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钛坦白】益体康联合创始人赵俊淋:移动时代,去往远程医疗更深处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而这个分布不均除了医疗设备的不均之外,更多的是服务能力的不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钛媒体在线课“钛坦白”第48期,我们邀请了三位钛客讲讲基层医疗。本期钛客之一、益体康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赵俊淋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在就读阶段同一年获得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Intel嵌入式亚洲邀请赛一等奖。后成立益体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任联合创始人、副总裁,主管产品、研发、运营。主导和设计了公司两次业务转型,最近一次于2015年从零开始搭建公司针对基层做远程医疗服务转型的运营体系和方向,获得经纬创投3000万投资,目前整体负责益体康基层医疗和远程医疗业务。

本文节选自赵俊淋在钛坦白的分享。如果您还不是钛媒体Pro用户,希望查看钛坦白所有干货,进入钛坦白九个专业群交流,并查看更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可点击:https://www.tmtpost.com/pro 注册。 

以下根据赵俊淋在钛坦白的分享实录整理:  

大家好,我是益体康的赵俊淋。我们算是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老兵,在这个行业大致摸索了九年,同时在基层医疗领域探索了三年,所以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和探讨一下广袤的中国基层医疗的现状与我们的思考。可能我们看问题的方法和做传统远程医疗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我们更希望从点到面,能够帮助到整体基层医疗的参与者,无论是医生、患者还是管理者。

基层医生面临的风险与痛点

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胃疼=胃病吗?我相信很多学过医学知识的同学都知道,在医院里边通过一系列检测手段可以准确的判定胃疼是因为胃病还是其他的原因。其中有一项检查是心电图,因为心脏也可能会导致胃疼,特别是非典型性的,很多心脏问题表现出来的是前胸疼,但牙疼、胃疼这样的比例大概占到百分之二三十,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很多基层医生非常头疼。

所以每年都有不少基层医生为此惹上官司,赔的倾家荡产。而且一旦他惹到这样的官司后,基本上就没有患者会找他看病了,所以说如果你了解基层的话,无论是个体诊所还是小型门诊或者是村医,他们最关心的点是在利益之上,那就是风险。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们所覆盖的城市门诊、城镇诊所、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还有村卫生室已超过6000家。在基层他们有一句谚语非常清晰的描述了其中痛楚,就是“十年砍柴一日烧,千斤散尽人未还”。 通常每一个诊所或小型的医疗机构从开始开展到有他自己的固有群体再到盈利至少需要为此付出至少两年到三年时间。而不止一次,我们所到访的诊所正在经历医闹,门口横着去世的患者,作为医者他们除了会面临巨额的赔偿之外,还会面临以后不可能在同一个区域继续经营下去的问题。为此,我们分析他们的医闹病历,除了药物过敏,更多的是心梗猝死,并且很多都是非典型心梗,那他们为什么不用技术手段去识别呢?

第一是缺少技术手段,第二是缺乏专业技能。其实这非常简单,就是用一台心电图机和加上专业培训的读图技能就能非常清晰的把风险降到最低,但是他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这正好是我们一个标准化的切入点。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随着经营的自然沉淀,很多基层的医疗机构患者量其实是很大的,并且已经有了自己的固有人群,我们平台上所覆盖的很多基层诊所或者卫生院都是在那个地方已经开展了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的。他已经把周围所有的患者流量都引到他的诊所去了,甚至部分诊所就开在当地大医院的对面,同样从一大早开始接诊到中午都没有办法休息。

很多诊所或者社区医院的门诊量基本上每天都是过百的,如果我们去访问他的话,你会发现要到中午才能跟小诊所或者小医院的院长搭上话。也就是说基层是市场自然淘汰下有分层的一种商业状态,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都没有任何患者,有的基层医院其实是人满为患的。

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基层患者来说,他是非常信任这个医生的人品和医术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无论是基层的患者还是医生都远离了医疗的核心资源。患者当然希望在家门口获取更好的专家服务,所以说很多诊所到了一定规模之后,会不惜成本的请大医院的专家来诊所坐镇,来满足患者群对专家的诉求。

造成这样现象的一个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而这个分布不均除了医疗设备的不均之外,更多的是服务能力的不均。我们曾经有一些诊所和医院在西藏那曲地区,那曲地区是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因为当地有对口的援藏单位,所以他的设备其实让我们很惊讶,非常的先进,但是整个医院都没有几名医生,其实这就是医疗能力的分布不均。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广大的基层,很多诊所并不是买不起各种检查设备,更多的是出现疑难杂症的时候自己也摸不准。对于一些特定的检查比如说像刚才提到的心电,很多基层医生会拿着病人的心电报告在专业群或者论坛请人帮他答疑解惑,这其实是一个诉求,也就是说他规避风险,同时希望得到标准化的知识输出。

