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请大董的厨师长来张罗一顿大餐,只不过,下厨房想让你“在家吃”

蟹足棒什锦越南春卷、清新柠檬蒸鱼、芝麻菜松仁香煎鸡腿肉……将要做这些菜给自己吃的人,正是你自己。

【本文来自钛媒体特色栏目「快公司」,项目由钛媒体 TMTBASE 数据库「我造社区」推荐】

大董烤鸭总店的厨师长苏文峰和TRB-Bites副主厨李嘉琦的新工作位于望京西的一所小区住宅,在那里,他们每个工作日会花上60%的时间用于研发新菜,剩下的时间则要培训其他人切菜洗菜,相比于原来在高档餐厅的重复性工作,他们认为这里更自由。

蟹足棒什锦越南春卷、清新柠檬蒸鱼、芝麻菜松仁香煎鸡腿肉……看到本周菜品的你仿佛拿着一张星级酒店的菜单,不过不要误会,将要做这些菜给自己吃的人,正是你自己。

每道菜品所需的食材、调料被分开包装

选购食材,清洗分装,调配酱汁,写食谱和设计每周菜品等工作是由大厨和他们的新团队完成的,你需要做的是花费129元提交订单,等着食材包送上门,拿着附赠的食谱走进厨房——自己做饭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

大厨的新团队是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它的标签有“O2O”“生鲜”“半成品”以及那个鼓励你回家做饭的App“下厨房”,创始人潘小月是下厨房的早期员工及内容主编,出过食谱书,开过私房菜馆,在下厨房创始人王旭升的提议下,潘小月组团队,做调研,找大厨,并在2016年9月上线了这个由下厨房孵化的项目“三刻321cooking”(以下简称“三刻”)。

“从半成品食材包开始,下厨房终于走向线下了?”钛媒体编辑问道。

“说「开始」不太准确,下厨房此前就有过很多线下的小项目,但三刻绝对是花精力最多的。”潘小月说。

“花精力”主要指的是,三刻从下厨房拿了100万的启动资金独立了出来,成为一家新公司,另一方面,在中国做生鲜半成品坑了不少人,且至今也没有一个成型的商业模式。

三刻在做的事可以说是理想主义的,当问到市场培育期和盈利等问题时,你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我们和下厨房的理念一样,年轻人总是要回家吃饭做饭的,等有一天我们会做饭的父母都老了怎么办?”潘小月说,在这样的设想下,她希望在这个市场爆发前能早有准备。

在美国获得成功的Blue Apron是三刻参考借鉴的对象。怎样能在高运营成本、库存压力下实现盈利?这个美国前辈的回答是订阅制,即提前为包月或包年的服务付费,再享受定期的新鲜食材。而在订阅制尚不成熟的中国,你会发现,三刻主推的服务是以周为周期的,每周更新四道菜,如果你在周三下单,可以选择在周五六日收货。如果想吃过去某周的菜品怎么办?对不起,下架了。

在目前周订单量在200+的情况下,预定制,每周固定菜品,才能有效减小库存压力。虽然不能在时效性上保证用户体验,潘小月认为三刻的优势在于“精细化”。独家配方、中央厨房管理体系、大厨把关,这些其实都在回答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在超市买便宜的袋装净菜,而要选择价格更贵的半成品订阅服务?

“不会做饭也能假装是大厨”、“附赠的酱料甩超市的一条街”、“摆盘也是美美的”.....从下厨房社区上的用户反馈看得出来,选择半成品是区别于叫外卖/定水果的更为小众的需要——当热爱美食的你终于可以拿出一个周末好好做饭了,此时却发现自己厨艺捉急,想换换口味却又无从下手。

上个周末,当我一个个拆着三刻的食材包在厨房挥舞时,不得不承认做大餐这件事已经被互联网改造得像煮方便面一样简单了。

可,它能活下去吗?根据潘小月的计算,要实现收支平衡周订单量还得翻好几倍,这显然又是一门熬时间的生意。(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宫赫婧)

 

本文系作者 赫婧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一个人好无聊有人能陪吗

    回复 2017.05.18 · via iphone
  • 逼格定位有问题

    回复 2017.06.28 · via android
  • 无法规模化供应本身即伪命题,想法是好的,落地是无果的。

    回复 2017.05.19 · via iphone
  • 做菜真的是隐形的天赋

    回复 2017.05.18 · via iphone
  • 给配图赞

    回复 2017.05.18 · via iphone
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