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PPTV创始人姚欣:未来是AI+的时代

作为创业者,他认为PPTV创立得过早,但公司安全地走过了活下来、技术升级、走向消费领域三个必经阶段;作为投资人,他看好AI、虚拟现实和物联网。

姚欣2005年创办了PPLive(后更名为PPTV),前后拿到了6轮融资,可谓风光无限,钛媒体潜在投资家收集到的资料显示:

  • 2005年6月1,获得软银中国5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 2006年1月,获得软银中国、蓝驰创投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 2007年9月1日,宣布获得DFJDragon德丰杰中国基金、软银中国和BlueRun的2100万美元风险投资;
  • 2009年11月,完成C轮亿元级融资;
  • 2011年2月,完成软银中国2.5亿美元D轮融资;
  • 2013年10月,获得苏宁、弘毅投资4.2亿美元战略投资;
  • 2014年9月,获得凤凰传媒3.71亿元战略投资;

直到2014年12月,被苏宁以2.4亿美元战略收购,如今的姚欣已经宣布离开PPTV,9月20日,他以一个投资者的身份在千乘资本首届投资论坛上发表演讲。

他将PC诞生后至今的这段时间分为PC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而推动这三个时代发展的分别是计算能力、交互能力和连接能力,其对应的领域就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物联网。自己目前就职的蓝驰创投,今年的投资也是在计算机视觉,包括云交互这样的认知方面的投资。

在总结PPTV的经验时,他认为自己创办得过早,他觉得成熟的创业公司需要走过三个进程:活下来、技术升级、走向消费领域。他还总结出创业者需要有两种能力:一个是产品家的直觉,能提出一套解决方案;一个是要有一个很强的视野,需要有对未来的预判能力,要有全球化的市场观念和全球化品牌思维能力。

以下是姚欣在千乘资本首届投资论坛暨启程典礼上的演讲,略经钛媒体编辑:

我现在已经离开PPTV,现在我最新的角色是做投资,从一个创业者的视角来讲我自己看到的一个新的趋势,也向各位投资者来学习。刚才主持人介绍到了我自己的整个的创业的经历,我在过去10年的创业里面,悟到了一件事,创业者需要做两个事:一个是产品家的直觉,能提出一套解决方案;一个是要有一个很强的视野,需要有对未来的预判能力。

所有的科技的创新无外乎是3点技术的进步带来的。PC时代诞生于80年代左右,就是因特尔,同时也跟乔布斯所托,当年偷学到了图形界面,才让我们今天从计算机迈到了电脑的时代。

同样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是因为计算的能力,比如说客户端服务器的进步,包括浏览器,95年以前上网要有指令,从这之后你可以通过浏览器一个图形化的界面跟网络进行沟通。

到了2010那左右,我们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一方面云计算的提升,比起当年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的终端的数量扩充了几千倍。

最后是无线上网,这里面也有我们的华为的功劳,我们现在所有人被网络连接起来了,智能手机24小时把你跟网络连在一起,这样的联网能力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今天有滴滴打车,当年的PC互联网是不能有这样的创新的。这是我们能看到技术飞跃带来的时代的变迁。

2016年是AI、虚拟现实、物联网的时代

第一,从计算能力方面看,今年最火的科技名词就是AI,人工智能。包括今天AlphaGo也来自于我们的算法,在过去的5年时间有一次大的飞跃。这个算法叫做深度神经网络:经过一定量的数据的训练,就有可能由机器推测出来那条曲线,大家可以看到自动生成的曲线,这样的学习的模式跟我们的以前的算法是颠覆性的创新,由此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考。

我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是26岁的黑客,最著名的事件是第一台苹果的越狱者,这个小黑客在自己的车库里面,用了3个月,进行一个简单的汽车的改装,用自动驾驶,将一台电脑塞在副驾驶座,通过系统的车辆的中控,通过激光雷达前面的摄像头进行前方暴露和路况的判断,进行端到端的方式,让车模仿人的驾驶动作,车开始逐渐将外面的事物和人的驾驶习惯进行某种连接,比如说躲避、减速进行车的模拟,过去谷歌用8到10年做的事情,今天用新的算法可以做到提升,我们再次看到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力。

今天做投资,我最近也在做蓝驰创投,今年的投资还是更多的在计算机视觉,包括云交互这样的认知方面的投资。

第二个可以说说交互,最重要的趋势就是交互逐渐变成了我们ImageNET的交互方式。现在的交互方式的趋势就是云,在最近一年时间以内,我们的云输入法的准确率到了你无法相信的进步,在2016年的英文的识别率在90%以上。亚马逊出了一个新的音箱ECHO,反应速度都超过了你的想象,这个设备在今年的1季度买到了100万台,大家可以看到当年的智能手机一样进入了快速成长的曲线,今年卖到1000万台,包括在汽车、手机上也在用更多的语音的方式来进行进一步的交互。