过去几年,市面上出现了非常多的公司做远程的区域心电网络,确实区域心电网络解决了非常大的诉求,特别是解决了上下级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专家能力覆盖的问题,但是也有它的弊端,这是在一个体系下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行为,而全国的基层是这样的吗?其实下面分享的案例可以看到,全国的基层更多是更小单位的个体组成的。

这张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份发布的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数量排名第一的是卫生室,一共有64.2万家,排名第二的是诊所和小门诊,有21.7万家,也就是说它们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加起来是93.1万家,高度市场化的基层医疗机构连接了数亿城镇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

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相当数量的村卫生室性质上已经跟城镇诊所完全一样。在这个基层医疗市场上占据第一数量的是高度市场化的基层诊所,其次才是城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因此刚才提到区域化心电网络,只能覆盖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的那一小部分,却没有办法覆盖这个广袤的数量庞大的诊所和门诊。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用如此有限的专家资源覆盖如此广袤繁多的诊所呢?要知道这些诊所是没有任何一家或者几家医院能够通过区域化心电网络给负担起来的,并且如果大家从商业模式上研究,你会发现诊所的两极分化也很严重。用统一标准进行覆盖的话,除非数量非常庞大,否则任何一家中心医院都没有动力来处理这么繁杂的数量。

益体康的实践

这个难题在相关行业其实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启示,如果没有滴滴打车软件就没有办法协调如此众多的打车用户和司机之间的需求,类似于我们无法协调基层诊所的读图需求和专家的读图时间一样。但是他利用互联网工具,用抢单的方式快速对接了供需两方面的匹配,提高了司机接单的效率也提高了整体运行效率,从而降低了每一个请求所赋予的时间成本,而这个案例其实可以完整的借鉴到基层和专家的互动上。

  • 以互联网方式重构基层心电网络

当时我们的思考就是,或许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大医院的专家为小诊所提供服务,用这种互联网技术,将专家的空闲时间急速的跟诊所的请求匹配,最后我们设计了专家的抢单模式,类似于滴滴打车司机抢单一样,将每个请求都控制在几秒钟之内得到响应,实现对很多广袤诊所的覆盖。

基层市场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实践,有别于区域心电网络有中心的覆盖,那么我们的实践就是以互联网的方式重构了基层心电网络,同时连接了千万家的诊所和大医院的小专家,使得每一次的基层请求能够在半分钟之内得到回应,同时在一分钟到两分钟之内,结果就可以传递到基层去,极大的帮助了基层。这是我们给基层赋能的第一步。

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软硬件产品,因为我们有多年的硬件、软件设计和研发经验,所以可以完全按照诊所或小机构的场景去设置,去创造了一款适合他们使用的网络化的静动态一体的心电图机。这个设备我们会放到诊所,相当于是我给诊所的一个连接工具,同时他测量了这个设备之后,我们会给他的手机端和web端去做一个实际上的连接。在我们的平台上有非常多的诊所每天都在使用这样的设备,同时我们会给他提供一个专家的读图服务。

刚才我曾经提到心电图是给基层读图能力的第一道赋能。其实我们只是用心电图的需求作为一个突破口,因为这个是他们的痛点,更重要的是我们搭建了以众包为基础的专家服务与运营体系。在我们的团队里边,有客服运营的团队,有技术支持的团队,有医学客服的团队。而我们的很多专家都来自于阜外、北医三院,301等大型三甲医院的在职医生,本质上是通过一个标准化的管道把这些医生的服务能力分发给了基层,这是我们现在目前做的事情背后的核心

使用场景其实是发生在小的医疗机构和大的专家之间,病人到小的医疗机构去看病,由医疗机构的医生对专家发起请求,然后专家的请求反馈给了基层的医生,最后基层的医生给病人临床建议,这其实是符合国家远程会诊要求的一个非常标准的模式。未来我们在这个模式上运行的远远不止心电这一项。

如果用区域心电网络与区域远程会诊网络的对比。大家都知道,如果我要搭建一个远程会诊网络或者像医院里面的会诊平台的话,耗费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建设周期都非常长。而我们选择心电作为突破口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是唯一一种远程化起来非常容易标准化,而且可以快速搭建的项目。这个项目简单到我只需要把设备远程的快递给他,通过远程培训或者远程协助,他就可以完整的使用下来,而且整个流程走下来,几乎只需要五分钟。也就是说,我用极低的一个标准化成本连接了非常多的诊所,初次投入成本是不高的。

