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建厂成定局,这会是特斯拉走向盈利的关键一站吗

在中国的投资建厂之举,很可能成为特斯拉电动汽车业务全面走向盈利的转折点。

近日针对特斯拉在中国上海临港投资建厂的消息不断。6月23日下午,腾讯科技报道称,上海市政府内部人士透露,建厂事宜属实,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于今早签约了投资意向协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的谈判启动已有两年,知情人士透露,只不过因为特斯拉要价太高,上海市政府一直未最终答应。根据中国外资企业不能独资建厂的政策,在落户上海的同时,特斯拉还与神秘的上海市某国资企业合资,共同推进特斯拉的国产。

在中国建厂投产一直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着手推动的计划。特斯拉曾多次在官方渠道表示,考虑在中国推行“国产计划”。就在2016年1月,特斯拉CEO马斯克还表示,特斯拉正在寻找一家中国生产合作伙伴。

尤其是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任之后,对于传统页岩能源的推崇和对清洁能源的排斥,让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传闻越发密集。而与特朗普政府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政府不但是巴黎气候协定的坚定支持者,还接连通过财政补贴、免购置税、专属牌照以及新能源积分制度等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如果特斯拉在中国建厂,还将获得免去25%进口关税的成本优势。

当然,根据现行政策规定,特斯拉如果只是通过SKD(半散组装)或CKD(全散组装)的形式进口零部件在国内组,特斯拉将依然要承担25%的关税。这意味着特斯拉想要真正降低成本就必须在中国采购零部件,本土化率至少要达到40%。

不过,据钛媒体此前独家报道,松下已经与中国18650PACK供应商捷星新能源签订了投资建厂协议,将在苏州三洋工厂投厂,生产此前供应特斯拉的18650镍钴锂电池。特斯拉本土化采购的条件似乎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官方资料显示,特斯拉已在全国布局一百余座超级充电站,502个超级充电桩及1400余个目的地充电桩,遍布包括拉萨、西宁、西安、呼和浩特、西双版纳、三亚等全国72个城市的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等热点位置,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主干道及功能区。此外,特斯拉还建设长途旅行路线,日前已完成三亚至哈尔滨、川藏线以及青藏线的充电线路铺设。

中国或是特斯拉的盈利一站

据了解,困扰特斯拉汽车业务盈利的关键因素,一个是产能,一个是电池的能量成本。

产能方面。从2008年推出Roadster至今,特斯拉共面向市场销售了约10万辆汽车。经济车型Model 3的发布让特斯拉收获了40多万的订单,这对于特斯拉的营收状况来说,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而特斯拉也承诺,2017年下半年将兑现Model3的上市。

以特斯拉给予厚望的Model 3为例,该车的售价为3.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加上进口关税和物流等费用,售价约在40万人民币左右,而如果在中国投资建厂,借助政府资源和政策优势,Model3售价的下探程度可想而知,无疑将助理特斯拉在市场放量上率先取得突破。

电池方面。此前麦肯锡的报告指出,在2025~2030年左右,电池成本会下降到一个可商业化的价位,这个价格在100美元/kWh。而2016年年初,特斯拉就表示其电池组成本价格已经降至190美元/kWh。

如果能够借助中国市场实现更大的规模化生产,或将推动特斯拉的电池成本更快达到盈利节点。

此外,随着中国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在2018年落地,未满足新能源积分要求和燃油正积分不大达标的车企,需要向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积分富裕企业进行购买。2013年,特斯拉凭借售卖积分,利润高达1.4亿美元,随即就宣布纯电动汽车销售业务由损转盈。之后,随着传统车企纷纷开辟新能源产品线,以及日企的燃料电池车进驻,特斯拉的ZEV收入开始降低。目前,这套盈利手段在中国市场显然可以再度施展。

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投资建厂之举,很可能成为特斯拉电动汽车业务全面走向盈利的转折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怎么办?

2014年,国内涌现一股新造车势力,经过3年酝酿,也都开始推出量产车型,新造车势力希望通过主打新能源和智能互联,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潮流中捕获机会。如今,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其相对成熟的品牌对与刚刚兴起的中国新能源造车势力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不过,也有评论称,对于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事情,国产厂商们早有预判,产品规划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化。

蔚来汽车投资方华平投资合伙人陈伟豪告诉钛媒体,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其实对推动中国电动车有非常大的好处,可以共同培养市场。

而且在汽车市场中,不可能是一家独大的,包括宝马,奔驰,日产,本田这些车企在内,每家的市场份额有限。

“特斯拉在中国卖比较好的应该会是Model3,这个车比较小,以年轻白领自己用车为主。”陈伟豪说,”而蔚来是一个大型的家庭用车,30万左右的车,它可能是更高端一点,有自己非常好的客户定位,我们当时做尽调的时候,发现7座SUV是一个非常好的空间段。”

除此之外,奇点汽车和小鹏汽车都宣布了量产计划,而两者都在做小型的SUV。显然,从纵向的行业现状来看,汽车行业内,做到赢者通吃的先例尚未出现,每个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真的假的

    回复 2017.06.22 · via android
  • 期待!

    回复 2017.06.22 · via ipad_hd
195
2
20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