了鲜明对比,难道知乎还邀请了话题明星郑爽来增加热度?

知乎团队给出的回应是,“我们没有给郑爽开通内测权限”,郑爽小号事件是个意外,未来也不会再出现。问题源自规则设计上的一个bug:原本@S壳S是个没什么人知道的账号,这个账号的主人来到知乎既没回答也不提问,只是会用知乎的“分享”功能发些类似微博的内容,知乎改版后,“分享”功能升级为“想法”,你关注人的点赞内容会出现在你的信息流里,疑似郑爽小号发布的内容也就这样传播开来,迅速在社区内引发了关注。

在新版正式上线后,规则也有了调整,知乎依旧表现出了克制:“你的想法信息流里只会出现你关注人发布的内容。”我的信息流随之被“净化”,大V们在继续讨论电影、互联网公司和好吃的餐馆,与明星有关的日常了无踪影。

虽然选择了轻质内容,但知乎永远也不会是第二个微博。知乎产品经理孙妍在解答产品时说希望能降低信息噪声,创造“碎片化思考”氛围,在即时分享的场景下,保证内容调性与质量。有一点几乎是可以确定的,刷“想法”可以作为看长文的一种调剂,但它很难像刷微博或朋友圈那样让人上瘾。

“知乎的环境使得其内容跟其它的平台天然就具有某种排他性——在其他平台上十万加的东西在知乎上可能都会被喷死。”知乎大V@傅渥成在“想法”这样感慨,他表示回答一个问题就像要写篇论文,生怕哪里不严格被朋友耻笑,现在有了“想法”功能,终于可以随便说说,有意思的是,在评论中表示有同感的大V们也都在“想法”活跃着——他们放佛已经压抑太久。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包括创始人周源在内,那些现在用“想法”活跃着的大V们才是真心爱着知乎的,他们还有很多的话,要拿到知乎上说。

周源在“想法”上“辟谣”

周源在“想法”上“辟谣”

平台调性在一开始就决定了知乎做不了“博眼球”的流量生意,所谓的知乎大V们还有多少适合留在知乎,以及他们能否跟知乎一起在“知识变现”的路上走得更远,显得更为关键了。

本文系作者 赫婧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中国的知识经济遇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约!

    回复 2019.02.09 · via pc
115
1
100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