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阿里云计算能实现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ET大脑是决定因素

一个新兴技术商业化的过程,可以说是一场关于时间的数学游戏。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就像一个水池的入口和出口。

数据流入云端进行了堆积和存储,再由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AI的解决方案流出。才能完成从数据到智能的进化。

在这个维度上看,人工智能基本是与数据和云计算分不开的。失去了云计算的支撑,人工智能只能是实验室里的利器,无法变成战场上的武装。所以云计算玩家挺进人工智能产业,也就成为了一种较比可行的模式。

毕竟云计算企业是距离人工智能商业化最近的一群人。

比如说国内云计算市场占有量第一的阿里,就在近半年时间里高调推出了多种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其中以几款ET大脑声量最大,阿里内部资源倾斜度也相当高。

截至目前,阿里云已经相继推出了ET城市大脑、ET医疗大脑、ET工业大脑和最新的ET环境大脑。其主要功能是以AI技术解决行业效率与数据监控等问题,比如最新的ET环境大脑的功能是监控污染等环境预警。

而相比于百度大脑、IBM Watson等同类竞品。阿里系的ET大脑所处的产业位置更加特殊。一方面它可能与阿里云的产品服务、市场纵深和战略标的紧密镶嵌在一起,另一方面ET大脑是阿里高调推出NASA计划后,紧接着推出的未来技术型产品,颇有几分“当头炮”的意思。

当我们从云服务市场进程和人工智能产业构图的视野望过去,ET大脑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理解“阿里牌人工智能”的一面镜子。

一,二,三,跳:云市场必须进入2.0

在讨论ET大脑本身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个背景故事。

国内的云服务市场,可以说从2011年之后进入了正式井喷阶段。2011年市场规模还在288亿,结果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3540亿,5年规模翻了近十倍不止。

推动这个产业以每年60%以上的增速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中小企业群希望以云计算服务替代传统IT支出。而在大型企业、某些政府系统和银行、医疗、教育体系也开始接受云服务之后,整个市场进程开始加速。

而这里面蕴藏的一个基础逻辑:

替代了传统IT的运算支撑、安全防护等功能后,无论是公有云还是产业云,都很难给企业带来更多价值。国内主要的云服务提供商,都大力推进花样繁多的SaaS、IaaS以及其他各种可能的增值产品与服务,但基于云服务的“云+”却一直都没有良性铺开的势头。

这有很多云计算产品与服务水土不服,仅仅为了云而云的问题。同时在中国市场环境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会选择价值模糊的“云+”服务。

而大企业和政府则更加倾向安全性、密闭性更好的定制云和专有云,这也让通用型业务很难渗透进去。

打个比方,云服务就像盖房子通水电,等住户终于搬进来了。下一步当然是盖商场餐厅电影院,源源不断赚这些住户的钱。但云服务市场却很有可能卡在了卖的东西住户不买账这个难点上。

于是无论阿里云还是其他云服务提供商,纷纷都把希望寄托在了人工智能这家新店上。

根据 IDC 的统计数据,2014年阿里云已经成为了国内市场第一。截止2016年,阿里云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之一。但市场的高度占有,也意味着最先触碰市场天花板。

对于阿里云来说,云服务市场已经来到了必须改变,至少要讲更大价值故事的时候。前边云服务可以讲循序渐进的存储、安全、通讯和定制,但到一定用户数和产业关系堆积后,必须跳转到如何以“云+”技术驱动产业本身变革上来。

云计算产业就像一场跳远,前面三步可以是一二三,但第四步一定不是“四”而是跳。

前边已经跑得更远的阿里云,当然不想让自己输在起跳这个关键环节上。

跑马圈地的垂直市场:技术试验田和大客户敲门砖

而配合着马云的“五新”战略和NASA计划节奏,阿里云适时推出了ET大脑。对比百度大脑等人工智能集成体系,我们会发现这个以“外星人”命名的阿里牌AI大脑从出生之日起就有不同:

百度大脑的被宣传为一个整体,甚至各种故事里被形容为“全能”的人格化形象。而公布它的第一件事,是在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炫技。

而阿里的ET大脑,却从开始就被冠以垂直行业的名称。大肆宣传以前,就已经推出了在阿里大本营杭州试验过的ET城市大脑,而在今年3月则高调发布了ET医疗大脑和ET工业大脑,刚刚又发布了环境大脑。

其中ET医疗大脑的主攻方向是对X光片等医学影像进行智能诊断,而工业大脑则主要作用于以机器智能提高工厂良品率。

这些“大脑们”的特点,是一出生就带着类似“我提高了多少诊断准确率”“我提升了多少工厂效率”“我预测了多少环境问题”而来的。可以说是以实用主义为己任,以给企业(产业)甜头为最高理想。

相比于迫切需要转型期定调器的百度,阿里云更需要的是与自己产业息息相关的垂直市场解决方案,是“来之则战,战必能胜”的产品,在这个思路趋势下,阿里选择了直接作用制造业,以及医疗、环境这种带有高品牌曝光度和政府合作可能的领域作为ET的第一站。

