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bit如果把竞争对手Pebble收购了,Jawbone怎么办?

互相拼杀已经不再流行,寒冬之下,怎样自救,或许抱团方能持续。

寒冬持续蔓延,这一次被波及的是智能可穿戴市场。

上周,根据国外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的消息,可穿戴设备第一股Fitbit,即将收购它的竞争对手,智能手表制造商Pebble。

The Information对这则消息似乎很是笃定,披露了不少关键信息,比如:

1、Fitbit并购Pebble的金额“很小”;

2、并购交易完成后,Pebble及其产品即将退出市场;

3、Fitbit会吸收包括知识产权和软件在内的Pebble资产。

虽然暂时并未得到两家智能手表厂商的回应,但是Fitbit这个时候收购竞争对手Pebble也不难理解。

今年3月,Pebble就宣布裁员40人,虽然这个人数看起来不多,但是当时已经占了Pebble员工数量的25%,就在宣布裁员之前八个月里,Pebble一共完成了2600万美元的融资。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Pebble 自2009 年创立,已经总计拿到了 5881 万美元融资和借款。

Pebble作为最早一批进入智能手表市场的创业公司,旗下设备主要以健身和健康等辅助功能为主要卖点,2015年Pebble刚刚实现了100万块智能手表的销售里程碑。

可以说Pebble也算是享受到了智能可穿戴的第一波红利。

于是,就在2015年Pebble大红大紫时,手表大厂 Citizen 有意出价 7 亿4000万美元收购 Pebble,同样在 2016 年 Pebble 2 新产品上线前,Intel 也曾出价 7000 万美元收购 Pebble。

如今,根据The Information援引消息人士称,这次Fitbit预计以 3400万美元至4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 Pebble。

可以看出,这个价格比 Pebble 以往的几个收购邀约都低得多,一方面反映出Pebble的瓶颈,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整个智能手表行业的持续衰败。

根据今年10月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市场急剧萎缩,总销量仅为270万只,较去年同期的560万只下降51.6%。

其中,三季度苹果手表的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71%降至41%,销量同比下降近72%,降幅之大仅次于联想的73.3%,而Pebble的降幅虽然排在苹果、联想之后,但也高达54.1%。

智能手表大市场环境的萎缩,加上Pebble 本身又缺乏自主造血的能力,一旦陷入财务运转不灵的境地,被收购也显得顺其自然了。

对于这次的收购方Fitbit来说,2015年6月18日上市时,当天收盘Fitbit股价报29.87美元,较20美元发行价大涨49.35%,公司估值达62亿美元。但是好景不长,之后Fitbit股价一度下跌,如今已经跌到8.14美元。

当然,目前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在困扰着它,那就是Fitbit整体净利润率只有3%,但是今年以来成本缺大幅上升105%。可以想见,在失去了收入的快速增长之后,公司未来盈利情况堪虞。

于是,自救难题摆在 Fitbit 面前,Pebble成为一个可选择的对象,而两者结合也被看作是寒冬里抱团取暖的做法,但是即便互相取暖,是否就能够挽回颓势?另外,如果你们两个抱团了,Jawbone该怎么办?

Jawbone虽然并没有上市,但也曾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明星之一,所募集的资金近10亿美金,估值一度超过30亿美金,并且与Fitbit可谓是死敌。 

但两者的状况都不怎么样,今年8月就有消息称Jawbone近几个月正在与至少1家硬件厂商接触,讨论出售的可能。同样在8月份,Jawbone的主要贷款方、小股东贝莱德集团披露,对Jawbone的股份进行减记,价格下调至每股不到1美分,要知道最初可是以每股5.97美元的价格收购了Jawbone股份。

在这些可穿戴厂商中,Jawbone可以说是鼻祖并不夸张,但其主打产品智能手环并没有技术门槛,而且也没有挖掘出用户需求,销量远更不及Fitbit、小米和Apple Watch。

有意思的是,伴随着销量的下滑,眼看后起之秀Fitbit超车自己,Jawbone“眼红了”,在去年5、6、7三个月中三次起诉最大的竞争对手 Fitbit ,意欲实现禁止 Fitbit 的运动手环及配件在美国的销售,更加巧合的是,Jawbone的起诉恰好赶上了Fitbit上市前后的时间点,其用心昭然若揭啊。

也难怪,Jawbone诞生之初曾生产手机,蓝牙耳机、再到音箱和运动手环,已经有16年历史,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盈利,眼看被后来者超越,难免心有不甘。

但如今,互相拼杀已经不再流行,寒冬之下,怎样自救,甚至抱团方能持续。假若Fitbit收购了竞争对手Pebble,Jawbone也是时候加快速度找退路了。

这个市场,失败的不是某一个,而是整个广泛意义上的穿戴设备市场,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均面临针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痛点,甚至是基础性创新和提升实际价值的挑战,并非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这么简单。这些痛点解决不了,不管抱团还是独立发展,死亡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本文系作者 ToB新人类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