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平台上一共覆盖了6000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同时我们总共的测量人数超过17万人,累计的会诊人数超过12万人,检出高危的人群超过一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都是在病人群体里面检出,所以说相对来说这个检出率是很高的,我们协助转诊了超过一千名的患者,一般情况都转到他们当地的医院。同时我们挽救了超过200条的人命,如果没有我们的服务,200条人命就流逝了,同时有200个医生家庭为此担上医闹,为此倾家荡产。

  • 从1做到无穷大

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所有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用一个标准化的服务非常快速的连接了很多小型化的医疗机构。但是从连接开始,我们其实是希望从1做到无穷大。

所谓从1做到无穷大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希望用远程心电服务连接基层医疗机构,接着推动更多增值服务落地。比如,动态心电图也是非常成熟且需要的医疗服务,是能帮助到患者的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测量方法。而且相对来说,双方的收益都会更大。同时我们还会在上边叠加各种生化,比如说现在已经叠加了动态血压、动态血脂等一系列的检测项目。

我们的第二个阶段其实是做一个平台,目前这个平台上已经包含了刚才提到的动态血压、动态血脂检测,甚至更多的比如说像血球仪等等都是在我们的平台上能够给诊所赋能的更多能力。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法覆盖患者的最后一公里,以线进行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在满足诊所刚需的同时相互之间建立信任,同时引入更多的增值服务,打造庞大的基层医疗能力的分发平台。

我们的平台现在已经包含了部分的生化检验项目,再往后我们其实是更希望分发专家,分发更多的资源和能力。刚才已经提到了,其实很多患者很信任基层医生,因为他们已经是很多年的交情,但是他信任的是这个医生的人品,或者说他一部分普通病的诊疗能力,但是对于很多疑难杂症,他其实还是希望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专家的。而对于诊所来说,他是有这样的固有群体,但是又没有办法解决这个固有群体的疑难杂症。

在这个情况下,发展远程门诊业务就显得顺其自然。通过基层医生,把专家服务能力分发给他自己的患者,而且这个患者群体是固有的,并不只是在现有群体上做增量。我满足了基层医生的诉求,满足了患者的诉求,同时也满足了三甲医院部分中青年医生的诉求,所以说我们下一步,可能是以大医院小医生做百姓看得起的远程专家门诊,这也是我们未来希望做到的一个方向。大家如果熟悉医疗法规的话应该知道,远程会诊是发生在医疗机构之间的一个会诊行为,正好我们这个模式避免了把专家直接分发给C端的病人,这样是完全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客户最北端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最南端甚至有马来西亚的华人诊所,因为我们的服务完全是没有地域限制的。最后我也说一下益体康的愿景,其实我们希望能用创新的医疗服务真正造福更多的百姓,也希望更多的设备厂商与资源相关方与我们合作,一起共同促进基层医疗的发展。

(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根据益体康联合创始人、副总裁赵俊淋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 

………………………………………

 钛坦白第48期:透视基层医疗  

详情:https://www.tmtpost.com/2709410.html 

本文系作者 佳音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09:52

无理打压中国药企,美国“药荒”更难解

09:48

印度塔塔集团或最快下月敲定协议,获得和硕在印iPhone组装业务控制权

09:47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下坞,计划于2026年年底之前命名交付

09:44

中泰证券原董事长李玮被查

09:38

下周解禁市值超1300亿元

09:37

摩根大通:自2022年Q4以来一直看涨黄金,黄金结构性牛市情况仍完好无损

09:31

重庆燃气:免去车德臣公司总经理职务

09:30

超微电脑暴跌逾23%,创去年8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09:25

英伟达收跌10%,市值一夜蒸发超2000亿美元

09:23

埃克森美孚的市值去年1月来首次超过特斯拉

09:20

欧洲央行管委穆勒:若经济符合预期,6月后还将进行几次降息

09:17

欧洲央行管委温施:今年仅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非常低

09:16

美联储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持续通胀被视为头号金融风险

09:12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未来将在某个时点减少日本国债购买规模

09:10

比特币已完成第四次减半

09:05

美股收评:纳指跌逾2%创2月份以来新低,英伟达重挫10%市值失守两万亿美元

2024-04-19 22:56

万丰奥威:互动易回复存在误导性陈述,公司及董事会秘书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2024-04-19 22:54

立案调查14件、多收取的燃气费将全额退款,重庆通报燃气费多计多收问题

2024-04-19 22:46

玻璃主力合约日内涨幅扩大至2%,现报1537元/吨

2024-04-19 22:42

中印尼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举行第四次会议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