另外一点比较热闹的概念就是虚拟现实。虚拟现实也是经过了技术的周期到了一个技术成长时期,从整个市场来看,我们也能看到现在的特点是虚拟现实的基础建构被大公司垄断,但创业公司在一些原器件方面还有机会,比如说动作捕捉。创业公司帮大公司把底层的基础设施搭建好;在服务这一端来讲,很多在传统行业有一定积累的公司已经切入了,用在更多的行业,比如说教育、医疗,我们的会议、社交,虚拟现实的发展也让我们有机会重构我们的所谓的交互方式。

虚拟现实我们会提到3个因素,交互、想象、沉浸,虚拟现实还早期的阶段,刚刚渡过了泡沫的低谷,远未到成熟期。国内很多技术尚未成熟,真正的虚拟现实把我们的听觉,我们的视觉,我们的触觉,我们的空间感觉都要能够虚拟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个讲连接。走到了移动互联网,其实已经把互联网的连接能力做到了极致,但还有很多的趋势。第一个就是每一次技术的进步会带来更多海量的设备,我们能看到一种趋势,从最早的服务器客户端,到后来的云计算,我们看到联网的设备越来越小,越来越廉价,未来到了物联网,我们用的服务器会更加的简单,我们需要的是每一个小区里面都要有一个机房,我们要连接的数量不是几万台,而是几十亿台。

我们提到无限互联网的连接,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重要是商业模式的重构,今天移动互联网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在线,才会有今天的O2O的服务,未来的物联网将更多的物体连接起来。我的看法是,物联网对应的主流商业模式是共享经济,通过对虚拟的ID的调度,在全城市调度这样的虚拟的车辆来实现对物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是所谓的共享经济,我们需要的是将更多的物体连接起来,实现我们的效率极大的提升。我们的未来的车子,甚至杯子有可能都是共享的,让今天极大的产能更加高校的使用,这是看到的未来商业模式方面看到的重构。

刚才给大家讲了很多激动人心的地方,我再给大家再次冷静冷静。我们今天离认知智能还有很长的距离,你今天让一个机器人去读懂一篇课文,把中心思想总结出来,这个对机器人是非常有挑战的。目前的认知智能,还是属于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在科幻片里看到的,能够自我进化,不断的改进,今天的弱人工智能更多的是辅助,通过一些方式辅助我们的商业决策,辅助我们的今天做很多的复杂的操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可能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真正离我们想象中间的电影般的人工智能是需要更久努力的方向。

创业公司的三个阶段:活下来、技术升级、走向消费领域

我当年是2004年创办了PPLive,可以说创办的太早了,甚至在早期的时候都没有办法写商业计划书,只是做一个美国做复制。然后我做了一个总结,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技术公司,需要做多次的商业重构:

而当下做产业互联网,第一阶段做的事就是活下来,这个时候的技术并不能真正的改变什么,就做旧瓶新酒,你现在做的就是顺应它,在一些细分的领域去改进或者去提升其效率、节约成本和时间,但是能活下来很幸运的一件事情,90%的公司在这一阶段就死掉了。

第二阶段通过你的服务和产品向用户端进行数据的收集,这个时刻才是你真正进入技术升级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也是我们在逐渐通过他人之力影响和教育我们今天消费的过程。

最后迎来我们真正走向消费行业,你的能力要再次的改变,可能是技术公司,我们后来是PPTV——一家网络电视媒体,我们是一家面对用户提供市民服务的公司。

一家公司如果想在漫长的周期来面活下来,必须要有对技术的持续升级和积累,以及最后对用户心里对最后打造用户品牌的能力,这多种能力的促成,让我们看到优秀的创业,在这样的技术周期里面活下来。
大家知道中国谈的更多是模式的创新,硅谷谈的科技的创新,或者是颠覆性的创新。在硅谷谈市场,大家默认谈的是全球市场,而我们在中国谈的是中国的市场,我们有一个防火墙帮助我们抵御了很多国外模式,我们要追求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但是也给我们带来重大的思考,为什么说中国的公司不能走出去?

比如说像华为、创业公司里面的大疆,我们看大疆的成功也是结合了两个市场,两个创新共同构成的,有独特的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人才优势和储备带来了早期的成长。它活在中国,享受着中国的资本红利,享受着中国的数据红利,我们的法律不够健全,老百姓的隐私意识不够健全,让我们有机会快速的进行迭代,这是一次机会成本,让我们在数据时代赶上的机会。

最后我们需要做的是走向全球,30年前的索尼一样,我们需要打造全球化的品牌,有品牌的思维,同时能够将我们的中国式的创新,我们产业链的优势,向全球海外输出,达到全球化的思维,对未来的科技创新来讲,诞生的第一天是在全球内的竞争。这是我的感受和分享,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没什么好干的了,就干天使投资,服气。

    回复 2016.09.23 · via pc
1

扫描下载App