事实上,垂直产业的云计算+AI解决方案,是个很多人盯着的大蛋糕。阿里云选择绕过AI普及期,直接进入一个个产业当中掀起波浪,或许可认为是效率更高的模式。

除了对整体产业环境的预估,我认为ET大脑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价值:

首先在技术上,ET大脑可以同时成为众多阿里云已有技术的集成者,让很多细小的边缘技术和被放弃的死技术焕发能量。并且储备未来技术的NASA计划可以陆续升级ET大脑。最终这个人工智能集成产品可以成为阿里系技术是否符合商业实战的试验田。

其次在直接市场作用上,ET大脑代表的是定制化的产业服务,直接作用于大型工厂企业、医疗系统、政府系统这类云服务提供商最心爱的客户。而且明确给出AI能带来什么,能提高多少效率带来多少产能,无疑是最好的一种起敲门砖。

综合来看,看似节奏仓促而且技术亮点欠缺的ET大脑,更可能是整个阿里系技术计划和云服务市场的平衡点和转换器。

AI解决方案:全世界“卖云”的一张名片

同时要注意的是,AI解决方案还很可能给阿里云甚至整个阿里品牌带来另一个价值:出海名片。

今年1月,阿里巴巴成为奥运会“云服务”及“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的官方合作伙伴。而合作的内容,是阿里云将为奥运会提供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不管奥运会广告性质的官方合作是不是有点牵强,但显然阿里是希望以“云计算+AI”作为国际名片的。毕竟这两项事业代表着环保、未来和普惠,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业通行证。

去年年底,阿里云宣布欧洲、中东、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数据中心相继开放。今年6月,阿里又宣布将在明年早期开放印度数据中心。可以看出来,阿里云拉开“世界大战”,与亚马逊AWS、微软一争高下的战略是确定的。

而在国内市场中诞生的阿里云的服务体系,更多是贴合国内企业需求。但这导致了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很多具有中国B端市场的独立性和晦涩感,不够接国际市场的“洋味儿”。

这当然是个小问题,但AI解决方案带来的产能提升、超高识别度和弹性安全等红利,却是不用怎么翻译就可以跨语境传播的生动价值。

ET大脑的未来很大可能在于成为阿里云海外赛道的名片。而这种AI带来通用价值体现,以此跨过文化与产业障碍的方法论,其实是中国企业新的出海机会。

时间数学:关于向量和绝对值

一个新兴技术商业化的过程,可以说是一场关于时间的数学游戏。初始的数值会经过一系列运算,而随着时间被冷然抹去,最后得出的运算结果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也可能是个负数,甚至是个几何图形。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目前正在经历着用初始数值去触碰一系列运算公式的阶段。谁也说不准未来会发生什么,会得到什么,以及会毁灭什么。

但人工智能必然是未来的基础设施,这近乎是个定数。所以把ET大脑这样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放在整个阿里云的业务时空关系,以及阿里对技术的硬性需求中,或许可以给它下这样一个定义:

ET大脑(或者做毁了之后再做个同类产品),是NASA的向量、是阿里云的绝对值。

NASA可以很飘,但必须有商业方向。

毕竟所有伟大的技术愿景技术哲学最终都是要卖出去的。而ET大脑这种东西可以给NASA提供技术研发的商业方向和每一个进度的长短标识——此谓向量。

而另一方面,阿里云可以什么都做,但最终可能只留下几个不可替代的价值。

野蛮生长的云计算,可能催生千百个项目和产业,但使用性和长效性却难以为继。

这个问题不光阿里云,国内的公有云、企业云服务商都会遇到。但最终云计算市场一定要留下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下一个产业时代的入口。人工智能是目前最接近这个入口的东西,而阿里云的ET大脑,或许也有机会成为它未来的绝对值——数值到原点的最短距离。

本文系作者 脑极体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18

钛媒体独家|上汽大通郝景贤:新能源MPV今年渗透率预计将达40-50%

20:14

天坛生物:一季度净利润3.17亿元,同比增长20.91%

20:14

惠达卫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838.42万元,同比增长5979.08%

20:13

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络举报工作会议暨一体化机制建设推进会

20:08

港媒:中国内地仍是苹果公司主要生产基地

20:07

4月25日新闻联播速览25条

20:06

北京:规划建设支撑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需求的超大规模智算集群

20:05

北京:对采购自主可控GPU芯片开展智能算力服务的企业,按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

20:03

北京: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与自主可控芯片开展适配

20:01

北京:到2027年实现智算基础设施软硬件产品全栈自主可控

20:01

北京:到2025年 智算供给规模达到45EFLOPS

20:00

《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正式印发

19:54

默克:一季度净利润47.62亿美元,同比增69%

19:52

南京聚隆:航空航天领域营业收入对公司整体业绩贡献很小

19:48

因需求在减半后降温,比特币多头暂停杠杆押注

19:43

华立科技:一季度净利润1997.62万元,同比增长247.51%

19:42

微软首席执行官将访问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

19:42

兴业银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43.36亿元,同比下降3.1%

19:40

迎驾贡酒:一季度归母净利润9.13亿元,同比增长30.43%

19:39

高新发展: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449.79万元,同比增长9.6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