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建议来了:运营商如何围绕“沟通”与微信博弈

未来运营商如何“老树发新芽”,无外乎两条路径,四个方向:全沟通方式整合,例如Joyn;围绕沟通关系整合增值:短信/语音社交化;围绕通话本身提供高保障高安全的沟通增值服务;沟通信息挖掘。

 

实战建议:运营商如何围绕“沟通”对抗微信

这是钛媒体专题“献策运营商”中,很实战的来稿之一,值得推荐一读并思考。

最近看到的一些数据和现象,比如短信收入占比大幅下降,比如国际上一些运营商推出不限通话时长和短信条数的套餐,比如微信等OTT业务的替代等等,无不冲击着媒体和运营商人员的眼球,于是在网上看到许多人都在谈论一个这样的观点:语音和短信业务将死。果真如此吗?作者并不这样认为。虽然各类互联网应用多多少少分流了用户的“时间份额”和“沟通份额”,但对于现有语音和短信业务的深度挖掘运营商还远远不够,也存在着巨大的价值空间。下面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1) 语音/短信业务的本质

2) 新的需求空间

3) 运营商的优势和创新方向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语音/短信业务的本质

语音和短信业务本质上是应当解决人与人之间沟通问题。沟通到底是什么?

沟通是人们之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是指人们之间进行信息及思想的传播。沟通常常牵涉了几个方面,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信息内容,表示信息的方式,传达的渠道。

——维基百科

所以,沟通的四个要素包括:

1)沟通方式,也就是指听说读写等,采用哪种方式与人沟通。

2)沟通关系,也就是沟通对象。

3)沟通媒介,比如通过互联网还是通过电话等介质与人沟通。

4)沟通内容,也就是具体的信息内容。

语音、短信实质上是一种点对点的沟通媒介。如何改善这种媒介的运营,以使得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获得更好的沟通体验,运营商真的已经做到极致了吗?

二、新的需求空间

通过上面的分析其实可以很容易的看出,目前运营商围绕沟通媒介本身的可管理可运营是非常成熟的。在技术层面,相信“电信级”(99.999%?)可靠性保障是运营商区别于OTT业务提供商的基础,当然这也是运营商安身立命之本。但围绕用户的沟通体验,是否运营商还有更多可为的空间?

沟通的四要素说明,完整的沟通体验缺一不可。举个例子来说,用户通过手机拨打同事的电话聊工作,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沟通场景。在过去的年代,运营商只负责接续和通话保障,用户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要通话能完成就OK了。现在:第一、QQ、微信、微博出来了,社交范围广了,朋友多了,沟通关系更复杂了;第二、终端智能化了,除了通话,拍个照、画个涂鸦、录段声音、加个表情,沟通和分享的方式越来越多了;第三、信息大爆炸时代,沟通频率、内容数量、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说不定啥时候我就想回忆一下八年前发给初恋女友的情话短信,你运营商能不能满足?

三、运营商的优势和创新方向

随着微信等OTT业务的快速发展,确实分流了运营商的短信和语音业务。但运营商仍然存在几个方面的独特资源和优势。

1) 规模和到达率:虽然微信现在号称有3亿用户,(据我观察真正的活跃用户应该没有这么多),比起运营商来仍然是小巫见大巫。且短信和语音基本是100%到达(阅读率),而微信里面有多少信息是100%到达呢?

2)强关系:保存在手机通信录里面的基本为强关系,朋友间的关系强度、信任度大大高于其他OTT通信录。

3)管道掌控度:运营商从底层掌控沟通媒介,可以提供很多OTT运营商难以提供的服务和保障。

4)用户信息和数据:这一块运营商相当于是守着金矿,但是未能开发。

至于未来的创新方向,如何做到“老树发新芽”。无外乎两条路径:业务价值向纵深挖掘,或者横向拓展延伸服务范围获取新价值。具体来看,作者认为可以大概归纳为四个方向:

1)全沟通方式整合:比较典型的例子是Joyn,以及前段时间日本推出的IKnowing电话。这类创新可以大大提升沟通的效率,让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更好更高效的达成理解。

2)围绕沟通关系的整合与增值:短信/语音是否可以社交化?是否可以引入弱关系并分层管理?如何利用好通信录做更多的服务?我想这里面是大有空间的。

3)围绕通话本身提供高保障高安全的沟通增值服务:这里面可做的就更多了。AT&T推出的跨平台跨终端呼叫管理应用、阿里的录音公证电话、个人IDC类应用、乃至云雀的短信预约、锤子系统的短信即时取消、Snapchat阅后即焚,都为运营商在此方面提供了极好的思路。

4)沟通信息挖掘。即包括用户群体信息,也包括消费、位置等大数据的整合利用再创新,这一块就不多说了,已经有很多的运营商进行了尝试。唯一要考虑的是运营商的基础信息架构是否足以支撑,以及可能带来的安全投诉。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恰巧钛媒体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运营商应该重新发明“短信”和“通话”》,大概意思和这篇文章类似,这篇文章提出“在电话号码的ID系统之上建立一个唯一单一真实身份的多属性、多层次、多开关的号码名称解析系统”是重新定义短信和通话业务,应对OTT竞争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作者再发挥一下总结出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1) 分配给用户统一且唯一的ID,提供分辨每一个客户的能力是关键基础,仅仅依赖于手机号码是不够的。

2) 必须能够对用户的全景沟通关系进行统一描述记录和管理,解决沟通关系孤岛问题。

3) 用户能够自定义各种沟通属性的开关,灵活管理各类关系。

4) 如何将短彩信作为载体而非业务,承载并扩展用户的沟通关系网。

方向是有了,但运营商能不能做的好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便如飞信此种典型的沟通业务也存在如此多可以诟病的产品细节,乃至即使方向正确也难以成功。

在本文范畴内不过多的讨论运营商的基因、机制、产品开发和运营能力等问题。“做什么”是首先要统一思想的,“怎么做”需要在此目标下逐步去优化适应。在移动互联网纷繁复杂的业务范畴中,围绕“沟通”的创新和运营必须是运营商坚持的主线,而非“卖月饼、卖名优特产品、做媒体”。

以上,是近期思考的一些总结,不一定完善,但希望能激发到各位来一起探讨,欢迎各位指正。

千里之行-

1篇资讯

粉丝

本文系作者 千里之行-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31
2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