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排队”起家的美味不用等集齐了 BAT 三家融资,餐饮行业 SaaS 如何突破瓶颈?

餐饮行业的互联网化如今停留在一个尴尬的处境,特别是面向餐厅的 SaaS 应用,它们一方面要提防传统软件商的围追堵截,一方面要应对行业标准化的缺失现状。

“别再聊排队了,咱们可以聊聊别的。”

见到钛媒体编辑时,谢新法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到。在外界的印象中,融资 5 轮、估值 30 亿元的“美味不用等”(以下简称“美味”)大多仍停留在“排队神器”,这甚至让谢新法和它的团队对此有些苦恼。

从 2014 年开始,一款名为“美味不用等”的应用逐渐出现在商场的餐厅门口,只要扫一扫餐厅提供的二维码,关注“美味不用等”的微信公众账号或者下载 APP,即可进行线上排队取号,如果你想利用等位的时间再去商场四处转转,美味也提供了实时通报叫号进展的功能。

通过“美味不用等”的 APP 与微信公众账号,食客可以进行线上排队,并能够实时查询叫号进度。

这样的服务很快得到了B 端和 C 端市场的双重认可,对于食客来说,线上排队、实时叫号的服务提升了他们的用餐体验,而对于商户来说,相比原先的拿号、记录、喊号等人工排序方式,机器排队比传统的服务员排号效率会更高。

据美味统计,平均每个食客利用电子排队都能节省 30 分钟的等待时间,当食客在餐厅的流转更加紧凑,自然就能提升翻台率,从而增加餐厅的营收。以合作餐厅“望湘园”为例,在使用美味的“排队、在线点菜”等产品后,一个月到店就餐率提升了20%,空台率降低了30%,门店周末/节假日营收提升5%。

复制“排队”优势

蒋宇捷是信天创投的合伙人,他在 2014 年主导了信天创投对美味的 A 轮融资,回忆起当时为何在整个餐饮行业中选择了美味,蒋宇捷对钛媒体编辑说:“相比餐饮行业中点菜、支付等环节,’排队’的切入点在头部餐厅中更为刚需,是 must have,而点菜和支付更倾向于 nice to have。”

“切入点”让美味在与同业的竞争中获取了先发优势,也让它成为 SaaS 行业少有的,能通过 C 端市场的口碑与流量倒逼 B 端客户增长的产品。但如果依照正常的企业发展标准来看,光靠“排队”,美味无法实现它们给自己确立的“互联网餐厅 SaaS 服务及运营平台”的定位,这就需要美味利用已有的产品能力和市场份额,将通过“排队”取得的优势复制到餐饮业其他环节。

首先是继续保持产品的“稳定性”。

和大众消费市场不同,作为服务企业客户的 SaaS 产品,“稳定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美味在初期投放“排队”产品时,曾将微信公众平台的排队功能更迭过上百个版本,公司 CMO 陆瑞豪甚至带领工程师守在合作餐厅门口维护设备,而在全国 200 多个城市里,美味也分别安排了销售与技术人员,跟进当地餐厅的软件使用情况。

“美味不用等”创始团队成员,左起为:CMO 陆瑞豪、CEO 谢新法、高级销售 VP 杨佳佳、CTO 郑国春

另外,美味在业务拓展的速度上也高于市场同期产品,这里除了市场销售团队的业务能力以外,“技术改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传统的餐饮软件商用于预订、点菜、结账的一体机大约有一人高,搬运与运输很不方便,美味用作排队的平板电脑与结账时的智能 POS 机都只有巴掌大小,更利于推广人员去餐厅进行演示操作。“别的软件厂商要一天要 2-3 个人谈妥一家店,我们一个人一天可以搞定 3-5 家门店。”谢新法表示。

传统软件商提供给餐厅的点菜、支付一体机体积较重,搬运很不方便,这就给轻量化的“美味不用等”创造了机会。

根据美味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美味已覆盖 200 多个城市的 6 万多家热门餐厅,其中开通预订合作的餐厅超过 2 万家,占据全国排队市场90%以上的份额。

“3 万亿的市场”与“1%的占有率”

表面来看,美味在利用“排队”功能占据绝对比例的市场份额后,之后的点菜、支付、评价等功能也可以顺理成章的连通,接下来再对接到餐厅的后端,逐个击破会员运营(CRM 大数据)、食材采购(供应链 B2B)、财务授信、还贷(金融)等细分环节,似乎也并不困难。

美味内部也以使用对象为标准构建了一套产品矩阵,有针对餐厅(B 端)推出的“美位”(排队预订)、“美小二”(点菜)、“美 POS”(支付)、“美会员”(CRM);也有针对食客(C 端)推出的“秒订、秒排、秒点、秒付、秒赏”。

但棘手的问题在于,由于餐饮业本身的业务碎片化,这个价值三万亿的市场,一直在互联网化的进程上停留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 1000 家以上的餐饮软件商,而每一家的份额都不到1%。

这与市场的教育程度有关,由于餐厅服务人员普遍学历不高,餐厅老板碍于培训成本,对 SaaS 的应用往往持观望态度,这就导致 B 端在移动端的尝试仅限于“排队、订座、支付”等解决互联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层应用,而一旦涉及到餐厅账目流水、会员数据等敏感信息,餐厅的管理人员就会显得小心翼翼,不愿意将数据分享给第三方。

另一方面,对于新入场的 SaaS 产品,还要面临传统软件厂商天财商龙、石川、辰森、思讯的严防死守,以及像海底捞、西贝这样的餐饮头部品牌自行研发的 IT 系统,这些都让餐饮 SaaS 行业充满了不稳定因素,也引发了行业的关键矛盾:行业标准化问题。

“通讯行业有3G、4G 这样的标准,手机厂商就可以围绕这个标准来生产产品,但餐饮行业就没有这样一个标准,各个软件的系统与数据都是封闭的。”谢新法对钛媒体编辑说到。

举例来说,一家餐厅如果前期将微信支付对接到天财商龙的全套系统,接下来他打算接入石川,两者在系统层面就不能无缝衔接;再比如,某家餐厅在财务端使用了石川、订座端使用了大众点评,这两套系统也无法实现数据的连通。

对此,谢新法希望能用“平台”的办法改善这个问题,这也被他称为美味的“路由器战略”,即一方通过资本加入连接 BAT 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一方通过技术手段打破对传统软件进行升级,帮助其接入餐厅自身的局域网,让餐厅不论使用何种软件,都能够实现内部数据的互联互通。

这也成为美味接下来将继续深化的方向。2017 年开年,美味正式公布了 C+ 轮融资,投资方为支付宝口碑以及央视旗下的中视资本,而美味上一轮融资领投方为大众点评(后与美团合并为新美大)和百度。如此来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美味完成了 C 轮的融资组合,资方背景涵盖了百度、新美大(腾讯系)、口碑(阿里系)。

随着 BAT 陆续成为美味的股东,谢新法当初的“路由器”战略也日趋完整,在接下来的规划中,他希望将这个平台开源出去,让中小商户,与不具备技术改造能力的传统软件商实现互联网化,从而实现整个餐饮行业内商家、传统软件、互联网 SaaS 数据与 IT 系统的连通。

这里还藏着美味的另一个野心,当餐饮行业产业链的各个角色都相互打通之后,其中产生的数据即可沉淀在美味的平台上,而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运营,美味可以为商户提供商业决策上的支持,比如餐厅进驻商场的区域位置选择,适合的菜系、顾客画像等,这部分业务将成为美味在“路由器”战略后的另一个发展重心。

美味的 CPO(首席产品官)卓凡给钛媒体编辑举过一个案例:港式茶餐厅品牌“山丘”想在宝山万达开店,但对于该区域的受众接受程度有所顾虑,美味根据实地考察,发现宝山万达里某同类品牌茶餐厅在高峰时段有排队现象,而在美味的后台显示,“山丘”的单店客流要高出该同类品牌 20%,通过这样的数据支持,美味能够为类似“山丘”这样的餐饮品牌提供咨询。

相较于行业内其他玩家急于朝供应链金融转型的现象,谢新法表示,美味并不想借着 SaaS 的壳做金融生意,目前美味主要的营收方式包括基本的软件使用费、将 C 端应用导流给 BAT 获取流量分拥、以及为餐厅提供 CRM、营销等数据运营服务费。美味也将盈亏平衡的期限定在了今年 6 月,并表示今年年底,美味的利润将超过 5000 万。

本文系作者 苏建勋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实用、省事、省时

    回复 2017.02.21 · via pc
  • 不好用

    回复 2017.02.20 · via android
157
2
149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